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全球新藥研發蓬勃發展,2013 年起在研藥物數量快速上升
技術推動診療方式的進步,全球新藥研發蓬勃發展。2001 年以來全球 新藥研發不斷推進,新的靶點、新的分子以及新的治療方式不斷創新, 在研藥物不斷增長並取得突破,為人類健康帶來新的希望。2001 年當年 全球在研藥物僅 5995 個,2018 年增長至 15267 個,2001-2018 年年均 CAGR 達到 6%;2019 年至 4 月中旬已經達到 16181 個項目,2013 起 在研項目快速增長,2013-2018 年均 CAGR 達到 11%。
腫瘤、免疫和中樞神經系統仍是藥物獲批最集中的三個方向。回顧了 2007-2017 年全球獲批新藥的治療領域,可以發現腫瘤、免疫和中樞神 經系統仍是藥物獲批最集中的三個方向,也是目前人類疾病需要最主要 的幾個方向。2015-2017 年三個治療領域獲批新藥數目占所有獲批新藥 的 42%、44%和 54%。
FDA通過多種方式推進新藥快速上市,國內審評體系逐步接近
全球新藥研發美國占比最大,約 67%。2017 年全球獲批新藥仍集中在 美國和歐洲,美國占 67%、歐洲占 15%。亞洲地區以日本為代表,占比6%,全球第三。美國是全球新藥研發最大力量,多種方式推動使得獲批 新藥數量迅速上升,2012 年起多次當年獲批 40 個及以上新藥,其中2017年當年獲批上市 46 個新藥;2018 年獲批 59 個新藥,創 1996 年來的歷 史記錄。
FDA通過快速通道、突破性療法、加速批准和優先審評等多種加快審評 途徑加快新藥上市。FDA 近年來通過多項改革措施大力縮短新藥審評時 間,推行了快速通道、突破性療法、加速批准和優先審評這四種主要的 加快新藥審評的政策。在註冊審評要求基本一致的情況下(ICH 創始成 員單位),整體新藥審評速度明顯快於歐洲和日本,很多全球創新性新藥 率先在美國獲得上市許可。
國內這3年來落實《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 號)和《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 度的意見》(國發〔2015〕44 號)文件精神,藥品審評受理及審評加速 明顯。2018 年 1 類創新藥註冊申請264個品種、增長 21%;鼓勵研發 創新,優先審評、加快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審評、臨床試驗默示許 可制等制度進一步落實。
新靶點抗癌藥、自身免疫性疾病、慢病等重點領域值得關注
新靶點抗癌藥和抗病毒藥放量快,免疫性疾病、慢病等重點細分領域值 得關注。2012-2018 年上市新藥銷售過 10 億品種達到40個,抗癌仍是 這一階段人類健康的最大需求,包括 PD-1/PD-L1 在內的免疫檢查點藥物作為新一代靶向抗癌藥,上市僅 5 年合計斬獲超過 167 億美元銷售收 入。新靶點單克隆抗體、新作用機制靶向小分子藥物同樣具有潛力。同 時,隨著技術進步針對C肝感染、HIV 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的突破, 使得大量現存患者受益,也帶來非常驚人的銷售收入。多發性硬化、肺 纖維化、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免疫性疾病逐步成為細分重點領域。
考慮到部分新藥在 2016-2018 年上市,雖然上市時間較短 2018 年銷售 額未達到 10億美元,但具備成為重磅品種的潛力。我們同樣統計了該 類品種情況。在新上市的品種里,可以看到除了免疫檢查點、靶向藥、 抗病毒藥物以外,CAR-T細胞治療產品、RNAi(RNA 干擾)等部分新 型技術手段開始陸續取得突破正式上市。
抗癌和抗病毒是主要治療領域,主流重磅品種集中在大藥企手裡。整理 2012 以來的上市新藥情況可以發現,大家所熟知的抗癌(品種占比 27%) 和抗病毒(品種占比22%)是主要治療領域,除此之外內分泌(品種占 比 12%)、呼吸系統(品種占比12%)、中樞神經系統(品種占比 8%) 等同樣是關注重點;肌肉骨骼系統中的類風關等實質也是免疫性疾病, 免疫同樣是個大類別(合計 7%)。公司分布來看,big pharma 資金實力雄厚、科研實力強、研發管線布局多,是新藥研發的中堅力量。羅氏、 諾華、默沙東、強生、禮來和吉利德等近3年來獲批有望成為重磅新藥 的品種多,後續有望保持持續成長。
