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依非韋倫?世衛組織推薦DTG作為治療愛滋病的首先藥物

2019-07-24     健客醫藥

根據新的收益和風險證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抗愛滋病治療的度魯特韋(DTG)作為所有人群的首選一線和二線治療藥物。

尤其需要說明的是,所有人群包括孕婦和有生育潛力的患者在內。

最初在波札那的研究結果顯示,懷孕時使用DTG的426名婦女所生的嬰兒中,有4例神經管缺陷(導致脊柱裂等問題的大腦和脊髓天生缺陷).

基於這些初步研究結果,許多國家建議孕婦和有生育潛力的女性患者改用依非韋倫(EFV)。

有學者對上述研究結果產生了質疑,並進行了兩項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這兩項新的臨床試驗擴大了證據基礎,比較了在非洲使用DTG和EFV的療效和安全性。新證據顯示,服用DTG的孕婦患者,嬰兒的神經管缺陷風險明顯低於最初研究顯示的風險水平。

上述研究為決定更新2019年愛滋病治療指南提供了新依據。

依非韋倫,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的代表作

依非韋倫,通過與HIV的逆轉錄酶的結合,改變其空間結構,抑制病毒RNA逆轉錄為DNA,從而發揮阻礙HIV病毒複製的功能。

這是1998年9月獲批上市的抗艾藥物,由於其優秀的抗病毒效果、半衰期長、吸收好、無食物禁忌,只需一天給藥一次,對人體各個生理屏障穿透性好等特點,EFV作為明星藥迅速得到學界以及各個國家的認可。

時至今日,替拉依(替諾福韋+拉米夫定+依非韋倫)聯合治療方案仍然是WHO推薦的成人、青少年以及孕產婦HIV感染者使用的一線治療組合,包括中國在內。

但是,完美的藥物並不存在,EFV上市這麼多年,積累了大量的臨床資料,最大的問題在於它的不良反應。

FDA對EFV的不良反應及安全性進行了總結,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神經系統症狀(52%),包括失眠、多夢、眩暈等,以及皮疹,肝功能損害。長期服用EFV的感染者,其發生嚴重抑鬱、自殺傾向、偏執和狂躁等嚴重不良事件風險明顯升高。

DTG,更高的耐藥基因屏障

2019年,WHO調查了18個國家的HIV病毒的耐藥情況,其中有12個國家報告說治療前耐藥水平超過了10%的建議閾值。

由此,可以看出在HIV感染者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之前,進行耐藥性檢測的必要性。

DTG作為第二代整合酶抑制劑,於2013年8月獲得FDA批准。

與目前使用的其他藥物相比,DTG具有高效的抑制病毒複製、不良反應少、病患耐受性高、藥物相互作用少以及服藥劑量小,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等諸多優勢。

除此之外,尤其要說明的是DTG有很高的耐藥基因屏障,而目前愛滋病毒攜帶者對EFV和奈韋拉平(nevirapine)的治療方案耐藥性呈上升的趨勢,這一點很重要。

2019年,有82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報告稱正向使用DTG的愛滋病病毒治療方案過渡。

就任何藥物治療而言,WHO強調,「患者的知情選擇權非常重要,需要與醫務人員進行認真討論,在權衡利弊得失後做出治療決定」。

但是在患者知情權上,我們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保護患者的知情權益任重而道遠!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我們建議的是愛滋病毒感染者一定詢問自己的主治醫師,不建議自己私自換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_qcKmwBmyVoG_1ZTr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