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盲盒:59元搖身一變賣2999元,炒幣,炒鞋都不是他的對手

2019-09-21     中國社交電商網

閒魚上的「隱藏款」等盲盒被瘋狂炒作,以原價59元的Molly小畫家為例,其在閒魚上的價格已經達到2300元;而原價59元的潘神聖誕隱藏款,現在在閒魚已經賣到2999元的高價。

全文4926字,閱讀約需10分鐘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

除了人生,用電影《阿甘正傳》里的這句台詞來形容盲盒(Blind Box),似乎再貼切不過。

在閒魚上,盲盒已經形成一個「千萬級」的市場--隨著潮流玩家的湧入,盲盒已不僅僅是玩具,而成了年輕人炫酷而刺激的潮玩。

普通盲盒的單價並不高,價格大部分在49元至69元不等。然而,當盲盒加上「新款」、「隱藏款」、「爆款」等一系列標籤時,買家為了得到心儀的款式不停「買買買」,盲盒交易的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閒魚上的「隱藏款」等盲盒被瘋狂炒作,以原價59元的Molly小畫家為例,其在閒魚上的價格已經達到2300元;而原價59元的潘神聖誕隱藏款,現在在閒魚已經賣到2999元的高價。

當代年輕人最燒錢愛好,比炒鞋還熱,年花費超2萬元的玩家比比皆是。

━━━━━

18-24歲的女性是盲盒消費的主力

「收集盲盒不是為了賺錢,單純是因為喜歡。喜歡那種好奇期待刺激的感覺,失望也開心。並非像網上說的抱有賭博心態,更多的是在抽獎。」從大學開始收集盲盒的豆豆(化名)對記者表示。

豆豆稱,「一開始是覺得盲盒一般都是同一個東西幾十種造型,有收藏感、很好玩,重點是不貴,偶爾花點小錢對我來說是消遣。隨著消費習慣的養成,以及盲盒不斷上新,我每次看到一批新產品都會買幾個,成為了一種自然。換句話說,買了一個,就想買一套;買了一套,就想買到隱藏款。起初盲盒沒有現在這麼多系列,讓我入坑的是Sonny Angle。」

Sonny Angle是一款經典盲盒,一個盲盒的價格大概在59元至69元不等。要集齊一套12個盲盒系列,需花掉近千元。目前大熱的、由泡泡瑪特出品的Molly原價為59元。泡泡瑪特官網顯示,2018年,Molly的年銷量突破400萬個,若以均價59元計算,Molly 2018年銷售額將接近2.5億元。

買家們有多能「燒錢」?據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潮玩手辦的燒錢指數位列第一。這項看似簡單的收藏愛好,過去一年中在天貓上的同比增長達到近190%,客單價和消費頻次均名列前茅,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而此前大熱的「炒鞋」,僅排名第二。

在這一系列最受95後追捧的愛好中,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增長最快的領域。數據顯示,天貓上一年有近20萬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2萬元的「硬核玩家」,其中95後占了大多數。

據泡泡瑪特官方提供的用戶數據,18-24歲的女性是盲盒消費的主力。年齡段在25-29歲的消費者占總消費群體的26%。在職業方面,白領占33.2%,學生占25.2%;收入方面,月薪在8000至20000元的消費者占90%。

此數據側面得到了銷售人員的證實。北京某大型商場一位盲盒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學生並非購買盲盒的主力,更多的是年輕的上班族在進行購買:「最近購買盲盒的人比前兩年多了不少。我們店裡有幾十種款式,因為外包裝一樣,總是有顧客搖晃、捏、掂盲盒。所以我們也貼出告示,不允許顧客進行這樣的行為。」

在泡泡瑪特盲盒前駐足的消費者張小姐對記者表示,盲盒越來越火,有不少人為了能直接抽中隱藏款會聽信網上所謂攻略,帶著秤去稱重,或者用手捏盒子,為了賺錢惡意擾亂市場,挺沒素質的。而且盲盒火了後也會有山寨,這些轉賣山寨的人有的是惡意轉賣,有的本身自己也是受害者。

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王建明認為,「不確定性」已成為影響購買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加強了人們對結果的預期心理以及可能會獲得的驚喜感,但是消費者在購買時也需謹慎選擇,避免衝動的感性消費。

━━━━━

59元搖身一變賣到2999元,溢價50倍

買到了不喜歡的或者重複的款式怎麼辦?豆豆對記者表示,一般會在淘寶上或者閒魚上出,也有盲盒互換群,群友通過群聊將手中重複的玩偶轉賣或與他人交換。普通玩偶會降價賣,「一般降幾塊或者十幾塊」。

