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可惜了

2021-04-01   練瑜伽

原標題:郭麒麟,可惜了

公號: 臨公子的後花園( ID:hi-lingongzi)

這幾年我比較少看娛樂節目,有時刷綜藝片段幾秒鐘就跳過了,但有一個人特別讓我移不開目光——

郭麒麟。

郭德綱的兒子,德雲社少班主。

別說是觀眾,他參加綜藝時連嘉賓都經常對他讚不絕口,懂事、禮貌、聰明且得體。大張偉曾在《密室大逃脫》中,看到郭麒麟智商開掛、地理題、算術題、古詩詞都不在話下,整個逃脫團被一馬平川地帶飛後,說他當藝人真是可惜了。

實際上吧,有些人其實做什麼都不可惜。

從小在人們眼皮子下長大的郭麒麟,經歷過辛酸冷暖後,活成了一個顛覆大眾認識的「星二代」。

儘管年輕,可他身上總有一種「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暖意。

01

觀眾緣

娛樂圈裡的觀眾緣,經常是玄學,但在郭麒麟身上幾乎順理成章。

我之前看《最強大腦》對有一幕印象特別深刻。比賽嘛,肯定有輸有贏,郭麒麟對三位選手是這麼說的——

  • 對離開舞台選手:「在人生數十年當中,比賽真是非常非常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不必太計較成敗。」
  • 對因為失利而遺憾落淚的父親說:「您的存在給你孩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孩子不會關心爸爸是不是拿冠軍啊,我爸去了就很厲害。」
  • 勝出的選手是「三清」女孩,即本科+碩士+博士都就讀於清華,他說:「道家說老子一氣化三清,希望這一氣是氣勢也是氣運。」

知世故,通人情,沉穩真誠且旁徵博引,你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年僅24歲的年輕人說出來的話。

而這並非偶然。

郭麒麟參加的幾乎每一檔綜藝里,都有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高情商表現。

《身臨其境》里,節目中讓他評價郭德綱之前上同一檔節目的表現。講真,這問題有點兒尷尬,畢竟是親爹,說好也不是說不好也不是。

郭麒麟畢恭畢敬地說:

「我爸模仿王剛老師,模仿得很像,嗓音各方面都挺像的。

我師父(于謙)扮演的是張國立老師,王老師和張老師之間的默契和郭老師、於老師之間的默契本身就很相像,都是多年的好朋友,我得向他們老哥倆學習。」

獲勝之後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這個節目組都是親人,胡軍老師、何冰老師都是我小時候崇拜的偶像,現在更是仰望他們。

張光北老師、高曙光老師都非常寵愛疼愛我,高曙光老師演過我的爹爹,張光北對待我的態度也像我爹爹一樣。錄一個節目,就認一大堆爹,都是我很喜歡的人,都對我非常好,到這兒就是回家。」

寥寥幾句話,把節目組和幾位前輩顧得妥妥帖帖,把自己放在「兒子」的位置,把老戲骨們放在「爹爹」的位置,自謙中敬意十足。

大家都覺得他太會說話了,情商了得,可情商高並不僅僅是會說話。

正如蔡康永所說: 高情商,是能夠舒服地做自己,也讓他人感受到舒適。

最頂級的高情商,莫過於此。自成一派的郭麒麟就這麼不知不覺地做到了。

02

「少爺」

和所有的「二代」們一樣,通常都有個帶著耀眼光環的父親。但郭麒麟並非含著金湯匙出生。

4歲那年,他的母親遠走日本,父親郭德綱迫於生計只好赤手空拳去北京打拚。年幼的郭麒麟跟著天津的爺爺奶奶奶生活,直到6歲,父親才回天津接他。6歲之前只見過父親一次。郭德綱來接他那天他還納悶,家裡怎麼來了個陌生男人。

郭德綱在中年之前,歷盡人間涼薄。

彼此,正是郭德綱風雨飄零之際,兒子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

用郭德綱的話說:郭麒麟的童年,可以用悲慘來形容。

或許是太清楚站穩腳跟的種種不易,父親對他的教育極其苛刻: 「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十分能耐都使盡,後輩兒孫不如人。」

