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仁義:如果本性陰險卑鄙,讓他裝一輩子好人,基本不可能

2022-03-27     面對生活要勇敢

原標題:劉備的仁義:如果本性陰險卑鄙,讓他裝一輩子好人,基本不可能

劉備,即漢昭烈帝,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因而出現了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的情況。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他最終於章武三年(223)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將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也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可以說,曹、孫二人占盡天時地利,而劉備卻因為「仁義」占了人和。有人認為劉備的仁義是在作秀,而有人指出劉備的「仁義」確實是出自他的一顆仁義之心。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

東漢末年,國家動亂,百姓流離失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劉備當時擔任平原相,也就是平原這個地方的最高首領。為了幫人們度過饑寒,劉備把府中的財物施捨給百姓,他自己跟手下人同吃同住,從來不擺架子,因而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戴。

當時有個叫劉平的富人,一向看不起劉備,不甘心受他的管制,於是就買通了一個刺客去刺殺劉備。劉備毫不知情,對刺客熱情款待。刺客看到劉備溫文爾雅、待人和氣、深受感動,不忍下手。於是他將自己此行的目的告訴劉備,並叮囑他以後小心,就與他作別而去。

劉備的仁義寬厚,成為救自己於危難之中的鎧甲。劉備剛開始起事的時候,只是個平原相,手下僅有1000多人。但是之後很快就有幾千饑民投靠他,這也是因為他賢名遠播。

因為劉備仁義,曹操也不敢輕易殺他,怕引起天下人不滿。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曹操可不願意做這種「賠本買賣」。所以說,曹操不殺劉備,實際上也是劉備的品格救了他自己。

就算劉備做的某些事是帶有政治目的的作秀,但是一個人如果本性上是個陰險、卑鄙之人,讓他裝一輩子好人,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因此,劉備的仁義,是真的!如其內在沒有寬厚的仁愛、廣闊的胸襟、高尚的情操、超凡的涵養,其不滿情緒一定會展露無疑。劉備曾經一敗塗地,屋漏偏逢連夜雨,客觀地說很難東山再起。但古話說的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劉備能作為一股勢力參與三分天下,離不開他的品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91c7b98bc2fb2efbc65951ed5ee96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