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不打價格戰的底氣

2023-03-22     每日汽車觀察

原標題:吉利:不打價格戰的底氣

銷量上漲8%、收益創歷史新高、凈利潤增長8.5%,新能源產品增速超300%……吉利汽車的這份2022年財報,足夠稱得上亮眼。

但是在業績溝通會上,吉利控股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卻認為,過去兩年吉利的表現不夠靚麗。

「我們丟掉了中國民族品牌第一的寶座,在新能源車發展的道路上,被最優秀的同行拉開了距離,股價也從最高時候36港元,掉到現在9.5港元。」

時隔三年重返香港舉辦業績溝通會,吉利的一眾高管確實很坦誠,反思不足、總結經驗、繼往開來,也是這場溝通會的目的所在。

得與失

跌宕起伏的2022年結束了,吉利汽車的核心財務指標經受住了考驗。

全年累計銷量1,432,988輛,同比上漲約8%;新能源產品(含吉利、幾何、領克、極氪、睿藍)銷量328,727輛,同比增長超300%;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由去年同期6.2%提升至22.9%。

收益增加45.6%至1480億元,創歷史新高;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5%,至52.6億元;平均單車毛利上漲11.1%,至1.75萬元人民幣。

總現金水平同比上升20.4%至人民幣337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同比上升4%至人民幣160億元。

但是正如桂生悅所說,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這條賽道上奔跑的速度,依然不夠快。

「去年六月我們的股價漲一度漲到19港元,可能因為當時公布了帝豪L混動產品上市,市場期待很高,但是到了七八月,帝豪L混動產品終端表現並不好,股價很快打回原形。」

混動產品高開低走,吉利內部做了很深刻的檢討,得出的結論是,首先產品有明顯不足,沒有快充;其次針對新能源車型銷售沒有做好充足準備,依然放到燃油車體系銷售。

桂生悅將此前吉利汽車存在的問題總結為:外界認為新能源的速度不夠快,布局也看不清。

找准問題,對症下藥,今年吉利發布了銀河系列,並由此構建了新的品牌序列,內部組織結構也進行了重新梳理,分為專注於燃油車銷售業務的吉星事業部、銀河新能源事業部以及幾何純電品牌事業部。

這一系列動作後,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轉型戰略非常清晰的呈現在大家面前,各品牌都有明確的定位分工。

極氪品牌作為吉利新能源布局的先行部隊,主攻豪華電動車市場;領克品牌主攻中高端電動車和新能源市場;吉利品牌則主要覆蓋大眾化電動車和新能源市場;睿藍主攻換電市場。

吉利品牌下又分為三個系列,吉星做油車,希望將市占率做到極致;幾何和銀河為新能源系列,幾何主打15萬以內的新能源產品;銀河為中高端新能源系列,聚焦15萬以上的混電和純電市場。

2023年,吉利汽車定下了165萬輛的銷售目標,其中新能源銷量要較去年翻番,銷量占比提升至40%,為此吉利規劃了9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

其中吉利銀河系列3款產品,銀河L7、銀河L6將在今年二、三季度分別交付;E8將於今年四季度交付;吉星將推出1款全新燃油SUV;幾何將推出熊貓mini;

領克將推出中型插混SUV領克08和一款中型插混轎車;極氪將推出純電SUV極氪X和一款純電轎車;睿藍將推出換電SUV睿藍7。

價格戰的本質

眼下車市的價格戰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吉利的高管們對此有自己的思考。桂生悅指出,中國從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自然會出現火拚。

「在火拚中,銷量落後的企業感受到了危機,為了獲取短暫的生存必然會大幅降價。長遠來看,這對於汽車行業的洗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桂生悅看來,價格降得越多,接下來投入到研發和製造上的資金就越有限,產品的質量和體驗感也會大幅下降,最終會被消費者拋棄。

所以從長遠來看,真正的競爭不該停留在價格層面,而是價值層面。正如吉利汽車集團CEO、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淦家閱所說,企業間的競爭是產品的競爭,產品間的競爭是成本之爭,所以必須在成本上做到有競爭力。

「吉利一直強調在產品價值上有優勢的同時,我們不隨便跟風簡單的價格戰,要打價值戰,要打售後服務戰,要打質量戰,要打技術戰,要打企業的道德戰。」

如何做到成本有競爭力,就是要通過技術先進性、架構化造車和資源協同,來更快提升研發效率,降低成本。

這裡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舉了一個例子。

特斯拉降本增效的秘訣之一就是一體式壓鑄,如今極氪009也已經使用了這一技術,並且壓鑄噸位、壓鑄成的產品票體積、面積都比特斯拉更大,接下來一體式壓鑄還將全面應用於其他車型。

對於吉利汽車來說,隨著旗下各品牌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規模化優勢所體現的競爭優勢將在未來逐漸顯現,這一過程「要著急但也不能太急,需要戰略定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1bbc1a3efb3616ea1e1b0be3813a1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