比如,家規森嚴——

對生活中的細節有諸多要求:吃飯不准吧嘰嘴、壺嘴不能對人、稱呼人一律用「您」、接東西要雙手、長輩站著不能坐著、「茶要半酒要滿」……師兄弟之間無論台上如何調侃,台下必須講究輩分。而郭麒麟從傳統規矩中看到好的一面,「它會讓你有敬畏心,不至於膨脹。」

比如,當面教子——

越是人多,郭德綱越數落他。小時候郭麒麟時常被說哭,甚至哀求爸爸別這樣罵。長大後他逐漸理解,父親在北京打拚時遇過無數挫折,把小性兒磨沒後發現對生活和事業有很大幫助,於是也希望兒子能磨掉小性兒。

有一次,剛入德雲社的郭麒麟給師兄岳雲鵬助演,演出冷場了。下台後,年僅16歲的郭麒麟誠惶誠恐,趕緊在微博誠懇道歉,網友們多數表示理解與包容。

但郭德綱為此把兒子罵到半夜,更在微博上怒斥兒子:蠢子無知,糊塗至極。

比如,緊盯文化素養——

郭麒麟初中沒畢業就退學回來學相聲。郭德綱雖不認同,但也把話說得通透明白:

「可以沒文憑,不可以沒文化;可以不上學,不可以不讀書。」

老郭有一回在自家的書房錄節目,觀眾們看到後驚呼,書房簡直是一個小型圖書館。老郭隨手抽一本都能講出故事。除了說相聲參加節目,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書房,平時一般人不允許入內,兒子徒弟都不行。

郭德綱給兒子制定了嚴格的讀書計劃,四書五經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等書籍,每天必須看多少頁都詳細規定。

在嚴父的鞭撻與挫折教育下,郭麒麟覺得自尊打小就被粉碎了。

不過在他看來,長大,就是自己要慢慢地把這些粉碎的自尊再撿起來,再拼起來,再粘接上。就如同骨頭斷了之後,他在癒合的時候會比原來更堅韌。

在郭麒麟18歲那天, 對兒子素來冷麵嚴苛的郭德綱寫了一封飽含深意的家書。

「我兒十八,幾句叮囑」

「開口說大義,臨大難必變節。逢人稱兄弟,即深交也平常。」

「有人誇你,別信。有人罵你,別聽。」

「我兒且記,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952字的家書里,字字句句,是經歷、是規矩、也是傳統父子情感里的深切期許與含蓄愛意。

03

自己

父親在相聲領域成功,無疑給他帶來些許光亮,但同時也綁定了影子。

星二代上節目,最常見的場景莫過於:

1、被主持人有意無意地cue明星家人;

2、當事人撇清關係戶的身份。

郭麒麟倒好,從來不避諱父親的光環,還經常在台上以此作為包袱自嘲。

他想得明白,星二代是血緣關係,自己無法改變的是事實,「為什麼別人會用星二代來定義我呢?很簡單,因為我還不夠出色、不夠優秀。或者,我沒有出色到讓別人忘記掉這重身份,而只想到我本身。」

他平和地接受現狀,作為未來人生路上的一種加持。

慢慢的,郭麒麟開始積極嘗試其他領域。上綜藝,與戲劇有關的、生活居家的、室外真人秀,還有表演、配音等競技類節目。

他想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參加《我就是演員》時,沒受過科班訓練、也沒接觸過演戲的郭麒麟備受爭議,很多人眼中相聲演員根本不叫演員,而叫「說相聲的」。

郭麒麟特別不認可。

認為都是在舞台上表演,都是刻畫人物,藝術形式從根上都是相同的嘛。於是他非常認真地準備,最終得償所願地晉級了。

沒想到晉級後,被罵得更慘了——大家吐槽節目有黑幕,讓這星二代糊弄過關。

記者採訪他時問,現在你說想做演員,大家以一個演員的身份看你,會不會給你的壓力大了?