重點新藥品種解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BTK 抑制劑、CDK4/6 抑制劑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 PD-1/PD-L1 單抗等):以抗 PD-1 單抗為代表的 腫瘤免疫治療產品有治療多種腫瘤的潛力,有望成為革命性的產品。研 究發現,在約 20%-50%的腫瘤患者中,PD-L1 高表達。腫瘤微環境中 高表達的 PD-L1,可以和效應 T 細胞的 PD-1 的相互作用,抑制免疫反 應,幫助腫瘤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抗 PD-1 單抗和抗 PD-L1 單抗可以 阻斷 PD-1對效應 T 細胞的抑制通路,激活效應 T 細胞特異性抗腫瘤免 疫反應,有潛力用於多種腫瘤的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獲批上市以來, 收入實現快速增長。2018 年百時美施貴寶抗 PD-1 單抗Opdivo銷售 67.35 億美元(36%+)、默沙東PD-1抑制劑 Keytruda 銷售 71.71 億美 元(84%+)、羅氏抗 PD-L1 單抗 Tecentriq 銷售 7.72 億美元(59%+)、 阿斯利康 PD-L1 單抗 Imfinzi 銷售 6.33 億美元(3232%+)、輝瑞/默克 雪蘭諾 PD-L1 單抗 Bavencio 銷售7768萬美元(228.57%+)、百時美 施貴寶抗 CTLA-4單抗 Yervoy 銷售 13.30 億美元(7%+)、賽諾菲 PD-1 單抗 Libtayo 銷售 1500 萬美元(2018 年上市)。具體可參考我們 2018 年 3 月發布的《抗 PD-1 單抗——劃時代的產品,免疫療法中的閃耀之 星》行業深度。
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及伊布替尼:BTK 屬非受體絡氨酸激 酶 Tec家族的一種胞漿蛋白,表達於多數造血細胞如 B 細胞、肥大細胞、 巨核細胞等,但在 T 細胞、NK 細胞及漿細胞中不表達。BTK 對 B 細胞 受體信號通路起非常關鍵的作用,對B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有重要 影響。已知多種 B 細胞類型的惡性腫瘤中經常存在 BCR 通路的異常調 節,因此 BTK 抑制劑開發用於B細胞相關的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 Imbruvica(伊布替尼)已在 FDA 獲批用於治療套細胞淋巴瘤(MCL)、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邊緣區淋巴 瘤(MZL)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適應症。2013 年上市,2018 年實現銷售收入62.05億美元(39%+)。
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6 抑制劑及哌柏西利 Ibrance (palbociclib):細胞周期失控是癌症的一個標誌性特徵,CDK4/6 在許 多癌症中均過度活躍,導致細胞增殖失控。CDK4/6 是細胞周期的關鍵 調節因子,能夠觸發細胞周期從生長期(G1 期)向 DNA 複製期(S1 期)轉變。在雌激素受體陽性(ER+)乳腺癌中,CDK4/6 的過度活躍 非常頻繁,而 CDK4/6 是 ER 信號的關鍵下游靶標。Ibrance/哌柏西利是 一種首創的口服靶向性 CDK4/6 抑制劑,能夠選擇性抑制 CDK4/6,恢 復細胞周期控制,阻斷腫瘤細胞增殖,用於治療晚期 ER+/HER2-乳腺癌。 2015 年上市,2018 年實現銷售收入 41.18 億美元(32%+)。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激動劑:GLP-1 源於胰高血糖素原,在體 內可以血糖依賴性促進胰島素分泌、保護胰島β細胞、延遲胃排空,是 一種相對安全沒有低血糖風險的糖尿病藥物,且能明顯減輕體重。目前 全球已上市的 GLP-1 激動劑包括艾塞那肽及緩釋劑型、利司那肽、利拉 魯肽、阿必魯肽、度拉魯肽、索馬魯肽和貝那魯肽(國內上市)。利拉魯 肽注射次數少、免疫原性低,且在心血管死亡風險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是目前 GLP-1 受體激動劑類藥物中銷售額最大的一個品種。索馬魯肽是 諾和諾德推出的重磅長效 GLP-1 激動劑,在降糖、減重、安全性以及心 血管獲益方面均在臨床試驗上有出色表現。
