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競相出現,如何改變未來世界?

2023-07-18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AI大模型競相出現,如何改變未來世界?

未來,AI大模型的發展會催生更多新業態、新模式,產生更多就業形態。

文 | 趙建琳 朱耘

ID | BMR2004

圖片由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組委會提供

2023年科技領域最熱的詞語有哪些?AI一定在其中。

7月4日晚,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以「數據驅動發展,智能引領未來」為主題,致力於構建國際頂級的交流與合作平台,共創普惠均衡、創新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數字經濟格局。本次大會還布設了精品主題展,共有110家企業參展,全景展示數位技術在政府服務、社會發展、企業生產、群眾生活等方面的應用魅力。

京東集團CEO許冉在大會主論壇做分享時談到近年數位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ChatGPT橫空出世,引發AI熱潮,甚至被認為人工智慧可能迎來了「iPhone」時刻,國內多個科技公司、頭部企業紛紛推出適配各類需求和諸多行業的大模型,並帶來應用端的百花齊放,深刻反映了數字時代正在加快向縱深發展。

《商學院》記者探館時注意到,多家展商在本屆大會上帶來了自己的AI大模型技術。比如阿里雲展示了自己的大語言模型「通義千問」,目前已具備的能力包括但不限於回答問題、創作文字、編寫代碼、提供各類語言的翻譯服務、文本潤色、文本摘要、扮演角色進行對話等。百度智能雲展示了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據百度智能雲官方介紹,該平台目前已在辦公提效、知識管理、智能客服、智能營銷等超過400個具體場景中取得非常有價值的測試效果。國內網際網路平台出海企業崑崙萬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崑崙萬維」)展出了「天工」大模型,這是由崑崙萬維主導研發,有強多模態輸出能力的預訓練大模型,最多支持1萬字以上的文本對話,實現20輪以上的問答交互,擬應用場景包括文案創作、知識問答、代碼編程、邏輯推演、數學推算、多元需求。

如何認識AI大模型的意義?它會帶來哪些改變?7月5日,一場關於「AI大模型的未來格局」的圓桌對話在今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展開。

01

AI大模型的應用方式:B端和C端

2023年3月,OpenAI發布了多模態大模型GPT-4,它可接受圖像和文本輸入,生成文本,相比上一代GPT-3,GPT-4具有更廣泛的常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長文內容創建、擴展對話和文檔搜索分析等應用場景,該模型一經發布就震動科技界,成為話題中心。

雖然GPT-4的發布證明了一代更比一代強,但GPT-3一定程度上是引發眾多科技公司布局大模型的起點。2020年,OpenAI發布了預訓練語言模型GPT-3,該模型訓練所用的數據量達到45TB,其數據處理和對人類意圖的理解等能力完全超越了上一代技術,在很多實際任務上已大幅接近人類水平,因而在業內,2020年也被稱為大模型「元年」。

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CEO張鵬指出,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中,數字資源會越來越豐富,增長速度會呈爆炸式生長。人們期待AI能在一個新的時代里為人類提供更高級的服務,這是AI大模型誕生的時代背景。

崑崙萬維從2020年開始做預訓練大模型的研發工作,大模型的核心工作邏輯是人類把需要機器學習的材料輸入到大模型中,經過學習,大模型最終習得相應能力。

從崑崙萬維CEO方漢的實戰觀察來看,基本上所有大模型的落地都分為B端(企業端)和C端(消費者端)。B端的主要工作在於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因為大模型屬於文本大模型,因此當學習資料屬於圖表、公式等形式時,大模型企業要先協助行業企業(如金融、法律等)把像圖表、數學公式等行業專有數據轉為文本形式,其次要將不同行業的商業邏輯、技術邏輯記錄下來並進行文本化處理,之後輸入給大模型,這樣大模型才能真正有效地為B端的行業企業服務。

C端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辦公和娛樂上。辦公方面,大模型可以把世界上各種語言形式下的知識轉化為消費者熟悉的語言,以應用於公文寫作、程序編寫、知識學習等不同辦公學習場景,最終的作用是給人提供更好的信息助力。娛樂方面,大模型可以針對文學、音樂、漫畫、動畫、視頻等形式產生端到端的內容製作工具。方漢預計,未來3到5年內,基於大模型產生的端到端的內容製作工具將顛覆內容生產流程,可以讓更多的人進入到內容創作領域,迎來更豐富的內容創作時代。

大模型的構建離不開大數據。北京融信數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於笑博指出,大數據和AI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係,數據的質量越好,對大模型的構建和應用就會產生越大的價值。「因此,公司這幾年的實踐也體現了兩個特色:一是基於多模態數據和融合基礎之上進行數據分析和模型構建,目前能夠處理和駕馭的數據種類從大類來講已達上百種,比如社會運行相關數據、城市傳感器數據等一系列數據;二是自主研發了智能體圖譜技術,通過各種數據本體的對齊和構建,實現不同數據間的關聯和分析,廣泛服務於政府、企業和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

02

AI賦能千行百業:提質、降本、增效

科技創新的意義是什麼?新加坡亞洲數字經濟科學院院長陳柏琿認為,意義一定是要提高生產力,豐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為什麼ChatGPT的發布引起全民熱議,就是因為它很好地契合了這一點。」

