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諸巷,這個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四大刺客之一的巷子就在閶門內,是一條緊挨內城河和城牆的街巷。
很多人都說平江路之所以遊人如織,是因為那裡有蘇州人生活的痕跡,最是接地氣。照這個說法,那麼專諸巷就是純粹的地氣。
從西中市拐進去,花花綠綠、各色各樣的衣服懸掛在半空中,不論春夏秋冬,總能看見老頭老太的身影,時不時還有騎著電動車的快遞或者外賣小哥穿過。
《姑蘇繁華圖》的作者徐揚當年就曾住在專諸巷裡,也許在他眼裡蘇州的繁華都是從這市井巷陌里走出去的吧。
說回那位了不起的刺客吧。「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聞,刺殺對象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當然沒有成功。而專諸刺殺的對象雖然沒有秦始皇那樣有名,不過不同的是,他成功了。
專諸的老家在棠邑,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六合。
偶然的一次,伍子胥在棠邑街頭遇到兩個壯漢在撕打,打得正不可開交的時候,忽然旁邊一個女人大喊一聲:「專諸!」其中一個大漢就立馬鬆手,頭也不回地跟著那女人跑回家去了。
專諸本是個殺豬、賣豬肉的,相傳他一刀就能刺穿豬心,也就是這樣一個彪形大漢,卻被伍子胥打上了「懼內」的標籤,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怕老婆。
專諸不覺得這麼形容他沒什麼不好,反而說:「能屈服在一個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萬夫之上。」——這樣的男人放到現在,也是個頂天立地的好男人啊。
這專諸怕老婆還不算,他還很會做飯。那個說他「懼內」的伍子胥曾把他推薦給一位住在太湖邊的名廚——太湖公學做魚。
如今蘇杭一帶的名菜「糖醋魚」,就源於專諸的師傅太湖公。因為熏、炸、爆、炒、蒸、煮樣樣精通,後人把專諸奉為"廚師之祖"。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伍子胥的引薦下,專諸將劍藏在了做好的魚肚子裡,成功刺殺了吳王僚,才有了吳王闔閭的順利繼位,也才有了蘇州城。
出專諸巷不遠就是閶門
為了紀念刺客專諸,人們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兩條巷子,一條在他的故鄉南京六合,一條就在他的獻身之地蘇州,都叫 「專諸巷」。(在《吳縣圖》、《蘇州圖》中,都標註了專諸巷。)
到了康熙年間,蘇州的專諸巷裡還住過一位女制硯高手,據說「琢硯功夫名震海內,傳世真品稀如星鳳」。這就是顧二娘,她嫁的顧家世代治硯,公公是順治年間姑蘇城有名的制硯高手顧德麟。
丈夫早逝,但顧二娘刻苦鑽研從丈夫那裡學到了制硯手藝,終成一代高手。功夫之一就是用腳尖點石,就能夠辨識出硯石的好壞。
顧二娘「生平所制硯不及百方」,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洞天一品硯」等就極為珍貴了。
後來,因為專諸巷曾有很多珠寶、玉雕商,因而被叫做「串珠巷」,作坊林立,高手雲集,琢玉的水沙聲晝夜不停。
專諸巷、天庫前的四眼井
曾向清朝廷輸送了不少琢玉高手,赫赫有名的陸子剛、姚宗仁、郭志通均出身於蘇州專諸巷玉工世家。連乾隆皇帝也讚不絕口專諸巷的玉雕技藝精湛,還把畫好樣的玉料囑託蘇州織造官在專諸巷精心雕琢。
據說《白蛇傳》故事中的許仙所開的保和堂藥店也在這裡。偶爾路過專諸巷時還真能看見一個掛著「保和堂」招牌的地方,不過大概只是後人故意而為的吧。
現在再去探尋專諸巷,那《姑蘇志》記載的專諸墓早已湮滅了蹤跡,我們只能靠著想像,在這條再尋常不過的巷陌里,感受那個怕老婆、會做飯的刺客專諸曾經在歷史進程里掀起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