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名將陸遜為何與孫權反目?孫權為何要逼死他呢?

2023-12-11     康康歷史

原標題:東吳名將陸遜為何與孫權反目?孫權為何要逼死他呢?

孫權不僅形貌奇偉,而且頗有雄才大略,既善用人,又善用兵,更有精深的治國方略。執政期間,他廣納賢士,招聘各方俊傑,手下名臣將相多有效忠於他,闞澤、呂蒙,陸遜等,都在他手下效命,全都忠貞不二。令人驚異的是,陸遜最終與自己當初信奉的主君孫權反目,最後也被孫權逼死。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陸遜,子伯言,三國時期東吳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夷陵之戰,是劉備對東吳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戰役,劉備借替關羽報仇的緣由,討伐孫權。孫權手下將領陸遜採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劉備大軍的近攻,緩解了孫權的燃眉之急。這一戰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

陸遜受到孫權重用的地方還有很多,東漢末年山賊騷擾地方安定,對抗孫吳的政權,讓朝廷一直感到很頭痛。陸遜用查戶口整頓的方式,將年輕力壯的百姓招為部下,有的山賊無法招降的,便招兵開始討伐最終平定下來。陸遜因為諸多功績,被受封為定威將軍。

世事難料,陸遜晚年捲入了立嗣的爭鬥中,這種事件多半是九死一生,成就成了,不成便是敗者為寇。孫權的兩個兒子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陸遜一直是站在太子這一邊,但是孫權聽信了讒言,想要廢掉太子,立魯王為儲君。不僅是陸遜,太子太傅吳粲、太常顧譚也多次表明嫡庶的重要性。陸遜點出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只有各得其所,才能夠上下安定。但是孫權仍然一意孤行,不聽勸告,並對陸遜非常反感,前去責罵陸遜。試問誰曾想當初自己跟隨的主君如今這樣對待自己,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憂心,當時已經年老的陸遜,支撐不住,傷心過度而去了。

孫權也可能是心中有愧,在陸遜去世後,沒有為難陸家一族,陸遜之子仍然兢兢業業的盡職盡責。在《三國演義》中,陸遜前期幾乎很少被提及,後面才開始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陸遜這個人金庸先生這樣評價:「陸遜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夠忍辱負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流人物。」從此話中,金庸先生對陸遜那是欽佩之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7daf8f1f4ea02f8d1775697a01b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