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迪新思維 注入新觀點——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側記

2020-08-07     微阿壩

原標題:啟迪新思維 注入新觀點——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側記

啟迪新思維 注入新觀點

——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

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側記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推動沿黃省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千秋大計。8月6日,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在若爾蓋縣召開。與會專家學者深入探討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思路舉措,有力推動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衛星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重大專項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原主任王橋,從生態及區位特徵分析、生態系統變化情況分析、生態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三個方面作了題為「基於衛星遙感的黃河上游生態狀況分析」的演講。

「有太陽就有希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母親河一定會是人民的幸福河,我對江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專委會主任、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周建軍,作了題為「以大規模清潔電力促進江河上游高質量發展」的演講。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專委會副主任、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副主任閔慶文,作了題為「發掘農業文化遺產,促進黃河上游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演講,他說,黃河上游地區有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資源,要推進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與保護為核心的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專委會副主任、中國林科院副院長崔麗娟,作了題為「黃河上游川甘青濕地現狀及保護對策建議」的演講,詳細介紹了黃河上游川甘青濕地概況。

張英俊院長是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他作了題為「草原『兩化三害』治理的對策建議」的演講。他建議,樹立正確的草原保護觀:草畜發展唇齒相依,必須在利用中保護;推廣合理的放牧技術:從控制家畜頭數到控制頭數與放牧時間;儘快建立草飼畜產品標準:引導牧民從追求數量型轉變為質量型。

成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自然資源部創新領軍人才裴向軍,作了題為《脆弱地質環境帶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的演講。他長期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脆弱區生態修復領域研究,有效解決了若爾蓋、拉薩等地生態修復難題。

觀念在碰撞,經驗在交流,智慧在累積。六位專家圍繞各自領域發表的精彩演講,為大家啟迪了新思維、注入了新觀點。此次研討會取得的成果,將更加堅定我們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加速推動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編委:王姆

主編:梁敏

執行主編:趙凌 陳勇強

編輯:王欣悅

記者:烺潔夏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udfynMBeElxlkkafp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