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高血壓防治現狀藍皮書2018版》發布。有關高血壓的防止問題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根據藍皮書公布的調查顯示,全國年平均新增高血壓患者1000萬人,年齡越大,高血壓患病率會隨之上升。目前,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9%。農村高血壓患病率(28.8%)高於城市(26.9%);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高於女性。
在地域分布上,北京高血壓患病率排名第一,為35.9%;其次是天津市和上海市,分別為4.5%和29.1%。高血壓整體發病趨勢呈現為以大、中城市為熱點的島狀分布。
此外,體重過高、不良生活習慣、家庭遺傳因素也是高血壓風險升高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小學文化水平高血壓患病率為36.5%,初中文化水平為18.7%,高中或以上文化水平為9.5%;不吸煙者高血壓患病率為21.2%,既往吸煙者為46.0%,吸煙者為27.9%;有飲酒習慣的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30.9%,高於不飲酒人群的21.7%;有高血壓家族史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為33.0%,無家族史人群為20.1%。
藍皮書稱,隨著近年高血壓防控工作的落實,高血壓的控制狀況雖有所好轉,但依舊處於較低水平。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把高血壓的標準定為:正常成年人140/90mmHg或以下,高血壓160/95mmHg或以上,臨界性高血壓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如果連續3天早晨起床前測得血壓超過160/95mmHg,就可以被診斷為高血壓。
作為危害人類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病,高血壓的危害面極廣,可導致心、腦、腎、眼底和血管等器官受損,是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頭號風險因素。
對於生活干預調理無法有效控制的高血壓患者,需要通過藥物來控制血壓水平。
降壓藥的種類包括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等。
鈣通道阻滯劑,即地平類藥物,主要通過阻斷血管平滑肌細胞上的鈣離子通道,達到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如氨氯地平等。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是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抑制激肽酶降解,實現降壓,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可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I型受體受到而發揮降壓作用,如替米沙坦。
利尿劑可通過多排尿來排鈉,減少細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β受體阻滯劑通過選擇性阻滯血管平滑肌突觸後膜α1受體,繼而擴張血管而產生降壓效應。
研究顯示,我國70%-80%的高血壓病人需要聯合用藥,一般以兩種藥物的聯用為主,每種藥量的減少意味著副作用的降低。
此外,更多指南建議高血壓患者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可使患者服藥次數減少,增加了其服藥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