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健康成人每日約有180g 葡萄糖經腎小球濾過,其中超過 99%的葡萄糖從腎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在生物體內不能自由通過細胞膜的脂質雙分子層,必須藉助於細胞膜上 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因此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劑可以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重吸 收,使過量的葡萄糖從尿液中排出,從而降低血糖。其中 2014 年上市 的 Jardiance(恩格列凈)被證實可降低 2 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成 年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風險,成為美國心臟病學會推薦的優選 SGLT2 抑 製劑。2018 年 BI 的 Jardiance(恩格列凈)銷售 14.61 億美元(45%+), 阿斯利康的 Farxiga(達格列凈)銷售 13.91 億美元(19%+)。
CAR-T細胞療法:CAR-T 細胞是將嵌合抗原受體(CAR)在 T 細胞表 面表達。作為目前腫瘤療法中最具突破性的一種治療手段,CAR-T 細胞 療法臨床表現優異。以 Kymriah(tisagenlecleucel, CTL019)為例,在 復發難治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病人身上客觀響應率高達95%, 完全緩解率達到 83%。Kite 的 Yescarta(KTE-019)在治療復發/難治性 大 B 細胞淋巴瘤的成人患者上客觀響應率達到72%,完全緩解率達到 51%。2018 年兩個產品合計銷售額達到 3.4 億美元。具體可參考我們2018年 10 月發布的《破曉已現,2018 年國內CAR-T產品陸續開啟產 業化進程》行業深度。
新型抗病毒藥物:近年來針對C肝病毒和HIV病毒的藥物陸續取得突破, 靶向作用於 NS5A 蛋白、NS5B 蛋白等靶點的C肝藥物,使得C肝患者 治癒成為可能。針對 HIV病毒的新型整合酶抑制劑等,為 HIV 感染患者 病情控制增添新的治療手段。
創新是企業發展根本,海外大藥企年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均在 10%以上
研發能力是醫藥企業的根本,海外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常年超過 10%。藥品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研發創新能力,國際製藥巨頭歷年來研 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都達到 10%以上,高投入帶來創新藥的高出產的良好循環。從研發投入絕對額來看,各大藥企每年投入情況有所波動, 賽諾菲、強生保持穩定上升趨勢。2018 年研發投入占比輝瑞 14.9%、諾 華 17.5%、羅氏 18.6%、賽諾菲 16.5%、默沙東23.1%、GSK 12.6%、 強生 13.2%、阿斯利康 26.9%、安進 15.7%。從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來 看,阿斯利康、賽諾菲、強生逐步上升,安進近年來略有下降,其餘幾 個公司基本保持穩定水平。除強生有消費品業務收入影響研發投入占比 外,其餘所有企業均保持 15%上下的研發投入占比,持續推動研發創新。
