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房村坐落於寧波鎮海區澥浦鎮中南部,由原鄭家、路沿鄭、廟後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為第三批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在800多年前的宋代,靖侯公就在路沿鄭建東房、中央房、西房,明代經商發跡後,排行十七的東滄公大規模建造新宅,名「鄭氏十七房」。村中的「鄭氏十七房」是全國最大明清古建築群之一,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為清中晚期建築群。主要建築有後源茂房、後堂樓、立房、鼎豐房、興房、典當房、鄭氏宗祠等「四水歸堂」大院10餘幢。十七房景區內外以前都已介紹過,今天,主要介紹鄭氏十七房內的各種石雕,這些石雕多數是從外面收購來的,作為小品放在小巷裡或門前。
「敦艮之吉」
「福」
「聖旨」
「龍」
「石獅」
「石漏」
「石窗」
「雀替」
雀替原是放在柱子上端用來與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壓力的物件,具體位置在梁與柱或枋與柱的交接處,它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還可以減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頭的抗剪能力。
石雀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