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參軍時他是許世友的勤務兵,四年以後,他成為許世友的頂頭上司

2021-03-09     星稀月暗

原標題:剛參軍時他是許世友的勤務兵,四年以後,他成為許世友的頂頭上司

1937年3月初,劉伯承率領援西軍從陝西淳化一帶出發,日夜兼程向西挺進,3月13日,部隊在行軍過程中,收到了黨中央傳來的一封電報,劉伯承不敢耽誤,立刻將團以上的幹部召集在一起準備開個會,傳達中央的命令。

在會議上,劉伯承念到了電報的內容:「紅四方面軍總部率二點一萬人,從甘肅靖遠縣虎豹口西渡黃河,擊潰了馬步青騎兵第五師馬祿旅的河防部隊……,1937年1月底,全軍僅剩八九千人,退守到祁連山區掖縣倪家營子……部隊連續苦戰,終因彈盡糧絕,於3月中旬失敗,第五軍軍長董振堂,政委楊克明,第九軍軍長孫玉清,政委陳海松,方面軍供給部部長鄭義齋等高級幹部均壯烈犧牲……」

信還未念完,台下近百名的軍官全部放聲大哭。

西路軍失敗了,有數萬人犧牲,在這些人中,有許多紅軍將領曾為革命做出巨大貢獻,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紅軍將領,也在其中,他叫陳海松。

陳海松是湖北大悟人,1914年出生,16歲時,陳海松加入了當地的童子團,因為他多謀勇猛,被選為大隊長,同年,他轉入紅軍,當上了許世友的勤務兵。

此後每逢作戰,陳海松都是衝鋒在前,因而他給上級留下了很深厚的印象,沒多久,他就升任班長、排長等職,張國燾在鄂豫皖蘇區肅反時,陳海松曾差點被冤殺,雖然最後沒有被判決,但是他卻被降為了一名普通戰士。

陳海松知道,自己加入紅軍,就是要幹革命的,因而他心裡也沒有什麼怨言,當即振奮精神,重新再戰,不久,他就升任了團政委,1933年,他被任命為紅25師政委,這紅二十五師的師長,正是許世友,兩人成搭檔後,配合的很好,打了不少的勝仗。

1934年底,陳海松已經升任為紅九軍政委,而那個時候的許世友,也只是副軍長,從級別上看,這個時候的陳海松,正是許世友的頂頭上司,時間僅僅過了四年,陳海松就從許世友的勤務兵,當上了許世友的上級。

1935年,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會師,毛主席聽聞紅四方面軍有個年輕的軍政委,很是詫異,見到陳海松後,他說:「一方面軍的幹部都年輕,可還沒有你這樣年輕的軍政委呀!」

陳海松這個時候確實是很年輕,他才21歲,就已經是軍政委了。

1936年,作為紅九軍的軍政委,陳海松與軍長孫玉清等率部西渡黃河,西路軍渡河時,遇到敵人瘋狂的追擊,陳海松率部四處避難,1937年3月,他率部來到甘肅梨園山口。

當上紅九軍僅剩700多人,敵人的騎兵已經追了上來,為了保護這些革命的火種,陳海松讓其他人先行撤退,他帶領幾十個人,阻擊敵人。

由於敵眾我寡,在激烈的交戰中,陳海松身中8彈壯烈犧牲,年僅23歲。

聽聞陳海松犧牲的消息,朱總司令很是悲痛,後來他說:「陳海松是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幹部,可惜犧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現在活著,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原來之前,陳海松和朱老總還有交情,當時紅軍會師,陳海松送了一匹馬給朱老總,但是這匹馬又被張國燾派人給帶回來了,朱老總還以為是馬丟了,特地給陳海松道歉。

陳海松很是驚訝,朱老總這也太沒架子了,如今他要是找不回馬,那就對不起朱老總,後來。他又找到了馬,不顧張國燾的臉色,又給朱老總送了過去,兩人因而也相談的比較融洽。

我們今天來看,如果陳海松沒有犧牲,那麼像他這麼一位青年才俊,有勇有謀的紅軍將領,在之後,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為革命立下更大的功勞,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不過歷史也不會忘記,陳海松曾為革命做出的巨大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GuKFHgB9EJ7ZLmJ7g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