陳柏琿指出,AI大模型的應用會幫助很多行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比如新聞行業,AI可以在很短時間,如半分鐘內寫好一篇具有完整的新聞六要素的稿件,甚至能在稿件中做意義性的總結。再如法律行業,AI可以幫助律師、法官完成一些簡單的工作,比如通過AI進行簡單的日常法律諮詢,為簡單的民事糾紛提供裁決建議,由人類法官審閱確認並宣判,再進一步設想,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數字人分身,可能人本身都不用親自到法院。醫療領域也同樣,通過將血壓血糖心跳頻率等身體指標輸入到AI中,醫生就可以根據大模型中的數據作出判斷,甚至提供診療方案。「如果未來可以實現這些,對當下來說是多麼顛覆的事情。」

陳柏琿介紹,目前他所在的新加坡亞洲數字經濟科學院正在和東南亞的電商機構合作,開發基於消費者瀏覽、購物記錄的購物平台大模型。當消費者需要和店家反饋意見時,AI會根據消費習慣生成答案,該答案並不是像現在一樣都是標準性的答案,而是個性化的、定製化的答案,店家不用再打字,只需要從模型給到的幾個答案中選出最合適的發送給消費者就可以。

張鵬發現,如何藉助AI大模型的基礎設施賦能千行百業,解決數字經濟當中的痛點問題,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話題。「以網際網路行業為例,該行業擁有全球最大的用戶群體,需要具備快速的算法疊代能力,因此平時需要大量算法工程師和維護人員進行算法研發和維護工作,由此帶來的成本相當高,這類行業需要用更接近於人類智能的AI基礎設施去解決相關問題。」

在張鵬看來,無論是應用在B端還是C端,最終的目的都是提質、降本、增效,「從這幾個方面來講,我們堅信未來AI大模型一定是數字經濟時代非常重要的基座型技術和基礎設施,也相信AI大模型能夠賦能千行百業,幫助我們改善生活,提升我們全球數字經濟的運轉能力。」

不過,在廣泛應用AI技術的同時,也要考慮人是否做好了相應的準備。馬來西亞工業-政府集團高級副主席拉斯坦·艾哈邁德指出,技術的應用需要多方協同,比如馬來西亞目前正在與國際夥伴一起探索如何用一體化平台來管理城市的電源等公共事業,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需要考慮到人們是否做好了準備去迎接技術帶來的改變,「這意味著我們要從用戶的角度去考慮他們可能需要為此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更人性化地將之運用到城市管理中。」

03

AI帶來就業市場的變化:催生更多新業態、新模式,產生更多就業形態

雲帳戶黨委書記、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鄒永強認為,當前人類已經進入了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新時代,它會對就業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第一,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創造力。一些生成式人工智慧已經可以比較輕鬆地完成一般的文學創作、報告撰寫以及繪製等工作,這些工作過去都是由人來完成。有研究表明,藉助AI大模型,未來十年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可以提升超4倍。對於一些需要更強自主性、需要複雜決策的有創造性的工作,AI大模型可以幫人更好地激發才華和創造力,從而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第二,AI大模型對現有的一些崗位產生影響的同時,也會催生新的崗位。像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一方面會影響原本由人來做的文案、客服等崗位,但同時也會創造以提示詞工程師(幫助人類更好地與 AI 互動)、語言模型訓練師(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自然語言處理模型訓練的專業人員 )為代表的新崗位。

第三,催生新的創業機會。AI大模型可以幫助人對產品、服務以及工作流程進行重構甚至創造,一些垂直領域像醫療、金融、能源等行業的大模型,可以解決這些行業的痛點,形成一些創業機會。以醫療為例,AI大模型通過訓練,可以在數月甚至更短時間內,學到醫學院學生花十年左右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有了數百家醫院的臨床案例,AI大模型可以快速學到臨床中的經驗和技能,從而幫助醫生更好地提供診療方案。

鄒永強指出,未來,AI大模型的發展會催生更多新業態、新模式,產生更多就業形態。「雲帳戶目前服務8500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靈活就業服務,這些勞動者覆蓋視頻創作、分享社區、本地生活等15個行業、60多個細分領域,覆蓋像視頻創作者、內容創作者等職業,這些職業是近些年才產生的,未來也將由於AI大模型發生重大變化。」

鄒永強認為,AI大模型給人帶來的最大變化在於促使個人綜合能力提升,原來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藉助AI大模型,個人就可以完成。因此,個人能力的提升會催生更多靈活就業的場景和平台,這些場景和平台又會讓個人更容易分享知識、技能和服務。未來如果希望AI大模型對就業有更好促進作用的話,尤其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促進AI大模型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作用,尤其是利用AI大模型快速分析處理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的能力,一些需要實時分析變化、需要制定最優決策的企業數字化平台可以更好地支撐這些建設。

第二,加強對AI大模型的技術培訓,像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應該對勞動者進行情感類和原創類AI大模型技術的培訓,讓勞動者適應人與AI大模型協作的工作模式,適應就業場景新的變化,助力人民更高質量地充分就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7ac7a3550d9e3271238f5c1172c0c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