專注自身強項或外延拓展,聚焦新型抗體、白介素、PI3K/Akt/mTOR等創新研發是製藥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但醫藥研發的難度大、投入周期長(10 年以上)、資金要求高(海外約10-20億美元),國際製藥巨頭除了每年保持10%以上營業收入用於研發投入以外,通過戰略調整、產品線 調整、研發領域調整、併購剝離等方式,聚焦於核心產品和技術,保持 企業穩健成長。不同的選擇,相同的目的。
近幾年全球大藥企都在致力於什麼方向?海外研發聚焦新型抗體、白介 素、PI3K/Akt/mTOR等,建議後續重點關注。我們按照關鍵詞製作了 輝瑞、諾華、羅氏、賽諾菲、默沙東、GSK、強生、阿斯利康、安進這 幾家公司最新的在研產品管線的研發領域和方向,發現雙特異性抗體、 PI3K/Akt/mTOR抑制劑、白介素(IL)系列、抗體偶聯藥物(ADC)、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 PD-1/PD-L1 單抗等)及聯用、JAK1/2/3 抑制劑、 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TLR 受體激動劑等方向是海外研發 聚焦熱點,雖然部分靶點也有可能隨著臨床推進逐步被驗證有效或無效, 均值得重點關注。
新型抗體:雙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ADC)。(1)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y, BsAb)是新型的第二代抗體,擁有兩種特異性抗 原結合位點,可以同時與靶細胞和功能細胞(一般為 T 細胞)相互作用, 進而增強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以雙特異性 T 細胞銜接器(Bispeific T cell Engager,BiTE)技術最為成熟。目前已上市的3個產品,分別是 Catumaxomab 、 Blinatumomab 和 Emicizumab。 Amgen 公 司 的 Blinatumomab(商品名 Blincyto)2014 年在美國上市,靶向CD19和 CD3 用於治療 B 細胞 ALL,2018 年銷售 2.30 億美元(31%+);羅氏 2017 年年底美國獲批上市的治療 A 型血友病患者的emicizumab-kxwh(商品名 Hemlibra),靶向因子 IXa 和因子 X,2018 年銷售 2.22 億美 元。(2)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種聯結 了抗體藥物和小分子藥物的新型藥物,充分利用抗體藥物的特異性和小分子藥物的強藥效,達到選擇性得殺傷腫瘤細胞、完成疾病治療的目的。 Adcetris在 2011 年由西雅圖基因公司與武田製藥聯合開發上市,靶向 CD30 抗體和微管破壞劑 MMAE,主要針對霍奇金氏淋巴瘤和間變性大 細胞淋巴瘤。羅氏的 Kadcyla 2013 年獲批上市,針對晚期乳腺癌,由 曲妥珠單抗與微管抑制劑 DM1偶聯形成。2018 年兩者分別銷售 8.7 億 美元(32%+)和 9.71 億美元(7%+)。
JAK1/2/3抑制劑:Janus 激酶\\信號傳導及轉錄激活因子(Janus-activated kinase Sing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rion,JAK-STAT)是近年發現的一條與細胞因子密切相關的細 胞內信號傳導通路,參與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調節等許多 重要過程,家族包括 JAK1、JAK2、TYK2 和 JAK3。JAK 抑制劑可選擇 性抑制 JAK 激酶,阻斷JAK/STAT信號通路,主要用於血液系統疾病、 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銀屑病等治療。目前海外已上市3個產品,分 別是諾華治療血液病的 Jakafi (蘆可替尼/Ruxolitinib),治療類風性關節 炎的輝瑞的 Xeljanz(托法替布)和禮來的 Olumiant(baricitinib)。2018 年 Jakafi(蘆可替尼)全球銷售23.64億美元(24%+),Xeljanz(托法 替布)17.74 億美元(32%+),禮來 Olumiant 作為上市第二年的品種銷 售額就達到 2.03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大品種類別。