郭麒麟坦然地說,不會呀。我的壓力已經到頭兒了,不可能再比別的更大了。打入行以來就擔著「郭德綱兒子」的壓力,一直擔到現在。

一路走來,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他都沒有任何怨氣,反而不言不語地默默努力,並將此視為理所當然,更從來不說自己如何不易:

「渲染自己不容易和很努力,這些都是扯。

我作為觀眾,我看了一個很爛的東西,你告訴我你很努力,我會比之前罵得更狠。歸根到底,還是要拿作品說話。」

他確實也拿出了作品說話。

喜劇節目《歡樂喜劇人》、電影《解放了》、電視劇《慶餘年》、商戰古裝題材劇《贅婿》等等。2020年更被央視邀請參加《國家寶藏》,而且在節目中擔任國寶首席推薦官。

無論哪個領域,表現得愈發可圈可點。

話劇《牛天賜》,演出結束後郭麒麟正在謝幕,郭德綱突然現身舞台上,輕聲說了句: 演得不錯,演得比我強。

郭麒麟瞬間淚流滿面,擁抱父親。

郭德綱曾對他說: 「自尊是靠自己的能力去掙來的」。

而郭麒麟在節目中對著鏡頭說:「我想讓大家知道,郭麒麟到底是郭德綱老師的兒子,還是他自己。」

04

奔跑

從2016起,郭麒麟一年比一年忙碌。一年400多場相聲演出,還有參加多檔節目。

尤其2020年。

德雲社演員講相聲時調侃地曝光了一件事。由於疫情期德雲社停工9個月,依然月月發工資,多虧了少班主郭麒麟拚命上綜藝掙錢才養活近1000名員工。這一年,他參加了十幾檔節目,幾乎把各大類型的頂流綜藝上了個遍。

連何炅都感慨, 「大林真的太拼了,我今年接的第一個節目有他,第二個還有他,第三個他還在。」

在《德雲斗笑社》里,一向嚴厲的郭德綱得知兒子要來了,頗為感觸地說,我有半年沒看見郭麒麟了。

其實從成年起,郭麒麟就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一來家裡不給,二來他也沒好意思要。

演出的收入,還得給德雲社提成。

這幾年他一直在租房,每天的生活很簡單,忙著趕通告、講相聲。租房裡的垃圾袋,好久了才捨得換一個、洗澡的噴頭是網購最便宜的。

小S在節目裡問他怎麼去租房而不買房,郭麒麟坦然地說,一個23歲的年輕人買不起房,這事不丟人。

因為不浪費健身卡,他從東四環橫穿整個北京到西四環健身,然後再跑到六環上音樂課。為什麼這麼省錢?

郭麒麟的回答是:

「那是我一嘴一嘴說出來的錢,是我一個妝一個妝畫出來的錢,一個節目一個節目,一個戲一個戲拍出來的錢,怎麼能浪費呢?」

星二代,生生變成了拼二代。

可能就像他說的那樣吧:我可以一輩子不如我爸,但我必須為我喜歡的事業而奮鬥。

05

「二代」那麼多,為何唯獨郭麒麟成為「團寵」?

他懂得感恩。

郭德綱起勢晚,白手起家嘗遍人間冷暖,人到中年才迎來事業上的春暖花開。

哪怕小時候對父親頗有怨言,但也非常理解父親對自己的嚴苛——「將孩子罵夠,外人就不會再罵」,嚴厲的背後是寄予厚望。

他看得清自己是誰。

有人問他,如果他爸爸是個普通相聲藝人,你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郭麒麟笑著說:我一般不會把時間浪費在一個沒有意義的問題上。「我爸不火的時候,他不就是個普通人家嘛。」

既如此,便如此。

對父親的光環也好,對大眾的質疑也罷,他都平靜接受,與自己的獨特身份握手言和。

電影《霸王別姬》中有一幕場景:

小豆子去看名角唱戲,滿眼仰慕地問師傅:

「我什麼時候才能成個角兒啊?」

師傅說:「人啊,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25歲的郭麒麟摸索著逐漸尋找到人生的方向,溫潤如玉,少年氣中帶著幾分從容,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不江湖。

一步步地,自個兒成全了自個兒。

點亮在看,祝福郭麒麟。

- End -

臨公子,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多家財經/職場平台簽約作者,一枚理性愛財的工科產品汪。新書《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噹噹熱賣中。微信公眾號:臨公子的後花園(ID:hi-lingong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