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高考15年,「我不希望出現下一個唐尚珺」

2023-07-28     剝洋蔥

原標題:唐尚珺:高考15年,「我不希望出現下一個唐尚珺」

有人問我說,希不希望出現下一個唐尚珺?我說不希望,因為我的個人經歷和我當初的認識,導致我走了這條路,現在的年輕人接觸的信息更豐富,他們的所處的環境也不可同日而語。

7月19日,唐尚珺發微博稱四個志願均被退檔。唐尚珺微博截圖

文丨新京報記者 吳瑜

編輯丨陳曉舒

校對丨吳興發‍‍‍‍‍‍‍‍‍‍‍‍‍‍‍‍‍‍‍‍‍‍‍‍‍‍‍‍‍‍‍‍‍‍‍‍‍‍

本文 6086閱讀 11分鐘

7月28日,放棄補錄後的第四天,35歲的唐尚珺在廣西老家忙碌著。他發來家裡桉樹林的照片,粗粗的繩索橫斜向纏繞著歪斜的樹幹。

「颱風啊,吹啊吹,把一千多棵桉樹吹倒了,每天只能扶起來八九十棵,不扶起來以後就長不直了。」唐尚珺說。

唐尚珺出生在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公安村,從2009年至今參加過15次高考。每年他都會在同樣的時間節點上熱搜,過去14年,最初的成績只夠專科,第五次高考時唐尚珺過了一本線。他曾被中國政法大學、廈門大學、廣西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錄取,但都放棄了,選擇繼續復讀。

去年高考後,家裡人勸他去讀上海交大的護理專業,電話里大姐哭著說擔心他繼續復讀下去會「出問題」,唐尚珺給家裡人承諾:「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明年無論結果如何都去上大學。」

今年高考後,唐尚珺出現在熱搜上的詞條先是「最牛高考釘子戶今年決定上大學」「唐尚珺稱優先考慮師範專業」,後來變成了「唐尚珺四個志願均被退檔」「唐尚珺放棄第二次補錄」。

錄取結果公布以來,唐尚珺更新過三次社交平台,用「天不遂人願」「困頓」「迷茫」形容自己。

有人對他為上清華連續高考十五次感到不解,有人質疑他為拿獎金而做職業考生。圍繞他的爭議還包括高考高分獎勵、復讀政策、唯分數論的教育理念等等。

在與記者的對話中,他稱「這些獎勵並不能改變什麼」。他說只因自己執念太深,讓他深陷「泥潭」,進退兩難。「有時候躺在宿舍里,看著床板,我會有一種後怕的感覺,怎麼這麼多年還在學校宿舍里,像做了一個很長的夢」。

他一方面很堅定,對於未實現的清華夢,「不甘心、不服氣、放不下」;另一方面,他也不掩飾自己的無奈與割裂:「我最愧對老媽,四年太漫長了,前幾年我曾想過大學也不讀了,直接回老家搞養殖。」

對於今後的打算,唐尚珺是糾結的。他說,要麼回家務農,但十幾年復讀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要麼再戰一年,但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挑戰性很大。

以下為新京報記者與唐尚珺的對話。

唐尚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受訪者供圖

要麼回家務農、要麼再戰一年

新京報:錄取結果出來後的這幾天在幹什麼,狀態如何?

唐尚珺:這幾天在家種田,家裡一千多棵桉樹倒了。老媽輔助我,每天只能扶起來八九十棵,全部扶起來要十來天,很忙。這七八畝桉樹林每年大概會帶來三四千元收入,這次大概損失了千把塊。當時我還在桂林打工,老媽打電話給我說家裡樹都倒了,我就趕緊回家。

我先沉澱一下心情再做打算了,現在什麼都不用想。

新京報:為什麼放棄補錄機會?

唐尚珺:主要是學校、專業不合適,因為我年齡等因素的限制,選擇專業就是選擇未來,這個沒辦法將就。家裡基本接受我這個結果,沒說什麼,也不怪我。接下來尊重我的選擇。

新京報:你面前還有哪些選擇,你如何權衡?

唐尚珺:一個方案是就此放棄,回家務農,搞農業、養殖、種植。好處就是能陪伴家裡人,弊端就是這十幾年的復讀努力全部付諸東流。另外一個方案是再來一年,好處是還有一線希望,但是新高考(不分文理,採用自主選科模式)挑戰很大。

新高考改革力度史上最大,題型改變很大,題目很靈活,考察方式創新。一年的時間去準備,想要考好,還是很難的。

唐尚珺在老家固定被颱風吹倒的桉樹。受訪者供圖

爭議「職業高考生」

‍ ‍ ‍

‍‍‍

新京報:今年為什麼打算去上大學?