PI3K/Akt/mTOR抑制劑:經典 PI3K/Akt/mTOR 信號通路,參與細胞存 活、生長、代謝和血糖穩態等多種細胞功能的調控,已被證實會影響腫 瘤發生、發展、遷移、侵襲,其中 PI3K、Akt 和 mTOR 是其中關鍵靶點。 由於該信號通路關鍵靶點涉及的生理作用廣泛,藥物單藥活性相對有限, 脫靶和毒副作用是一大挑戰。目前海外上市較早的PI3Kδ激酶抑制劑是 2014 年吉利德研發的治療復發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艾德拉尼 (idelalisib),商品名 Zydelig,2018 年銷售 1.33 億美元(-11%)。該產 品存在一定毒副作用,被要求在說明書添加黑框警告,提示有致命和嚴 重的肝臟毒性、腹瀉和結腸炎、肺炎以及腸穿孔,並提示緊急處置辦法, 因此後續銷售增長乏力。
TLR受體激動劑:Toll 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 TLR)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的一類重要蛋白質分子,通過多種信號傳遞途徑調節免疫系統功 能,活化後可誘導多個蛋白質家族的表達,包括炎性細胞因子、I 型干 擾素和趨化因子。已發現人TLRs家族成員有 11 個,目前開發的多數是 靶向激動劑。TLR7/8/9 受體激動劑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主要在抗病毒感 染和自身免疫疾病應答等相關疾病中。
白介素系列單抗: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多種細胞產生並 作用於多種細胞的一類細胞因子,在免疫細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 疫調節等一系列過程中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至少發現了 38 個白細胞 介素。IL-33 是近年研究熱點,通過結合細胞表面受體 ST2 活化胞內信 號通路從而在炎症、感染等多種疾病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目前針對靶 向 IL-33 的單抗用於自身免疫疾病的開發正陸續推進。
實例:宇宙大藥廠輝瑞的研發管線包括新型抗體、JAK1/2/3 抑制劑、PD-1 及聯用等
以輝瑞為例,輝瑞目前的研發管線關注於其優勢業務領域,包括疫苗、 抗癌、免疫、血液等方向。除2018年 10 月以來新近上市獲批的 5 個小 分子製劑(包括 PARP 抑制劑、TKI 抑制劑、SMO 抑制劑和 ALK 抑制 劑)以外,在研管線中包括新型抗體、JAK1/2/3 抑制劑、PD-1 及聯用 等重點方向。
重磅領域同樣也是跨國公司併購和合作的首選方向
近年來小型製藥公司獲批產品占比提升,企業間通過併購快速補充產品管線
併購有利於補充產品管線,有望提升產出效率。隨著新藥研發的越發深 入化,品種研發難度加大、研發新靶點新方向層出不窮,企業僅依賴自 身布局很難持續獲得高產出。與此同時,在國際諸多風投資本持續湧入 生命健康行業的情況下,專注於某一細分特定方向的小型製藥公司、生 物科技公司及虛擬製藥公司不斷興起。據 Frost & Sullivan 預測,小型制 藥公司獲 FDA 批准的新藥比例已由2013年的 7%上升到 2017 年的 39%, 到 2022 年其新藥獲批率將達到47%。疊加老品種逐漸進入專利懸崖期, 規模較大的企業通過併購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快速補充產品管線不失為有 效策略,有望快速提升產出效率,長期穩健增長。
