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地方的人最會吃豬肉?把豬細分40多個部位吃,這倆地方實至名歸

2023-09-14     市井覓食記

原標題:啥地方的人最會吃豬肉?把豬細分40多個部位吃,這倆地方實至名歸

俗話說「百菜獨有白菜好,諸肉唯有豬肉香」,在各種肉類里,大部分人對豬肉是最為熟悉的,隨口說出的下飯菜、家常菜里幾乎也多是以豬肉為主。豬肉鮮美易做,滋味濃香,連北宋的大文豪蘇軾都偏愛食用豬肉,但要說現今哪個地區的人們能像蘇軾那般愛吃豬肉、會吃豬肉的,那一定非川渝莫屬。

常年人均豬肉消費數量居全國首位就是川渝人愛吃豬肉的最佳證明,他們不僅愛吃豬肉,還將豬肉吃的十分細緻、到位,甚至可以用「庖丁解豬」來形容。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21年年鑑

他們把豬肉細分成了四十多種部位,從頭到尾,從裡到外全部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不同的部位對應不同的吃法,將豬肉吃到這種程度,或許真的也只有川渝人了。

一、從豬頭的部分吃起

庖丁解豬的第一步自然要從豬頭說起,川渝人可謂是將這豬頭部分里里外外吃了個乾淨,簡直就像是被他們尋到了寶藏。從肥嫩的臉肉、有點可愛的拱嘴也就是豬鼻子,再到夾帶著一層脆骨的豬耳朵、緊實的豬舌頭,都是滷菜攤上爭相購買的目標,即使是聽著就有些恐怖無法下口的豬眼,也都被拿來鹵著吃,只要經過鹵湯的「洗滌」,再蘸上些海椒麵,那就是最佳的下酒菜。

當你以為豬頭上也就這幾個大部位可吃的時候,那便是你低估了川渝人對「二師兄」這頭部的執著。他們連豬腦袋那骨頭夾縫裡的肉都不會放過,將這些肉稱為「剔骨肉」,一般用來涼拌或是做燒烤吃。還有豬臉肉裡面的那部分瘦肉,他們也專門起了名字叫做「核桃肉」,因為肉質的口感偏老,通常也是拿來做滷菜或是做涼拌菜。

在川渝吃火鍋的時候,有不少初來乍到的外地遊客會對菜單上的「天堂肉」產生困惑,其實這天堂肉就是指豬上顎和牙齒相連接的那一圈軟骨肉,涮入鮮紅油辣的鍋底中,再放入油碟里滾上一圈,入口爽脆鮮香,越嚼越香,但凡嘗過一次必會念念不忘。

豬頭的部分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腦花川渝地區大概也是全國最喜歡吃豬腦花的地方了。賣烤腦花的攤前總是大排長龍,一個個錫紙碗里放著完整的腦花,配上佐料辣油,被烤的鮮香四溢,入口滑嫩如豆花,時不時就想來一份過過癮。

二、豬身的每塊肉皆是精華

連接著豬頭的豬頸肉可能是最不受待見的一塊肉了,也被稱為「血脖」,川渝地區的人們更多叫做「糟頭肉」,這部分肉有肥有瘦的,肉質有些綿軟,多會買著剁餡。但這豬頸也有精華部位,就是其兩側分別有塊肉叫做「松板肉」,又被稱為「黃金六兩」,這兩塊肉很是鮮嫩,肉脂分布均勻如雪花,炒著吃或是烤著吃都十分美味。

靠近脖頸的前排肉和夾心肉也是肥瘦相間,很是細嫩,秋冬做燉肉或是蒸米粉肉時,可以考慮考慮它。另外,常被誇贊的梅花肉,在四川通常被稱為眉毛肉是指豬頸背、肩胛那塊肉,一成的肥肉交錯分布在瘦肉之中,很是適合做烤肉來吃,又香又嫩。

同樣受重視的還有裡脊,川渝人有多寶貝這塊肉從它這「寶肋肉」的稱呼上就能感受出來,在過年過節時那絕對是搶手貨,一半用來做水煮肉片,一半則用來炸成焦酥的裡脊條,再加工成糖醋或是椒鹽味的。這脊椎骨裡面的那條肉是裡脊,而這外面的肉則被稱為背柳,雖不如裡脊嫩,但若是與裡脊無緣時,拿這背柳肉來替代也是不錯的。