閒魚除了出售重複抽中的款式,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出售「隱藏款」或者「特別款」。與正常的心儀款式相比,「隱藏款」或者「特別款」的抽中機率更小,一套Molly系列盲盒通常有12個常規造型,加上1個隱藏款造型,隱藏款抽中的機率約為1/144。

以原價59元的Molly小畫家為例,其在閒魚上的價格已經達到2300元;而原價59元的潘神聖誕隱藏款,現在在閒魚已經賣到2999元的高價。

豆豆認為,高價賣盲盒和炒鞋並不一樣,不存在「買就是為了賣」:「我覺得這個圈子還是比較乾淨的,和之前的炒鞋不一樣,『炒盲盒』沒有成為風氣。鞋不具備長久保存的特性,所以我認為炒鞋的基礎不是收藏,而是再次賣出去。炒鞋圈所形成的所謂指數、K線,都是為了這個目的服務的。盲盒對我們來說,只是一種消費,或者說是賣家的一種營銷手段。瘋狂的買家只是少數,而某些炒出來的價格看似誇張,實際上也並沒有很多人真的去買。」

泡泡瑪特CMO果小表示:「滿足感更多的是操作和營銷的部分。因為我們有盲盒,盲盒的出現導致一次不知道買的是什麼,集全需要一次一次的購買,形成收集的概念,這是我們在乎的部分。」

━━━━━

多家公司入局盲盒,泡泡瑪特稱要「打造中國迪士尼」

受熱捧的盲盒經濟也讓其背後的公司賺得盆滿缽溢。公開資料顯示,Molly背後的公司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是當前盲盒行業的頭部品牌,該公司是集潮流商品銷售、藝術家經紀、衍生品開發與授權、互動娛樂和潮流展會主辦於一體的潮流文化娛樂公司。

泡泡瑪特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底正式開拓潮流玩具市場以來, 截至2019年,泡泡瑪特已在中國大陸地區擁有400餘個零售網點,開設線下直營門店近百家,擁有近300台機器人商店,並覆蓋全國近40座城市。數據顯示,2018年天貓「雙十一」,泡泡瑪特當日銷量2786萬,成為天貓模玩類目第一名。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顯示,2017年1月,泡泡瑪特登陸新三板,截至2019年4月終止掛牌,掛牌僅2年。

根據公司披露的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從4537.43萬元增長至1.6億元(2018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5.98%;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從虧損2889.05萬元增長至盈利2109.8萬元,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405.29%。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毛利率高達59.91%,而2017年上半年毛利率則為55.81%。

泡泡瑪特表示,業績增長一方面是因為公司2018年上半年門店數目增多,電商及機器人商店銷售迅速增長;另一方面是因為公司經營的潮流玩具2018年上半年銷售大幅增長。

記者注意到,在營業收入激增的同時,泡泡瑪特的銷售費用也在飛速增長。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銷售費用分別為4016.70萬元、6769.07萬元和 5454.69 萬元,同比增長77.14%、68.52%和112.59%。對此,泡泡瑪特解釋稱為新增多家門店,門店數量同比大幅度增加影響租賃費、裝修費攤銷、工資等相關費用同比增長較大。

不過,2019年3月,泡泡瑪特宣布終止掛牌,原因為配合公司業務發展需要,提升公司決策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公司更好的發展。但業內普遍分析,泡泡瑪特的摘牌舉動是為了謀求在中國香港或美國上市。

企查查顯示,2019年5月開始,泡泡瑪特頻繁發生工商變更。2019年8月6日,泡泡瑪特所有企業股東及自然人股東全部退出,由Pop Mart(Hong Kong)Holding Limited出任唯一投資人,王寧仍繼續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企業類型也由台港澳與境內合資企業變為台港澳法人獨資企業。

在6月26日變更的經營範圍中,就已提及將由內資企業變更為外商投資企業。目前唯一股東註冊地在中國香港,成立日期為2019年5月27日,成立目的意在出任泡泡瑪特境內投資人。

泡泡瑪特在官網介紹中自稱為IP綜合運營服務集團:「公司的關鍵資源為公司簽署的獨家IP資源,簽約合作多個國內外知名潮流玩具IP,對IP資源進行整合」。對此,盲盒也不例外。

