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番薯、山藥……這個土肥圓到底叫做啥?(菲李漫畫)

2019-08-26     菲李

因為中國幅員遼闊,

常常導致同一種食物,

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名稱,

比如說當你拿出這個食物問身邊的人時,

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

有人叫它地瓜,有人叫它番薯,

有人喊它山芋,還有人叫它山藥!

是不是覺得有點亂?

特別是以上這些名稱,

在不同的地區有些還代表著其他的食物。



小夥伴們是不是和菲李一樣有點暈?

但這位土肥圓表示:我還有更多的名號!

甜薯、紅薯、紅苕、阿鵝……

作為擁有最多名號的食物之一,

番薯是中國人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食物,

有哪個中國人小時候沒喝過番薯粥,

又或者沒吃過烤番薯呢?

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

番薯其實是個「偷渡客」,

想當年也是費盡千辛萬苦才來到中國。


番薯老鐵一生中有幾個很重要的男人,

第一個就是哥倫布啦。

那一年,番薯君在美洲出生,

勤勞的印第安人將它培育成了優質的糧食,

但世界那麼大,番薯君也想去看看。

而在15世紀,同樣想看看世界的哥倫布,

也來到了南美洲,他一眼就相中了番薯君,

於是不管印第安人的意見,

執意將番薯帶回西班牙。

甜甜的番薯讓歐洲人為之瘋狂,

西班牙女王甚至為它日常點贊,

歐洲貴族沉迷它的味道,

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它。

後來番薯又跟著西班牙人走南闖北,

最終在菲律賓遇到了另一個更重要的男人。

陳振龍年輕的時候也曾追求過功名,

但那會的科舉競爭激烈程度,

可比現在的高考還要激烈。

沒有學霸體質的陳振龍多次科舉不中。

於是他最終選擇了放棄,

毅然決定下海……

在菲律賓,陳振龍遇見了番薯,

這種全新的作物讓他非常感興趣,

那時候中國正值明朝萬曆年間,

由於海禁和糧食歉收的影響,

全國面臨著嚴重的饑荒。

而番薯畝產非常可觀,

高峰可達4000多斤,

低的時候也有2000多斤,

並且對於土地的要求也更低。

對比起小麥和水稻,

它的生命力更強,產量更大,

並且生食熟食都可以,

簡直是中國人的救世主。

番薯讓陳振龍非常興奮,

恨不得馬上將其帶回中國,

但當時的西班牙人卻很狡猾,

他們「珍其種,不與中國人」,

甚至在海關層層盤查,

就是為了防止中國人得到番薯。


陳振龍多次嘗試失敗後,最終在1593年,

在當地土著的幫助下,

將薯藤絞入汲水繩,混過關卡後,

歷經七天七夜終於將番薯帶回了中國福建。

似乎是天意的安排,

第二年福建就遭遇了一場大旱災,

在其他糧食非常短缺的情況下,

不少福建人最終就是依靠著番薯活了下來。

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

番薯無數次在饑荒的歲月里,

成為中國人的救命食糧,

一碗番薯粥,一個烤番薯,

一把番薯米,甚至就連番薯葉,

都能填飽不少中國人的肚子。

現如今,中國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但沒有人忘記番薯曾經的救命之恩,

它始終是中國人餐桌上最愛的食物之一,

關於它的美食也是不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uSg12wBJleJMoPM6v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