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先生常年在非洲經商,3月20日回杭州後就居家隔離了,可就在3月28日晚上,他發燒了,體溫最高達到39.5℃。從國外回來,又發高燒,會不會是得了新冠肺炎?他第一時間去醫院檢查併入住隔離病房,可先後兩次新冠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既然不是新冠肺炎,那他得的是什麼病呢?
考慮到羅先生經常往返非洲剛果金經商,當地居民有瘧疾發病情況,屬於瘧疾流行區,羅先生除了發熱,還有發冷、出汗等症狀,伴隨頭痛、頭暈、四肢乏力、眼痛等症狀,經過區、市、省三級疾控中心對血液樣本進行鏡檢及覆核後確定為瘧疾,而且是比較兇險的惡性瘧。找到了病因,針對性治療,羅先生的體溫很快降了下來,病情得到了控制。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確定為輸入病例。
目前新冠肺炎的國內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國外病例暴增,輸入性病例成為目前疫情防控的重點。而瘧疾是輸入性病例中最為危急的疾病,處理不及時、不得當可能會危及病人生命,需要引起廣泛重視。
當前,全國新冠肺炎防控進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關鍵階段,同時,2020年是我國實現消除瘧疾目標年,4月25日是「世界瘧疾日」,今年4月26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瘧疾日」。及時發現、報告、診斷和治療輸入性瘧疾病例,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是實現消除瘧疾的關鍵。
為促進社會和公眾在防控輸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時,提高防控輸入性瘧疾意識,今年「全國瘧疾日」宣傳主題確定為「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
中華按蚊是目前杭州市唯一的傳瘧媒介,近年媒介監測資料顯示:中華按蚊主要分布在杭州的郊區和農村,7-9月份捕獲的蚊子中,中華按蚊的占比為7.38%。杭州市各級醫療單位每年均開展瘧疾「三熱」病人血檢工作,輸入性瘧疾病例得以及時發現,進一步控制了疫情的傳播,已連續11年未出現本地感染的瘧疾病例了。但由於還有傳瘧蚊子,所以輸入性瘧疾引起的本地傳播的風險也仍然存在。
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杭州市疾控專家再次提醒大家,儘量減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和健康習慣。同時,我們在防控新冠的過程中,也不能疏忽掉其他的急性傳染病「瘧疾」。
雖然此例輸入性瘧疾患者出現了與新冠肺炎類似的發熱症狀,也是從外地回來的,但是這兩種疾病在致病原因、主要症狀等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
那麼,下面這張圖就教會大家如何區分輸入性瘧疾和新冠肺炎。
瘧疾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傳染病之一,目前全球每年有40餘萬人死於瘧疾感染。瘧疾廣泛流行於熱帶、亞熱帶及溫帶邊緣地區,非洲和東南亞地區是瘧疾的主要流行區。
核心知識
瘧疾是由按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非洲和東南亞地區是瘧疾的高流行區;
瘧疾的典型症狀是周期性的發冷、發熱、出汗;
惡性瘧較為兇險,如不及時診治,容易引起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友情提醒:
對患者:曾經去過瘧疾高流行區,一旦出現發熱症狀應及時去醫療機構就診,並提醒醫務人員自己的流行病學史;同時請患者和陪同家屬在就診過程中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防止傳染病流行,切實保護人民的健康安全。
對醫務人員: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時,務必對有出國務工或旅行史的發熱患者開展瘧原蟲檢測,以免耽誤患者病情!如有需要,請諮詢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溫馨提醒:醫務人員在接診國外回來發熱患者時需做好個人防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rvhu3EBnkjnB-0zji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