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眾高呼洋蔥吃不起,一斤達到了10塊,莫迪向土耳其求助

2019-12-17     裝備分析回歸

印度人鍾愛洋蔥就如同韓國人喜愛泡菜那樣,哪怕一頓不吃,就感覺生活中缺了什麼。饒是如此,這種家庭必備食材,因為某些原因,讓普通印度民眾高呼「吃不起」。

據《印度時報》12月13日報道,由於國內洋蔥供應不足,導致洋蔥身價暴漲。一斤從年初的12.5盧比((約合人民幣1.25元)漲至現在的100盧比(約10人民幣左右),而且隨著進口不利等因素的疊加,這一數字有可能再攀歷史高峰。

在普通人看來,印度洋蔥出現短缺,因和夏季的災情有關。2019年6月—8月,南亞出現了異常的天氣狀況,乾旱致使印度等地一度出現了42攝氏度的高溫。而且在乾旱的間隙,印度的東北部又出現了暴雨引發的洪澇災害。洪水和乾旱的肆掠,讓印度洋蔥的種植區出現了大面積的減產,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絕收。

比這更為嚴重的是,莫迪政府為了刺激經濟,不惜連續的降低利率。此舉導致印度內部出現了大幅度的通貨膨脹現象。也就是說,天災和人為的不利因素的疊加導致了當前的「洋蔥危機」。為了緩解洋蔥的短缺,也為了舒緩自身面臨的困境,莫迪政府採取了諸多措施來平息當前的事態。

放寬對洋蔥的進口管制,並限制本國洋蔥的出口。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洋蔥產地,也是最大的洋蔥消費國,其人均洋蔥消費量位居南亞之首。此前有媒體就曾報道,印度人之所以廣泛食用洋蔥,除了其取材方便外,更多的是調理身體需要。如可以驅寒。此次莫迪政府就破天荒的向土耳其進口了1.1萬噸洋蔥,雖然這可以短時間解決民眾的部分需求,但如果要徹底的解決洋蔥供應短缺的問題,莫迪政府仍需通過自己的努力。

印度暫時放緩了降息的步伐,承諾保持盧比的匯率穩定。

從2019年度伊始,印度方面已經至少實施了5次降息動作。有媒體認為,隨著盧比在市場的泛濫,民眾所需的生活品的價格暴漲,而洋蔥作為典型的消費品,勢必將承載海量的貨幣。也就是說,流入市場的熱錢,被不法商販持有,然後囤貨居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洋蔥的正常流通。

通過上述事實不難發現,莫迪想讓洋蔥的價格恢復到2019年年初的水平,須從政策、經濟層面開刀。通過短期的進口,只能起到有限的的緩解作用,莫迪想要真正的為民著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洋蔥要吃,莫迪也要刺激經濟,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平衡,將極大的考驗莫迪的執政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KedFG8BMH2_cNUgwc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