熱門併購方向仍集中在細分腫瘤領域、新型治療手段、罕見病等重點領 域。我們統計了 2012 年至今製藥行業交易金額超過40億美元的併購項 目共計 46 個,2015 年是製藥行業併購大年、情緒活躍,近年來逐步回 歸理性但大併購項目仍然不斷湧現。不同的製藥企業基於自身產品線需 求、稅收需求以及競爭對手威脅等原因,推進不同規模的併購。併購方 向仍然是集中在熱門領域,主要有以下幾個:(1)腫瘤。包括傳統腫瘤 大品種、需求強的細分腫瘤治療領域以及新型腫瘤靶點和治療手段(CAR-T、BTK 抑制劑、PARP 抑制劑等)。(2)化學仿製藥領域企業 的強強整合,基於不斷補充毛利率較高的新產品以應對價格下降、老品 種競爭格局惡化的壓力。(3)罕見病。受益於海外良好的審評體系、支 付環境和價格體系,罕見病用藥多數能夠獲得比較亮眼的銷售表現。因 此罕見病用藥領域發生的併購時有見到。
國內研發創新逐步加大,頭部企業研發投入接近國際水平
據 Evaluatepharma統計,2017 年全球醫藥行業研發投入達到 1483 億 美元,其中中國醫藥行業研發投入 132 億美元、占比 8.9%;預計 2018 年國內研發投入占全球比重可達到 10.81%。國內研發投入增長 2012-2018 接近 21%,遠超過全球 2%的增長。優先審評、醫保談判目 錄、抗癌藥降稅等多舉措將進一步推動國內醫藥創新,我們預計未來 5 年醫藥行業研發投入有望保持20%以上增長。
頭部企業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達到10%以上、接近國際水平,1類新藥 逐步進入快速收穫期。國內頭部公司如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復星 醫藥以及創新型企業如貝達藥業、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等研發投入大且 時間長,多數目前投入達到收入比重10%以上的國際水平。與此同時, 2012 年以來國內自主研發獲批的 1 類新藥也逐步增多,2018 年獲批達 到 7 個、歷史最好水平。2019 年起國內創新藥產業進入收穫期,新藥有
2019年國內新藥:群雄逐鹿,以PD-1單抗為代表創新藥進入快速國產化時代
2019年國產第一梯隊PD-1單抗逐步開始銷售。除君實生物、信達生物 和恆瑞醫藥外,2019年百濟神州的 PD-1 單抗有望逐步獲批上市,2019 年將擁有4家國產 PD-1 在市面銷售,但目前 4 家的上市路徑均為小適 應症申請;2019 年包括恆瑞、百濟等公司有望提交肝癌、非鱗非小細胞 肺癌、食管癌等大適應症的上市申請。目前僅默沙東 K 藥獲批非鱗狀非 小細胞肺癌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大適應症的競爭尚未展開。除了參考國 外公司的臨床試驗方案開發的適應症外,各公司正在積極尋求合作開展 基於 PD-1 單抗的新組合療法。
2019年將是國內生物類似藥的上市大年。目前國產首個利妥昔單抗生物 類似藥(復宏漢霖)已獲批上市,未來包括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 阿達木單抗等均有望有國產首個類似藥獲批上市,同時亦有新的公司提 交上市申請;隨著生物類似藥的逐步上市,我們預計國內生物類似藥的 醫保准入也有望逐步突破,單抗大品種的進口替代有望加速。
其他值得關注的品種包括阿帕替尼和安羅替尼的新適應症申請,包括呋 喹替尼等幾家公司展開了豐富的藥物聯合試驗,VEGFR-TKI 的市場將 不僅僅局限於末線治療,聯合 PD-1 單抗一線,聯合化療二線等,其市 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除了實體瘤腫瘤領域外,包括麻醉、血液腫瘤、 精神分裂症等領域有部分新藥有望上市申請和獲批上市,這些領域的競 爭格局相對良好,市場表現也值得期待。
明星靶點國內第一梯隊企業基本實現快速跟隨,2019-2020 年有望集中上市
BTK抑制劑:百濟神州有望摘得國產頭籌,預計 2019 年獲批上市。海外強生/艾伯維的Imbruvica(伊布替尼)和阿斯利康的 Calquence(阿 卡替尼)兩個產品已上市,其中伊布替尼 2013 年上市、2018 年實現銷 售收入 62.05 億美元(39%+)。伊布替尼 2017 年 11 月已經在國內上市。 國內企業百濟神州、諾誠健華、導明醫藥、恆瑞醫藥和人福醫藥等均有 在研產品,其中百濟神州的贊布替尼在 2018 年 8 月國內已提交上市申 請,我們預計有望於 2019年獲批上市、成為國產首個 BTK 抑制劑。