唐尚珺:這幾年的成績一直都在波動,不上不下。我感覺就算我繼續考,突破都不會很大。家裡也希望我走出高中這個圈子,邁出去讀大學,然後成家立業。我現在不能光考慮我個人的想法,還要考慮家裡。

新京報:有些人說你是職業考生,你認同嗎?

唐尚珺:很多人說我是為了獎金,其實只有兩個年份獎金是比較多的:一個是2016年一所民辦復讀學校獎勵的10萬塊,另外就是去年考上上海交大,就讀學校獎勵的8萬塊助學金。網友可能就以此類推了,說你每年都有個10萬、8萬的,比當地公務員工資都多。

但是我想說的是,有好幾年我沒有考上600分,是沒有獎勵的,復讀學校可能只免我的生活費。早些年沒有獎金的時候,我也會去打工賺學費。有一段時間我想提高成績,於是跑去廣西柳州那裡復讀,那時候也是沒有獎金的。

新京報:你有算過復讀以來有收到過多少獎金嗎?

唐尚珺:沒有算。也沒有必要算。這一路過來也要花錢的,反正也就剩四五萬塊錢。現在算沒有意思了,算完了又給外界新的解讀素材了。

現在存款就四五萬吧,如果沒有別的來源的話,只能暫時支撐大學兩年左右的學費。

新京報:獎金對你做復讀這個決定的影響有多大?

唐尚珺:有了獎金之後,可能我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獎金讓我經濟上的負擔更小了,我不會像之前一樣一邊讀書,一邊為下一年的學費擔憂,暑假又得去廣東打工掙學費。

另外我年齡也比較大,也希望給家裡經濟出一把力,這方面也是我要考慮的。但是不能說我為了這個獎勵而復讀,而且這麼多年下來,這些獎勵又能讓我改變什麼?它改變不了什麼。

唐尚珺列出從2009年到2022年以來每年高考分數和錄取學校。受訪者供圖

對未竟的清華夢「還是不甘心,不服氣」

新京報:清華對你意味著什麼?

唐尚珺:它就是人生追求的一樣東西。可能就像一個燈牌,看到那燈牌,就很想去靠近它。說實在一點,很想有生之年去到那個地方,在那裡學習然後生活。

它就是一個夢想,現在對我來說它不一定代表更好的機會。因為你考上清華後,畢業後可能也是要走師範這條路。考上清華的更實際的價值在我這裡體現不出來,但是就是想去實現它,它是我的一個心結。

新京報:清華對你來說是幻想還是夢想?

唐尚珺:是夢想,但是有幻想的成分。其實我這個想法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萌生了,當時村裡有一個考上清華的人,他出錢幫助村裡修路。我老爸經常給我提起這個人,我當時覺得等我長大了,也要做一個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新京報:你現在有放棄你的清華夢嗎?

唐尚珺:我還是不甘心,不服氣。還是放不下,但是可能希望通過考研的方式來圓我這個夢想。如果我能實現我的夢想。我覺得這十幾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不管怎樣,人活著就得有一個夢想和目標,不然人漫無目的地活著,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感覺很悲哀。

新京報:如果給你更多的時間復讀,你能考上清華嗎?

唐尚珺:通過高考的方式的話,確實很難。再給個兩三年,成績也很難大幅上漲。基礎題目上容易熟能生巧,但是難題上要有突破沒那麼容易。可能通過考研的方式,會容易點。現在來看,天賦是需要的,努力程度也有所欠缺,二者缺一不可。

2016年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後,唐尚珺帶父母去北京旅遊。紀錄片《高十》截圖

放棄名校的理由

新京報:2016年高考,你曾經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還帶父母去了北京,你還記得他們的反應嗎?

