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臨終前談張學良,再三告誡蔣經國:不可放虎,這是為何?

2024-10-01     康康歷史

1975年,蔣介石心臟病突發去世。可是直到他去世前,他也仍舊沒有想過釋放自己的結拜兄弟張學良,甚至還在臨終前再三告誡蔣經國不要放過張學良,即:不可放虎。

當時蔣介石如此叮囑兒子,主要是兩方面的緣由。首先,蔣、張之間存在私人恩怨;其次,他害怕張學良前往美國或是回到大陸的話,將會給台灣政局帶來不利影響。

張學良恐怕是蔣介石一生中,曾給他帶來威脅的人之一。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民國軍閥混戰時期,勢力最為龐大的恐怕就是李宗仁、閻錫山、張學良、馮玉祥以及蔣介石自己。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慘勝。只不過他仍舊沒能實現對全中國的控制,馮玉祥、閻錫山影響力尚存,兩廣地區還盤踞著李宗仁的桂系,而東三省則被張學良所掌控。

當時蔣介石為實現利益最大化,與這些軍閥勢力進行了妥協。

最後張學良與蔣介石達成「東北易幟」的共識,東北地區遵從國民政府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而張學良也升任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成為理論上國民政府中除蔣介石與政府主席之外,行政級別最高的官員。

可是這並不代表蔣介石會對「結義兄弟」張學良放下忌憚,畢竟其手握重兵,還控制關外一帶。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採取不抵抗政策,放棄東三省,導致東三省被日本關東軍完全占領。這對於張學良而言,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畢竟東三省本身就是東北軍的核心地帶。

雖然隨後蔣介石任命張學良為北平綏靖公署主任,可是事實上他已經失去了自身的命脈。

隨著張學良勢微,蔣介石也沒空再搭理他,他把所有關注重心也都放在圍剿紅軍上,這引起了全國人民的不滿。

時間來到1936年10月22日的時候,蔣介石從南京親自飛往西安,下令張學良、楊虎城帶領軍隊圍剿當地紅軍。

張、楊二人認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從未停止,國人應該團結起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二人的建議遭到蔣介石嚴辭拒絕,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張、楊帶領著東北軍以及17路軍的高級將領於12月12日這天清晨兵諫蔣介石。

蔣介石與那些同行的國民政府軍政高層人員,大多數被張、楊囚禁,其中也包括邵力子、蔣鼎文等人。

西安事變震驚全國,由於蔣介石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對於親近蔣介石的國民黨高層而言,楊虎城與張學良無異於是一次叛亂,那時也確實有人呼籲張學良、楊虎城直接殺掉蔣介石組建新政府。

可是出於國家大義的考量,楊虎城、張學良最終放棄殺掉蔣介石,他們與蔣介石進行了協商溝通,最終迫使他停止內戰,與共產党進行合作,共同對抗侵華日軍。

隨後,張學良也如同他承諾的那般,主動送蔣介石回到南京,但是蔣介石卻違背諾言,直接將其囚禁了起來,而且這一囚禁便是五十年的時間。

所以蔣介石不允許蔣經國釋放張學良顯然有個人恩怨在內,但這並不是唯一原因,蔣介石不願意釋放張學良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出於政治因素了。

別看張學良被軟禁長達五十年,可他的政治影響力依然尚存。

在我們看來,張學良雖有過錯,但在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於國於民也是有功勞的。更別說在建國後,有很多原屬東北軍的高級將領也投向了人民這邊。

其中比較著名的比如說國民黨軍第四十九軍軍長劉多荃,他在解放戰爭時拒絕前往台灣,留在了大陸,並且在解放後得到中央政府的聘請,在政務院擔任參事室參事,後來還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再比如同樣是東北軍改編過來的51軍軍長於學忠,在建國後擔任過第一屆全國政協的委員,以及國防委員會委員,還曾是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的委員,主持過河北省體育教育體系的建設工作。

總之,那時很多原東北軍高級將領都在人民政府中擔任要職。而這些高級政要們都曾是張學良的直系下屬,張家兩代人對於東北數十年的經略還是深入人心的,那些前東北軍高級將領們對張學良還是比較認可的。

由於曾經奉系家大業大,因此張學良在全球範圍內都算是名氣不小的軍人政客。蔣介石害怕蔣經國釋放張學良後,他會利用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動搖某些台灣政要。

——而若是像張學良這樣曾經在國民政府內部擔任軍隊副總司令、中央委員會委員的人物回到大陸,不亞於李宗仁回到大陸給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帶來的影響。

正是這兩個主要原因,導致蔣介石囚禁張學良那麼久。當初從西安事變後,他一直被軟禁到1990年才徹底恢復自由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b37d7dc89d28f04f11108514fad57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