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據外媒報道,以色列高科技食物公司Aleph Farms宣布,在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中培育出「太空人造肉」。
太空人將牛細胞帶上太空,然後利用3D生物印表機,讓活細胞生長成肌肉組織。該公司稱,在人口增長、食物短缺的背景下,在太空培養人造肉是為了研究極端環境中人造肉的培育方式。
Aleph Farms的CEO迪迪爾·圖比亞(Didier Toubia)說:「這也表明了相比傳統畜牧業,製作人造肉所需的土地、水和其他資源少得多。畢竟在太空中,我們可沒有10000多升水來生產1公斤的牛肉。」
太空人造肉能夠保證太空人的長期飲食需求,也能確保未來人類的食物安全。其誕生意味著人類可用極少資源製作人造肉,抵禦未來的糧食危機。
據聯合國數據,牛肉生產占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1%,而食用人造肉,預計減少多達96%的農業溫室氣體排放。
去年12月,Aleph Farms稱其用兩周時間從牛細胞培育出條狀牛肉,其產品或在3-4年後上市。
該公司表示,其生產方法模仿了牛體內肌肉組織再生的自然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細胞在地球上收穫,在太空中生長,在微重力條件下組裝成小型肌肉組織,這多虧了俄羅斯公司Bioprinting Solutions開發的3D印表機。
這個實驗旨在設計太空人未來的食物和生產肉類。
從2010年到2050年,全球反芻動物肉類的消費量預計將增長88%,因此,尋找資源消耗較少的生產方式至關重要。
通過體外培養動物細胞生產的「無屠宰肉」,可能是解決這一挑戰的辦法。這件事情同時也能為公司做一波宣傳。
許多雄心勃勃的人造肉領域創業公司都位於以色列。
目前,對於人造肉這一新事物,除了營養價值之外,很多人十分關心的就是口感問題。此前中秋有商家推出人造肉月餅,有網友曬單時表示:「有嚼勁,有肉味,有點像羊肉,比豬肉的味道更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