唐尚珺:我老爸那時候已經在醫院裡面,剛開始他很震驚,他覺得我是不是騙他,逗他開心。直到他把錄取通知書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他看到了我的名字,看到了專業和學校,摸到了學校的蓋章,才深信不疑,我能感覺到他還是很開心。

他以前是村裡的老師,因為一些原因改為務農,人很老實不善言辭,但是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記得小時候他在桌子上面寫了一句話,大意是,讀大學就要過長江跨黃河。他希望我走得越遠越好,走到村外面去,或許他對我有比較高的期待。

我一直想著有機會去北京讀書的話,帶老爸老媽去看看。那年我帶著他們去了北京很多景點,有生之年圓了他們的夢想,也圓了我的夢想。當時在北京的時候,他在賓館裡說了一句話,他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不知道他怎麼知道這句話的,但我懂他的意思就是,希望我以後學業上越來越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當時老爸已經重病。爬長城的時候我讓他不要勉強自己。他不認,偏要跟我們爬到最高點。

新京報:為什麼放棄中國政法大學?

唐尚珺:當時我爸查出癌症晚期,家裡比較困難,需要錢做化療。老媽當時打電話徵求我的意見,她說爸爸有幾萬塊的存款,可以用作化療,但是如果沒有效果的話,可能人財兩空。我說錢可以再掙,如果有一線希望,都要試試。

當時聽說附近的一個學校能給我提供比較可觀的復讀獎勵,有十萬元。十萬塊錢可能就是家裡五六年或者七八年下來的積蓄。那時我還沒有去中國政法大學報到,就瞞著父母偷偷回來復讀了。我覺得如果因為錢,我爸爸沒有去化療,可能對我一生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2016年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後,唐尚珺和母親坦白復讀經歷。紀錄片《高十》截圖

「復讀是因為深陷泥潭,沒得選」

新京報:你曾說過堅持高考是因陷入泥潭導致的無奈之選?怎麼理解「泥潭」?

唐尚珺:那幾年很矛盾想走出來,但是走不出。所以我就感覺像個泥潭一樣。你兩隻腳都陷在裡面。

有時候躺在床上,你就看著床板,你就覺得這麼多年,還是在高中的學校里,在宿舍裡面,有一種後怕的感覺,怎麼這麼多年還沒走出去?完全像在做夢一樣,想走出去走不出去。

新京報:把你困在「泥潭」里的是什麼?

唐尚珺:一個念想,用執念這個詞去形容,我覺得也不過分。大家對我不理解的話,我覺得正常,沒有經歷過我經歷的事情,可能會覺得我這個選擇不可思議。當時我的處境是沒得選。

我會想離開學校,但我覺得我一走出來,就沒有機會再去圓夢,這種矛盾的心理就像一個牢籠,沒有辦法做出選擇。

我感覺這樣做不是,那樣做也不是。那時候如果我上了大學,我覺得可能離我的理想差距太大,決定不讀的話,又都已經付出了那麼多年。

新京報:你為什麼說有些復讀時光很困頓?

唐尚珺:我最難的時間就是2014 、2015年的時候。一方面我復讀了幾年,成績也沒有特別好,很迷茫,另一方面因為沒有經濟來源,在物質方面也很困頓。

我的同學已經開始工作了,我沒有辦法跟他們正常往來。因為我如果跟他們有交流的話,他們會問我最近在幹什麼,我不知道如何回復。所以那時候我的社交圈比較窄,僅僅限於校園這邊。

新京報:經濟上你遇到了怎樣的困難?

唐尚珺:復讀前面幾年,能靠家裡給的大學學費支撐。2014、2015年之後,家裡本身經濟就比較困難。我當時還在讀書,沒有經濟來源,如果接下來繼續復讀,還得需要學費和生活費。

那段時間我去廣東打暑假工,被一些廠坑了,也沒賺到什麼錢。後面我就跟朋友借,借了一兩次之後,人家問我為什麼借錢,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那段打工的生活對我來說刻骨銘心,我先去的廣東電子廠裡面,裝電子設備,然後做手機螢幕的油墨印刷,油墨印刷會用到丙酮,它的味道很刺激,但整棟大樓都是封閉。我以為我能夠堅持,沒想到我對這個味道的反應很大,聞到就想嘔吐。後面一周我就連工資都不要了,就離開了。

後來我換了一份工作,在流水線上做電腦螢幕檢測,有一個月需要上夜班,晚上不能睡覺,也沒有凳子坐。

新京報:打工的經歷讓你對學校以外的世界有什麼感觸?