IL-17A單抗:國內目前研發布局相對較少,恆瑞醫藥拔得頭籌、進入國 際多中心臨床II期。白細胞介素-17(IL-17)家族細胞因子被發現與炎 症反應有著密切相關性,是目前自身免疫類疾病治療的熱門靶點。海外 目前已上市 4個 IL-17A 抗體,分別為 Secukinumab(商品名 Cosentyx)、 Ixekizumab(商品名 Taltz)、Brodalumab(商品名 Siliq)以及 Guselkumab (商品名 Tremfya)。司庫奇尤單抗Secukinumab 2014 年日本首次獲批 上市,2018 年全球實現銷售收入 28.37 億美元(37%+);2019 年 4 月 作為第一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獲批在國內上市。國內目前在 IL-17 靶點 上研發布局相對較少,恆瑞醫藥、君實生物、三生製藥拔得頭籌。
PARP抑制劑:「死而復生」的靶點,百濟神州的 pamiparib(BGB-290) 目前處於全球多中心臨床III期,進度最快。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是一種 DNA 修復酶,某些腫瘤細胞內的BRCA基因發生突變和缺失時抑制 PARP 活性將最終導致腫瘤細胞凋亡。目前全球共有 4 款 PARP 抑制劑上市,分別是奧拉帕利(olaparib)、魯卡帕利(rucatinib)、 尼拉帕利(niraparib)和他拉唑帕利(talazoparib)。2018 年奧拉帕利 全球實現銷售收入 6.47 億美元(118%+),放量逐步加速。2018 年 8 月阿斯利康的奧拉帕利在國內獲批上市,成為中國首款PARP抑制劑。 作為 2014 年獲批首個產品的靶向小分子藥,PARP 抑制劑上市之路十 分坎坷,但後續研發中在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以及胰腺癌(2019 ASCO 報道)顯示出良好的療效,未來市場前景有望逐步擴大。 國內企業百濟神州、恆瑞醫藥和瑛派藥業(IMPACT Therapeutics)等 均有在研產品,其中百濟神州的 pamiparib(BGB-290)目前處於全球 多中心臨床III期,進度最快。
CDK4/6抑制劑:恆瑞醫藥 SHR6390 目前處於臨床III期,進度最快。 目前 FDA 已批准 palbociclib、ribociclib 和 abemaciclib 三個CDK4/6抑 製劑,其中輝瑞的 Ibrance/哌柏西利 2015 年上市,2018 年實現銷售收 入 41.18 億美元(32%+)。2018 年 8 月哌柏西利國內獲批上市,其餘 兩個進口產品分別處於臨床III期和臨床II期。國內企業恆瑞醫藥、正大 天晴、復星醫藥和貝達藥業等均有在研產品,其中恆瑞醫藥 SHR6390 目前處於臨床III期,進度最快。
JAK1/2/3抑制劑:恆瑞醫藥已獲批FDA國際多中心臨床II期。JAK抑 製劑可選擇性抑制JAK激酶,主要用於血液系統疾病、腫瘤、類風濕性 關節炎及銀屑病等治療。目前海外已上市 4 個產品,2018 年 Jakafi(蘆 可替尼)全球銷售 23.64 億美元(24%+),Xeljanz(托法替布)17.74 億美元(32%+),禮來 Olumiant 作為上市第二年的品種銷售額就達到2.03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大品種類別。國內目前布局企業眾多,恆瑞 醫藥、蘇州澤璟生物、海正藥業、科倫藥業等均已進入臨床階段,恆瑞 醫藥已獲批 FDA國際多中心臨床II期。此外,輝瑞托法替布有多家企業 提交 4類仿製藥上市申請,包括正大天晴、齊魯製藥、揚子江藥業等。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關注公眾號「未來智庫」,及時獲取最新內容。
(報告來源:中泰證券;分析師:江琦、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