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哪怕你沒有成家,你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所謂原生家庭就是由你父親和母親為主體組建的家庭,你在那裡出生、成長,直至離開。然後與另一個人構建新的家庭,這個構建的家庭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新生家庭。
接下來我們的論述涵蓋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只要你在其中生活,或者這個家庭中有小孩在成長,都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
今天我們要論述的話題是一個家庭表現出的特徵或者跡象,會表征出家庭的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又是怎麼樣對家庭中的人在心理上造成顯性或者隱性的傷害的。
1、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疏離,溝通變少
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溝通非常重要,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有很多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動機被生活的瑣事消耗殆盡,特別是一些所謂的老夫老妻之間,有深度的溝通是少之又少。
那麼這樣的後果就是相互之間越發疏離,各自都覺得對方越來越不理解自己,因此孤獨感會「乘虛而入」,成為破壞關係的大敵。
我的來訪者李欣(化名)是一名家庭主婦,她的丈夫李先生是一名創業公司的老闆,最近她的丈夫決議和她離婚,原因是他們之間沒有什麼共同話題,兩個人越來越疏離。
李欣對我說,她和她老公是大學同學,畢業之後兩個人共同創業,事業逐步穩定之後,她就全職照顧家庭,公司業務也進一步擴大,她丈夫也越來越忙,兩個人的溝通也變得越來越少。
其實她很早就意識到兩個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但是她覺得兩個人曾經共患難,走到了現在,組建了家庭,也有了孩子,應該沒有啥問題。
沒有想到如今走的這個步,她很受傷,她們的孩子也可能因此在心理上受到傷害,但是我們也只能去安撫和處理這份傷害,很多東西是沒有辦法去彌補的。
2、家庭成員容易情緒化,使得溝通不暢
在家庭中有兩方的溝通至關重要,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一是對上的,和父母的溝通,一是向下的和孩子的溝通。而溝通不暢的主要問題就是相互之間容易情緒化,即不能好好說話。
比如我的一個來訪者張安(化名),他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工程師,已婚,有一個13歲的兒子,一家人和父母住在一起。由於他們兩口子工作忙,還經常加班,一直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幫忙帶孩子,可是爸爸媽媽特別溺愛孩子,現在孩子正處於青春期,更加難以溝通。
張安和父母的教育和生活觀念一直衝突不斷,跟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心平氣和的溝通,所以家庭的氛圍一直很不好。
張安的父母因為年輕時受過很多苦,所以特別疼愛自己的這個孫子,啥事情都不讓他動手,都是替代和順應這個孫子。因此張安的孩子可以說特別「低能」,從不會學著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也不會和別的同學協作、分享啥的。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孩子是在心理上遭受了創傷,因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本應該和父母逐漸分化,成為他自己,這是每一個生命最想做的事情。諸多的心理問題,人際關係問題都是因為不能做自己的結果。
但實際上,他的爺爺奶奶,特別是奶奶把自己曾經的匱乏投射到了他身上,他一直沒有成為他自己,而是成為了奶奶想像出來的孩子,其實那個孩子就是幼年時期奶奶想成為的那個孩子。
3、家庭成員有人總是焦慮和迷茫,因此就會散發出負能量
家庭是一個單元,更是一個系統,因此一個人情緒上的波動勢必會造成其他家庭成員的情緒波動,那麼一個家庭成員如果總是處於焦慮和迷茫的狀態,勢必會在家裡形成一個這樣的家庭氛圍,從而對家庭中的其他成員造成影響。
比如我的一個來訪者她告訴我,她的丈夫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很容易因為一點壓力就失眠,吃不下飯。由於他的事業發展一直不太順利,於是他經常處於迷茫和焦慮的負面情緒中,而她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人,可兩個人結婚不久,現如今自己也經常情緒低落。
這其實就是因為她的丈夫總情緒低落,因此會散發出負能量,營造了一個能量場,進而影響到了她。從這個角度來說,她的丈夫其實在無形中傷害她,使得她遭受到了這樣的心理問題。
以上就是一些家庭問題的心理學論述,如果在你的家庭里,你也感受到上述跡象,希望上述內容能有助於你看清你自己的家庭問題。因為無論是個人發展還是養兒育女,看清這些都至關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Kj0cnABjYh_GJGV3D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