唐尚珺:我當時覺得社會有點複雜。我第一次去廣東的時候,在火車站,就有人舉著牌子讓獻愛心捐錢,我捐了錢,但別人告訴我,我上當了。第一次接觸社會,面對真真假假,我覺得它確實有點複雜。

我就是假期在這裡停兩三個月,而身邊的工友可能往後幾年或者十幾年都是在做這個工作,我還有機會改變,他們機會會相對少一點。我覺得回到學校後我要更加努力,在以後學習的道路上會更加的堅定。

唐尚珺在宿舍查詢高考分數。紀錄片《高十》截圖

十年來「最愧對我的母親」

新京報:你對家人有什麼遺憾嗎?

唐尚珺:我最愧對我的母親。因為我讀書讀了那麼多年,對她的陪伴太少了。村裡的人經常去問我老媽,你的兒子這麼大了,怎麼還在讀高中,怎麼還不找老婆。她就打電話跟我說,希望我儘快成家立業。

她今年已經75歲了,一個人在家裡面沒人照看。我老媽很喜歡喝酒,有時候喝多了就容易摔倒。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我放不下,也很愧疚,對老媽是最愧疚的。有一段時間,我想過這個大學不讀了,回去搞個養殖,然後讓老媽跟我一起生活。

新京報:什麼時候你這種(不讀大學直接去工作的)想法最強烈?

唐尚珺:2020、2021年前後,我這種想法特彆強烈。我都這樣想,大學也不讀了。因為我覺得有點虧欠她。我再讀幾年大學的話,這個時間太漫長了。

之前我還信誓旦旦地和她說,以後小侄子讀小學了,你就和我生活吧。現在小侄子已經讀四年級了。她調侃我說,你不是說等你將來有能力了,讓我和你一起生活嗎?我沒有兌現承諾。

新京報:母親對你復讀的選擇持什麼態度?

唐尚珺:我老媽跟我說,你不管什麼時候去讀大學,只要你去了,真正邁出了這一步,不管是什麼時候都一定不要回頭。她說不管怎麼樣都支持我去讀大學,希望我以後不管去到哪裡,都不要回頭,叫我不要擔心她。

新京報:家裡人如何看待你復讀多年的選擇?

唐尚珺:去年的時候我家裡就很希望我去讀上海交大護理專業,我大姐打電話勸我,哭著和我說,她很擔心我。她怕我繼續下去的話,身體上出現問題,思想上出現問題。擔心我抑鬱了,讀著讀著瘋掉了。我在群里發了一封信,希望他們理解我,再給我一次機會。明年無論如何都去上大學。

新京報:村裡同齡人的學業和就業情況怎麼樣?

唐尚珺:村裡與我同齡的大多數都是讀到初中,都去廣東那邊打工去了。上高中就是鳳毛麟角了。讀完高中後繼續上大學的,基本上沒有。

唐尚珺在老家河邊。紀錄片《高十》截圖

「我不希望出現下一個唐尚珺」

新京報:你擔心因為年齡影響到畢業後的就業嗎?

唐尚珺:擔心過,我甚至覺得因為年紀大了,找工作對我來說已經不怎麼現實了。很多工作崗位都有年齡限制,這就是一個硬性要求。比如說考公務員,可能需要35歲以下的。如果我早點去上大學,可能會考慮考個公務員,也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

就業基本上沒有選擇空間,可能會嘗試創業,比如說和別人合作,賣一些教輔書,慢慢摸索,或許有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不然的話應該是去讀個師範回來做老師,不會有其他可能性。

新京報:你覺得你在外界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唐尚珺:我身上也是有正面的力量,也有負面的東西。目前媒體關注的東西,我覺得都是可以公開的,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

有人問我說,希不希望出現下一個唐尚珺?我說不希望,因為我的個人經歷和我當初的認識,導致我走了這條路,現在的年輕人接觸的信息更豐富,他們所處的環境也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在當下這個時代,還有人像我一樣,為了考某個大學,考個七八年,我覺得完全不值得,因為他完全有別的渠道去實現他的夢想。

唐尚珺在畢業聯歡會上唱歌。紀錄片《高十》截圖

新京報:你曾經說過懷疑「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是不是對的?現在你的疑問得到驗證了嗎?

唐尚珺:我當時說這句話是因為我讀了那麼多年,好像我也沒有走出高中。現在我覺得這句話沒有錯,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雖然我的夢想沒有實現,但是它已經能讓我變得比以前更好。

如果我不讀書的話,可能我也是在農村裡面,和我的父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走不出小山村。目前我已經出來了,所以說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沒有必要去懷疑。

━━━━━━━━━━━━━━━

最近微信改版

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

星標「剝洋蔥people」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45eacabd5719b976191f03cdbbd3c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