頭大!蘇州話里為什麼有這麼多「頭」

2019-07-03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蘇州人非常喜歡用「頭」這個字,什麼詞語都忍不住在後面加個頭字。就跟許多北京人喜歡加個「兒」字一樣,比如說同樣是形容領導,北京人可能就會幹脆利落的喊「頭兒」,而蘇州人可不會說兒化音,而是會習慣性加個「頭」字,成了「頭頭」。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拿我們人來說,從上到下,首先是腦袋,蘇州人叫「骷浪頭」,要是把頭髮都剃光了就叫「光浪頭」。

往下呢就是額頭了,蘇州人叫做「額角頭」,額頭就額頭吧,為什麼要加個角呢?有人開玩笑說這是蘇州人都嚮往頭上長犄角,那可是吉星高照的意思。

平日裡蘇州人要是碰到什麼好事或者幸運的躲過什麼災難,都會這樣感慨:

「喔喲,今朝碰著額角頭呀!」

要是運氣好的不得了,比如說中了彩票或者搓麻將搓出了天胡,那就是「額角頭碰到天花板」,幸運的角都快要突破天際了。

要是運氣不好呢,那就是「額角頭上黑測測」,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印堂發黑吧。這種情況蘇州人也會攤手叉腰,感慨一句:

「真的觸霉頭的!」

再往下呢就輪到鼻子了,蘇州話叫「鼻頭」或者「鼻頭管」,鼻子可不就是進出氣用的管子嘛。

蘇州小娘魚纖細白皙的手指叫做手節頭,腳趾呢叫做腳節頭,最有意思的是膝蓋,大概是因為看上去很像日常吃的饅頭,所以蘇州人就再次發揮想像力,把它叫做叫「腳饅頭」。

在日常生活里出現的「頭」就更多了,比如蘇州人說時間,早上晚上叫做「早浪頭」、「夜裡頭」,去年叫做「舊年頭」,過去很多年叫做「老法頭」。

時間上如此,空間上也是這樣。

比如說蘇州人老說「上頭」、「外頭」,有些外地的朋友聽了還納悶,心想江南溫文爾雅的人們也這麼喜歡喝酒、經常上頭的麼?

其實這裡的上頭就是上面的意思,普通話里大量的「面」和「里」都被蘇州人統統打包為了「頭」。

家裡用的大小物件叫「頭」的更是數不勝數,被子叫「被頭」,手帕叫「絹頭」,錘子叫「榔頭」,要是用錘子錘腦袋就像繞口令似的「榔頭敲骷浪頭」,要是把錘子扔出去就叫「摜榔頭」,不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大概想不到這句話竟然還有虛張聲勢的意思。

蘇州話里還有許多「頭」都帶著諷刺與貶義,一個人要是太精明,老是花言巧語呢就叫「老滑頭」,喜歡搬弄是非的叫「嚼舌頭」;

反過來一個人要是太不精明,活脫脫一個書呆子,那就叫「書蠹頭」 ,呆板迂腐的人叫「愁頭」;亂搞男女關係叫「軋姘頭」,裝腔作勢的騙人叫「假花頭」。

在所有諷刺的「頭」里,「蘇空頭」的意思是最重的,誰要是當著蘇州人的面說這句話,翻臉恐怕都是難免的。

所謂「蘇空頭」,是舊時一些外人看不慣江南浮華的面貌,對蘇州人的一種蔑稱,有些人認為蘇州人外強中乾,徒有其表,只喜歡誇誇其談。

還有老話說「杭鐵頭、蘇空頭」,言下之意杭州人古板、頭鐵,蘇州人只會做表面文章?這大概就是老法頭的地域黑了吧。

蘇州人對骨頭也是情有獨鍾,這可不單單是說飯桌上的菜肴,在方言里骨頭也是常常露臉。

小偷都叫「賊骨頭」,好吃懶做的人叫「懶骨頭」,還有個「輕骨頭」,從前蘇州的爸媽都為自家調皮甚至有些舉止輕浮的小孩操心,就會狠狠的指責孩子「骨頭輕」,要是孩子不聽話甚至變本加厲,家長們就要動真格的了,幫助孩子「收骨頭」。

當然,這也是每年寒暑假結束前每個爸爸媽媽都要念叨的緊箍咒:

「要開學哉,要收收骨頭哉。」

蘇州話里的「頭」實在太多了,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蘇州頭」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dEHzGwBJleJMoPMf-4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