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軍誤認為是原子彈的喀秋莎,洪學智:步兵見了火箭炮立刻讓路

2021-03-04     星稀月暗

原標題:讓美軍誤認為是原子彈的喀秋莎,洪學智:步兵見了火箭炮立刻讓路

1941年7月14日,侵略蘇聯的德國中央集團軍先頭部隊在奧爾沙火車站忙碌的搬運物資,下午兩點半,突然傳來了一陣咆哮聲,隨後一陣密集的炮火把火車站附近的德軍物資和火車全部炸毀了。僅僅十秒,這個火車站就被徹底摧毀,德軍一直搞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大炮,怎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傾瀉這麼多的彈藥,一直到莫斯科會戰的時候,德軍繳獲了一具架在卡車上的火箭發射器後,才知道這種火炮叫: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和其他火炮的最大區別就是,這種多軌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但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但是這種火箭炮的機動性很好,在遭到反攻炮火前可以迅速離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火箭炮讓德軍吃盡了苦頭,史達林格勒戰役時,蘇聯投入了1531門火箭炮,炮火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德國軍隊稱之為「史達林的管風琴」。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和美軍的火力懸殊非常大,美軍當時一個陸軍師編制有各類車輛3800多輛,擁有各種火炮959門,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330餘門,包括榴彈炮72門,各種直射炮(山炮、野炮、無坐力炮)120門,各種迫擊炮160門、高射炮64門、火箭筒543具,每個師還有有坦克140餘輛、裝甲車35輛,所有的火炮全部由汽車牽引,機動性很強。

而志願軍方面,拿裝備精良的萬歲軍38軍來說,只有臨時調配的100多輛負責運輸物資的卡車,38編有各種火炮540餘門,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僅190餘門,包括直射炮108門、各種迫擊炮333門、火箭筒81具。而且火炮老舊,炮彈缺乏,所有火炮只能靠騾馬牽引,或者是由官兵扛著。這還是最精銳的部隊,後來上去的63軍,全軍只有一個炮團和一個火箭炮營,鐵原阻擊戰前期,一直都不敢用火炮,搞得美軍還以為63軍沒有一門炮,把駐地直接駐紮在了63軍陣地不遠處。

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缺乏航空兵的掩護,使得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炮兵力量更加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這個時候,中國盯上了威力巨大,皮實耐用,機動性很強的喀秋莎火箭炮,開始尋求蘇聯的援助。

最開始裝備喀秋莎火箭炮的部隊是炮兵第21師,這支部隊的前身是四野48軍143師,這也是董存瑞生前所在的部隊。炮兵第21師也是我軍入朝參戰的唯一一個喀秋莎火箭炮師,在韓戰上立下了赫赫戰功。1950年10月底,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前線的部隊急需強大的炮兵支援,143師接到命令,立刻結束在贛南粵北的剿匪任務,到廣東曲江坐火車北上,到遼寧阜新集結,改編為炮兵第21師,師長吳榮正,政委劉祿長。

火箭炮師是兩營六連制,每個炮兵連四門喀秋莎火箭炮,每個營12門,每個團24門,全師120門。143師改編的時候,將下轄的三個步兵團,改編為了六個炮兵團,分別為火箭炮第201,202,203,207,208團。

剛改裝的時候,炮兵第21師萬名官兵別說操作火箭炮了,就連野炮,山炮都沒有幾個人懂。為了儘快提高技能,炮兵第21師緊急抽調了387名軍事幹部,到瀋陽炮兵學校接受為期40天的短期培訓,以儘快熟悉即將到來的喀秋莎火箭炮。1951年2月14日,炮兵第21師舉行了隆重的換裝儀式,接收蘇聯運來的喀秋莎火箭炮。

根據蘇軍教程的介紹:M-13火箭炮是一種多軌式輪式自行火炮, 彈徑為132毫米,每輛炮車有一座8聯裝軌式火箭發射架,每條滑軌上下各裝掛1枚火箭彈,每炮共裝16枚,最大射程8500米, 發射為電氣點火,數秒鐘內即可全部發射完畢。這種火箭炮彈徑大、彈群密集、發射速度快、殺傷破壞力大、戰場機動性能好。作戰時,以團(或營) 為單位齊放射擊,一個團一次齊放發射384枚火箭彈。因其彈群覆蓋面積很大,故M-13火箭炮部隊主要被用於對大面積集群目標射擊。

由於前線戰事緊急,炮兵第21師僅僅進行了28天的改裝,14天的學習訓練,就入朝參戰了。戰前,上級給21師派來了有豐富火箭炮作戰經驗的蘇聯將軍,軍官和士兵組成的專家組,到各團去指導訓練。按理來說,像炮兵第21師這樣由步兵直接改編過來,而且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半文盲的部隊,至少需要一年的訓練才能上戰場,但是這支部隊學習得很快,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火箭炮的使用方法。

1951年7月,炮兵第21師副政委呂琳來到志願軍總部彙報工作,彭德懷司令員對他說:「現在志願軍有了你們這樣先進的,現代化的喀秋莎火箭炮,我們要很好地尋找戰機,發揮火箭炮的優勢,出奇不意地、排山倒海般地向敵人進行閃電式襲擊,大量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最後又強調說:你們的火箭炮團配屬哪個兵團、哪個軍作戰,都要經過我的批准。」

1951年8月,聯合國軍發動夏季攻勢,緊接著又發動了秋季攻勢,東線的美軍第七師在強大火力的掩護下對我27軍陣地發動進攻,中線美軍騎一師,西線英軍第28旅也分別向我軍47軍,64軍陣地發動進攻。此時,炮兵第21師接到命令,所部203團,202團,201團分別配屬27軍,47軍,64軍,準備對美軍發動反攻。

9月1日,火箭炮第203團向東山里預設陣地開進,在到達陣地後,該部迅速做好了戰鬥準備。在27軍下達開火命令後,203團384枚火箭炮就像無數條火龍,飛向後洞裡的美軍陣地,擊斃美軍700多人,美軍第七師的兩個營損失慘重。不久後,這支部隊又配合67軍作戰,再次殲敵500多人,打的美軍直呼志願軍用了原子彈。

上甘嶺戰役期間,火箭炮第209團被調到前線支援步兵作戰,這個火箭炮團和其他炮兵部隊的70多門山炮,野炮,還有20多門炮擊炮,多次對美軍進行炮火覆蓋,打的美軍第七師和南韓軍第二師損失慘重。在這場戰役中,美軍消耗炮彈190萬發,我軍消耗炮彈40萬發。

金城反擊戰期間,炮兵第21師再次參戰,整個戰役中,這支部隊進行了69次齊射,摧毀了敵人的大量有生力量和工事,為步兵進攻掃清了障礙。火箭炮第21師打完之後,敵人陣地陷入一片火海,天空和大地都被燒得通紅。

在短短兩年半的時間,這支火箭炮師參戰30多次,殲滅敵人10餘萬人,擊毀坦克56輛,汽車230多台,擊落擊傷敵機24架,深受步兵部隊的歡迎。後來洪學智將軍在回憶中寫道:「步兵非常歡迎喀秋莎火箭炮師,稱之為炮兵之王。那時他們的車號是84,步兵一見是84車號,就會立刻讓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QDqAHgBMMueE88vDK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