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再度「轉場」,從紐約到葉里溫,魯哈尼對美國堅決說不

2019-10-03     裝備分析回歸

從紐約歸來,又馬不停蹄的轉場亞洲,魯哈尼確實有些「上氣不接下氣」。之所以如此的辛勞,只為達成一個目的:尋找更多的夥伴,以達到抵制美國的目的。據新華社10月1日消息,魯哈尼總統在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上公開呼籲:望各方共同抵制單邊主義,採取切實行動反對美國施行的霸權行徑。他進一步強調只有推動多邊合作,才是(保障自身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

伊朗總統此行除了達成上述目的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使命:即和此次與會成員,達成深度的經濟合作,以應對眼下的經濟困局。據了解,此次在亞美尼亞首府葉里溫召開的經濟會議,由俄羅斯、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攜手主辦,伊朗作為第三方應邀出席。從此次的會議結果來看,伊朗和上述國家達成了諸多共識,但在抵制美國這一事項上,似乎沒有取得建設性成果。

有評論稱,即便上述國家對於美國的「霸權行徑」極其的厭惡,但考慮到美國彰顯的戰略影響力,俄羅斯等國可能更多的是「明智保身」。意思是伊朗的問題只能由其自己解決,上述國家能夠做的只是儘可能的提供經濟援助。當然這種所謂的經濟合作,仍然建立在美伊爭端在可控的基礎之上。如果出現任何事態擴大的跡象,不排除這種合作中斷的可能。

從上述事實中,可以得出幾點結論。其一、美國的外部施壓和制裁,已經讓伊朗不堪重負,且有崩潰的跡象。其二、伊朗已經沒有更好的方式反抗美國,只能儘可能的在國際層面尋求助力。其三、美伊爭端仍然無解,俄羅斯「陣營」愛莫能助。

從聯大魯哈尼針對美國的抨擊以及此次國際會議向與會國發出呼籲。伊朗似乎已經「力有不逮」。這背後的意思是,如果沒有新的可以改變伊朗處境的外力出現,德黑蘭勢必被美國困死在波斯灣。當然目前的海灣情形正如上述所言,美國針對伊朗已經構成了多重封鎖機制。從經濟、政治、軍事再到外交層面,德黑蘭面臨著空前的壓力。針對眼下不利的處境,伊朗除了抗爭還能有更好的辦法嗎?不過話說回來,伊朗雖然自身底蘊深厚,但是也架不住美國方面長達40年的制裁(從1979年開始算起)。也就說,如果美國繼續這種圍堵策略,也許用不了幾年,伊朗或自己崩潰,等待它的將是無休止的內亂。

鑒於此,魯哈尼必須做出可行性的反擊策略,顯然此次的多邊會議便是伊朗公開表達訴求的場合。因此我們看到的是,縱使伊朗使出渾身懈力,似乎仍無法擺脫自身的困境。所謂的多邊抵制美國施行的單邊主義,依當下的國際形勢分析,似乎言之尚早。畢竟美國的國力不容小覷,豈是上述國家聯手就可以抵禦的。一句話,魯哈尼此行或「徒勞無功」,俄羅斯等國所謂的理解和支持,更多的是一種同情罷了。伊朗的問題還是得自行解決,靠別人終究是一場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Ck0k20BMH2_cNUgX-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