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羅濕兄
作者/羅哥
Q1跪完,Q2跪?!
原以為隨著疫情的好轉,大家Q2努努還有機會完成,然而,事實是Q1能完成的依舊能完成,完不成的大多Q2還得跪。
今天問了做眼科的朋友,說是眼科門診略有恢復,但4月份代表的預估達成連40%都不到,這還是top外資的情況。
想來Q1受疫情影響大的科室,Q2依舊不容樂觀。
1 這些科室,病人量下滑大
從醫院級別來看,不管是門診還是病房病人量,二級醫院受疫情影響都比三級醫院小,社區受影響更小,而社會辦醫機構門診基本持平或不受影響。
Q1很多都是難在大市場,現今病人量恢復慢,Q2大市場依舊很難。
尤其是這些科室,IQVIA艾昆緯的調研顯示:口腔科、五官科、老年科、兒科、骨科等接待輕症患者的科室,患者量下滑嚴重。
從醫學界的調研結果發現,口腔科、五官科受疫情影響最嚴重。
Q1受疫情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要求關閉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科,相關專科擇期診療項目全部暫停,只保留必要的急症診療。
來源 / IQVIA艾昆緯諮詢
而急診、感染、呼吸科這些與疫情相關的科室,患者量下滑小於其他科室,此外,腫瘤科和以慢病患者居多的科室(如心內科、內分泌科、神內科)的患者量也高於其他科室。
腫瘤患者和慢病患者的治療需求都是剛需,該用藥的還得用藥,尤其慢病產品還有長處方,達成難度減小不少,而腫瘤產品,因為沒有新病人,挑戰還是不小。
Q1受疫情影響大的科室,目前好些還沒緩過來,大機率還要再歇一個季度,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2 醫療費用上漲
財政部4月20日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1-3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984億元,同比下降14.3%,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5284億元,同比下降5.7%。
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下降的情況下,衛生健康支出4976億元,同比增長了4.8%。
所以,今年在醫療市場這塊,省錢是大勢,像醫保控費,帶量採購,基藥擴容,醫保產品省增剔除等政策,都可能加速推進。
一些代表可能要面臨著更大的變動,不僅是Q2,今年一年挑戰都很大。
像帶量採購,加速了一些代表的流動甚至淘汰;基藥擴容,對於一些社區市場,非基藥產品的准入難度會加大,等等。
今年的整體形式不容樂觀,大家能完成一個季度是一個季度,做好當下。
3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成功
大環境就是這麼個情況,悲觀看待也沒什麼毛病,但樂觀積極應對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首先,能力該提升的提升,還沒到70分的,先拔高自己,能力上來了,選擇空間才更大。
其次,求穩但又不要盲目求穩,產品帶量了或者單純可能會裁員,及早看機會, 不要等到被動求職,那時做出錯誤選擇的機率會暴增。
能力是選擇的基礎,產品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最後,盲目自信就對了,醫藥行業沒有你想得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