據該公司披露,2017年,泡泡瑪特分別獲得Satyr、妹頭、Gudetama、Hellokitty和火影忍者疾風傳「等形象的使用授權,為其開發手辦公仔等商品。除上述IP外,截至目前,泡泡瑪特已成功簽約Molly、PUCKY、The Monsters等眾多國內外知名IP。

「我自己覺得五年以後,我們有可能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公司,但是最像迪士尼不代表我們會像它一樣去拍電影,而是我們也將成為一個擁有多個IP的大型集團。迪士尼是通過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讓IP走進大家的生活,我們則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方式讓IP為大家帶來美好和快樂。」泡泡瑪特CEO王宇在2018年表示。

除了泡泡瑪特以外,上市公司晨光文具旗下的九木雜物社也售賣盲盒。據晨光文具此前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財報,報告期內晨光生活館(含九木雜物社)實現營收2.31億,同比增長95%,但從財報中披露的「主要控股參股公司」來看,生活館自布局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晨光文具財報顯示,2014-2018年相關生活館管理公司分別合計虧損701.05萬、1500萬、2434.46萬、4114.99萬和3030.04萬,而2019年上半年則虧損1043.99萬,2018年九木雜物社開放加盟,截至2019年6月末,已有57家加盟店。

國泰君安近日發布的一則研報中指出,在過去多年裡,中國的一大批文娛IP,快速起來後又悄然倒下。不難感受到的是,中國的文創IP開發環節上,仍處在相對弱勢的環節。風口過後,泡泡瑪特等盲盒行業公司能否維持現有的高速增長仍然有待觀察。

評論

比炒鞋還瘋狂,「盲盒」炒作別盲目

比「炒鞋」更加燒錢的項目來了。

據媒體報道,盲盒俘獲了大量忠粉的心。有一對夫婦4個月花了20萬在盲盒潮玩上;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費70多萬購買盲盒。而某二手購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有30萬盲盒玩家在這家平台進行交易,每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

一些不再年輕的80、90後群體,可能會對盲盒感到陌生。所謂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

盲盒有著高度的不確定性,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就這點來看,這和買彩票頗為相像,都有賭運氣的成分。

單個盲盒的價格通常在三五十元左右,相對較強的購買力,讓那些受影視動漫文化薰陶的年輕人,能夠撐起龐大的盲盒經濟。從上游的IP設計,到中游的零售,再到下游的二手交易和玩偶改裝,其產業鏈已相當成熟,且市場空間巨大,當然也在不斷掏空年輕人的口袋。

如果從純市場的角度看,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商業模式,買賣雙方自由交易,並無不妥。但其中的一些問題仍然值得留意。

首先,盲盒成癮說到底也是源於賭徒心理,相對彩票行業,它又是個高度不透明、信息極為不對稱的行業。售賣盲盒的商家,是否放大了「中獎」機率,變相誘導購買?那些經典、限量款的真實「中獎」率會不會低於宣傳,留下消費陷阱?

而且,購買過幸運盒子之類盲盒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盲盒中包含的一些物品,可能是山寨產品,如山寨的面膜、口紅,這些產品有無經過檢測認證,或者那些標稱的設計師原創設計的玩偶是否名副其實,同樣是未知數。

另一方面,盲盒經濟帶火了二手交易,一些拆出來的經典、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價格暴漲,溢價甚至達到三四十倍。這種火爆的行情,到底是真實供需關係的結果,還是有商家投機炒作的因素,對盲盒玩家來說會很難判斷,市場高度不透明。

不久前,炒鞋的話題引發廣泛討論。它和盲盒經濟相似的地方在於,價格不斷飆升的鞋子和玩偶,都是基於收藏的文化潮流。那麼炒鞋所衍生出來的一些亂象,比如中間商刻意購買囤貨,人為製造稀缺性,誤導消費者,這同樣可能在盲盒經濟衍生的二手交易市場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盲盒經濟的受眾,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他們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相對更低。因此,在被刻意誇大的「中獎」機率吸引,不斷投入金錢去購買盲盒,以博得心儀的玩偶,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花高價購買盲盒玩偶,認為可以保值升值,都可能成為被套路收割的對象。

面對不斷崛起的盲盒經濟,顯然有必要提醒年輕人節制消費、避免成癮。當然,這也有賴於監管部門進一步規範市場,對交易不透明以及各類違規炒作,及時清理打擊,保證這一新興行業能夠良性運轉。

文章來源:新京報,特此鳴謝!

轉載聲明:請遵守CC協議,轉載不註明來源上黑名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eSmUm0BJleJMoPM79c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