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果可喜 有未來可期
——寫在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
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協商協作研討會
第一次會議閉幕之際
凈土皎月升,江河塵游倦。
山暝憶貘吟,帳空慚客怨。
三省德為鄰,四州道不懸。
經笥契夙心,志合水安瀾。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最是一年夏好處,在若爾蓋大草原最美的時節,在逶迤直達天際的九曲黃河第一灣,「熊貓家園·凈土阿壩」舉州迎別了一場友好交往、凝聚共識的具有時代意義的盛會。由九三學社中央、政協四川省委員會、政協甘肅省委員會、政協青海省委員會主辦,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指導,政協四川省委員會辦公廳、九三學社四川省委、中共阿壩州委、政協阿壩州委員會承辦的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協作研討會第一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來自九三學社中央、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國家有關部委局和三省四州政協的各級領導、專家學者齊聚阿壩、共襄盛舉,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充分發揮民主黨派中央重要渠道優勢,為助推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發展獻計獻策、傳經授寶,讓川甘青三省和阿壩、甘南、果洛、黃南四州在相向而行中越走越近,在山水相連中美美與共,在攜手共進、共謀發展、守望相助中結下深厚情誼,在築夢未來中尋求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
心相通,行同向。一種理念之所以應者雲集,是因為它引發了並肩偕行、逐夢未來的時代共鳴。與會嘉賓在推進生態保護、治理、高質量發展的思維碰撞中,更加堅定「保護好母親河、建設幸福河」信念,熱情而又強烈地助推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全國一盤棋」的發展大局中贏得先機,協商通過《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協作研討會(阿壩)備忘錄》變「獨奏曲」為「大合唱」,用黃河「母親河」這道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血脈把三省四州更加緊密聯繫在一起,矢志不渝推動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築牢生態屏障的綠色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這個理念貫穿研討會全程、邁向縱深。因為這是一項共贏的事業,從全國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到九色甘南、格薩爾文化傳承地果洛、熱貢藝術文化之鄉黃南,「保護好母親河、建設幸福河」為各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闢了新空間;這是一項共同的行動,從黨委政府到人民政協、民主黨派,「保護好母親河、建設幸福河」為各地各級各界對接合作搭建了新平台;這是一項共享的福祉,從消除貧困到和諧穩定、改善民生,「保護好母親河、建設幸福河」為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了新貢獻……
作為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我們真實感受到了民族情誼交流、地域文化交融的魅力,感受到了這份友好和睦的情誼從不因地域阻隔而淡薄,這份同屬於中華民族血肉相連、休戚與共的共同情感,更是無論什麼都割捨不斷。我們將以此次研討會第一次會議為新的起點,把握時代脈搏、順應發展潮流、落實會議精神、履行共同約定,築夢於心,以今日之「精誠所至」換明日之「金石為開」,再譜合作發展、協同發展、共贏發展新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勇毅前行。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山海相逢,明朗可期!
編委:王姆
主編:梁敏
執行主編:趙凌 陳勇強
編輯:王欣悅
來源: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