這豬身上的重頭戲一定得是五花肉,在四川五花肉有上下之分,上五花層次少一般多是三層肥瘦間隔明顯,當地人多叫其為「三線肉」,專門拿來蒸燒白。而這下五花也吃的極為講究,三肥兩瘦的精品五花用來做川味紅燒肉巴適得很。

但這下五花的最底端有塊特別肥,也被稱為奶脯肉或是泡泡肉,雖沒什麼吃頭,但取它來煉豬肉和油渣再做來吃,那滋味能直接喚醒童年記憶。

三、四肢和臀部要安排到位

川渝人對「二師兄」的四肢和臀部的食用,那可以說是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就拿這臀尖肉開始說,臀尖肉也和裡脊一樣瘦而不柴,十分鮮嫩,用來代替裡脊也很不錯,煎炒熘炸樣樣都可。那臀尖卷翹的豬尾巴則不用多說,鹵湯就是它最好的「歸宿」,滷好後啃著吃別提多香了。

而這緊挨臀尖肉的坐臀肉,也被叫做「二刀肉」,它在川渝地區的地位也不可小覷,這川菜里拿手的回鍋肉、蒜泥白肉都得選這塊肉來做才好吃,肉質緊實細嫩,肥瘦相宜,久吃不膩。坐臀肉下面的彈子肉,位於後腿的棒骨前,像是一塊球形,買來煲湯或是汆燙後做水煮肉片,吃起來也是滑嫩鮮香。

再來說說這四肢,川渝人可都是給了明確劃分的,這最為粗壯的前後腿肉是過冬做臘肉的首選,下面的蹄膀最經典的吃法莫過於眉州的東坡肘子,先燉後蒸再澆上醬料汁,那滋味濃郁動人,一口蹄膀肉肥嫩鮮香到讓人拍手稱絕。

豬蹄子的吃法也是數之不盡,首當其衝的就是「老媽蹄花」,燉煮的看似清淡,實則香醇味美,軟糯耙爛,再蘸上辣油,那是格外的誘人。另外,川渝人還從這腿上又分出了一個部分稱其為「膀箍箍」,也就是腿根部那膀去除骨頭後剩餘的部分

四、下水內臟是真愛

若是論吃下水內臟,估計沒哪個地方能在川渝面前稱老大,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瀏覽火鍋店裡的菜單,從黃喉、腰片,再到豬血、肥腸沒有哪個是不能燙火鍋吃的,它們也因火鍋而大放異彩。

肥腸還常常出現在早餐攤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肥腸粉就是開啟清晨的最佳方式,還有干煸肥腸、紅燒肥腸等各式吃法,都能瞬間讓人領略肥腸的魅力。

這些內臟一旦聯手也是驚艷四方,豬血和肥腸搭配出的毛血旺,香滑Q彈,就是行走的下飯神器,豬腰和豬肝共同推出的肝腰合炒也是下川菜館的優選菜,還有豬肝、腰花、肚頭猛火快炒出的橋頭三嫩那可是自貢名菜。

豬肺為主料的夫妻肺片也是名揚四海,而豬心在川渝的做法也是層出不窮,比如麻辣水煮豬心、蔥爆豬心、涼拌紅油豬心、雙腳炒豬心等等。豬的脾臟川渝人同樣愛吃,他們通常都叫其為「連鐵」,也是滷了後涼拌著來吃。

五、邊邊角角得吃全

川渝人是真的將豬肉吃到了極致,連邊邊角角得都不會放過。在豬的身上還有三個很特別的部位豬沖、豬睪丸和花腸,豬沖就是豬鞭,花腸就是指的豬的卵巢和輸卵管,這些都是在豬養到特定時候進行閹割後而產生的,即使是這類食材他們也都從中研究出了美味,像香辣豬沖就是這豬鞭的一種做法。

另外,他們把連接內臟的肉也單獨羅列了出來,比如羅隔肉,也被稱為連肝肉,就是豬肝臟處連接腹腔的膜肉,肉質十分有嚼勁,很適合干炸著吃。

——老井說——

川渝的烹調方法大多重油重辣,這可能也是他們善於吃豬肉和下水內臟的主要原因,辣味能很好的遮蓋主食材原本的腥味,吃著也就更香。另外,關於對豬肉的部位劃分,可能川渝各地區也有不同的劃分方法和叫法,多少可能會有些出入,甚至可能會對部位的劃分更詳細、更多,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多多分享或是指正。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97fd85bc733bf93dc4f89697d43fb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