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993字,閱讀全文約6分鐘
來源:思齊俱樂部 | 作者:Xy2.5
藥企市場部,2020年的市場費用縮減是一定的
醫藥行業市場化多年以來,藥械各大企業都有著這樣一個部門:掌握著大量的錢、物、資源,這個部門就是「市場部」。
以往的市場部是銷售眼中的「財神爺」,會議投入、產品宣傳毫不吝嗇,就是兩個字—豪橫。可是近年來由於國內政策的不斷更新,帶量採購的影響直接限定了產品的銷售,市場部的壓力也是陡然增加。
2020年開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再加上美國股市瀑布式下跌,全球經濟下行今年的市場部還有錢花嗎?沒錢的市場部還能豪橫的起來嗎?
內憂外患,政策遇到股市暴跌
北京時間3月19日凌晨(當地時間18日午後),美股標普500指數跌幅擴大至7%,再次觸發熔斷,美股暫停交易15分鐘。這是美股10天內第四次熔斷。美股熔斷停盤15分鐘後再次交易,股指仍繼續下探。巴菲特活了89歲見到的,我們一個月全見到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大跨國醫療公司的股價也是受到重創,市值大大縮水,可謂是損失慘重。下面截取了幾家公司從2020年2月5日開始到2020年3月19日(美東時間)的股票走勢。
可以看出:各大企業均受到不小的損失,而且這種態勢尚未結束。
如今,疫情的影響已經在全球爆發,之前大家說著自己Q1獎金沒了Q2獎金沒著落,現在看來,國外的同事也不好過嘍。
回過頭來看看國內,因為疫情,我們的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也讓未落地的政策懸停在了半空中。現在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各項未落地的政策也加速了下沉的速度。
最近各地帶量採購、陽光掛網等工作逐步開始運行且呈加速態勢。如果自家的產品遭遇不幸,失去了進場資格。那市場部縱使千般策略怕也無計可施。
由此推斷在這樣內憂外患的環境下,2020年的市場費用縮減是一定的。
疫情下那些被取消、推遲的會議
「專家不走,會議還有。展會不聚,來年再續。」由於疫情的關係,上半年的學術會議及各種展會全部取消,準備延期召開,什麼時候會開還不得而知。
但是,相關的費用已經投入了進去。會議的贊助、展位的投入、講者的邀請、物料的製作等一系列的費用早已經花在了取消之前。這次投入的回報目前尚不可知,即使下半年重開相關會議,所獲得的回報會在今年產出嗎?
另外,原本預計通過各種形式會議推動的項目也因為疫情的影響順延甚至取消,真可謂人算不如天算。原本計劃在會議期間發起的學術講座用來給自家吸粉的內容現在已經搬到了線上,等到會議重開怕是要重新規劃日程了。
疫情期間線上學術是否讓學術更加廉價
之前線上科室會,網絡醫學教育還是一個話題,一個項目,一個計劃。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加速了線上學術推廣的速度。甚至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情況,各大製藥企業紛紛像國內網際網路+醫藥創新型公司看齊。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各種會議邀請,課程連結霸占。以往一座難求的專家會議變成了晚間8點檔的線上直播。各大製藥企業更是用盡渾身解數,想在這段時間內搶占網際網路的一席之地。
這樣的方式確實加速了學術推廣的轉型,同時出現了市場上供大於求的尷尬現狀。
以往客戶對於學術是有渴望的,是希望去了解的。可最近線上會議井噴式的爆發,各大藥企全部搬出了自己頭部的講者來搶奪流量。讓聽課的客戶提高了胃口,開始進行「挑食」式的學術。與此同時也消耗了銷售平時積累的客情關係,出現了大家在網上看到的各種XX代表邀請會議被懟,XX代表被拉黑。
線上的學術推廣一定是可行的,但過渡消費會將加速這種形式的流亡。過程和落幕時產生的惡果最終還是醫藥人自己吞下。
疫情後時代,產品經理如何出招?
疫情後時代即將到來,面對全球經濟下滑,市場費用縮減,線上推廣的過渡消費。此外,全國集采導致的降價,將打掉支撐市場活動開展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多的活動型工作將失去存在的條件。
面對越來越艱難的處境,醫藥市場人該如何打出漂亮的招式呢?這是新時代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首先是投入的轉移。
將以往內部培訓、會議召開、分析報告等費用重心轉移,加強對政策的解讀與應對。在人員架構中進行調整,從以往一人多能的全能手分化成一「部」多能。將工作細緻分化市場調研、政策解讀、策略制定、營銷推廣等專人專工。院企合作朝向「院、校、企」的聯合投入開始變化,在此過程中將產品理念深植。
其次,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優勢。
網際網路時代自有流量固然重要,但在今日局勢之下勢必要有大投入才能擁有精準的受眾。在樹立自我流量平台的同時,更首要的是藉助已有且穩定的第三方網際網路平台進行組織架構。
發出聲音比自我欣賞更為重要,大咖不一定只屬於你,一個資源後面可以牽出N條線,藉助網絡時代塑造自家品牌大咖十分必要。想想現在抖音、快手上幾十萬上百萬粉絲的醫生博主是否是你從前不予理會的小醫生呢?伯樂比千里馬更重要,線上科室、網絡會議不是終點,發掘並培養有網絡基因的潛在大咖才是網際網路+的下一步。
時代鑄造英雄,也將見證頂尖醫藥產品經理的誕生。從政策的解讀到精準的預判,落地可行的策略制定每一步都會成為見證疫情後時代的每一筆。
文章頭圖來源於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