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教師在子女教育上就一定有很好的方法麼?
網上有人在問:父母當老師的,就真的有好的教育方法麼?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網上很熱的另外一個話題,為什麼教師子女的成績普遍較好?
很多人就覺得,你是老師嘛,孩子教得好是應該的,不然,你怎麼能當老師呢?
我就是一個老師,我對於這個問題,卻是這樣看的。
一個老師,對於教育自己的孩子,真得就比別的家長有更好的教育方法麼?我看未必。
因為就算是老師。老師里也是各有分工的。有幼兒老師、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有語文老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科學老師等等。每一個類型的老師對自己所教的階段、所教的學科會比較熟悉,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能有較大發言權,但是超出了這個範圍,就算是老師,也是無能為力的。這就相當於大家都是農民,你是種蔬菜的農民、他是種水稻的農民、再一個是種果樹的農民。雖然都是農民,但種蔬菜的卻不一定會種果樹,種果樹的也不一定懂種水稻;術業有專攻,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以我為例。
我是一名中學老師,對於中學生的問題處理有非常多的心得,我自認為是能夠應付學生叛逆期遇到的大部分問題的。但是,對於不聽道理的低年級段小學生,說句實話,我真得無能為力。我同時也是一名歷史老師,我對於孩子歷史學科的問題,當然是手到擒來的,但是,超過了歷史學科的範圍,你讓我去教數學、教科學,我是無能為力的。
我的女兒今年8歲了,上小學。我對於教她就是有些力不從心的,還是要靠她自己學校里的老師。像她學科上的內容,小學階段嘛,雖然很淺顯,我也能懂,但畢竟不專業,不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交流方式,更不太適應那種需要反覆去給她灌輸同一個簡單知識點的教育過程,所以,教了一段時間,我就不耐煩起來了。
這不,雖然同樣身為老師,我老婆還是忍不住給孩子報了課外培訓班。說到底,隔行如隔山,行內也有不同的門道,一個老師是無法全部精通的。
02、那麼,社會上,為什麼會感覺老師的子女成績會稍稍好於其他家庭的孩子呢?我認為有如下幾點原因:
1、老師身在教育之中,更明白教育改變命運的道理,所以也更重視教育,願意為孩子的教育多付出。
而且畢竟離教育近一些,也能比其他家長更精準的付出一些。起碼啊,我們可以在教育系統內請教自己的同行,這就比其他家長更有優勢了。
2、所處的教育階段、所教授的內容雖然不同,但是,教育起碼還是有一定的共通性的,比如教育需要耐心、需要毅力。
老師身在教育之中,能看到太多優秀的孩子了,無形中,也會把這些優秀孩子身上的品質灌輸給自己的孩子,這又無形中比其他家長更有優勢。我就見過很多家長,他們不明白一件事情,人家孩子為什麼會特別優秀,他們把這些孩子的優秀歸功於基因好、腦子聰明。其實,只有老師才真正看得到這些孩子在寢室里挑燈讀到半夜,刷題刷到發瘋的樣子。也只有看過這些,才會明白,沒有什麼成功是可以輕易獲得的,再優秀的學生背後肯定是更努力的付出。
3、老師,不管怎麼樣,還是能得到一點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的。
現在,全國上下都提倡不能補課,但只有老師明白,在現在的形式之下,學生是需要補課的,不補課只能落後於那些偷偷補課的學生,這就是劇場效應,人家都站起來了,如果你不站起來,你將連看戲的機會都沒有。另外,其他家長,或許會找補習班、培優班,花上千、上萬的價格給孩子補習成績。但是,現在市面上的補習何其亂啊,你花了錢還可能得不到有針對性的輔導。所以,很多家長,錢是花了,孩子成績卻沒有一點起色,只是平白浪費時間和精力。對於補課來講,誰又補得過在職教師呢?他們最了解考試的範圍、試題的深淺啊。所以,身為老師,我們就可以找我們身邊的同事給孩子補課。說句實話,現在的老師都不太願意給人補課,但礙於同事的面子,大部分也只能答應。我身邊老師的孩子,基本就是這種狀況。
03、教師在教育子女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決定孩子是否優秀的更重要的因素還是,家庭教育觀念。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我的觀點吧。在對於子女的教育這件事上,教師家庭是有一定優勢的,但這種優勢,主要是集中在觀念上,因為更靠近教育,所以也更了解教育,教育當中那些應試的門道,我們可能比家長更把握得住。
但這些在我看來,都不是決定一個學生成績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在學校里,我所看到的那些特別優秀的孩子,往往也不都是教師子女,各類家庭的子女都有可能。
總結而言,孩子優秀的家庭是有一些共同特點的:
- 1、 家庭關係和諧。單親家庭、問題家庭,極少會有品學兼優的孩子;
- 2、 家庭教育理念先進。和這些家庭去深入交流,能感受到他們受過先進的教育,了解教育,更加懂得教育,但是,他們卻都會在教育上表現得謙虛謹慎,在大部分問題上,願意與老師進行探討、交流,聽取老師的意見;
- 3、 奔命在培訓班的路上。這些年,這些家庭都往往走在送孩子培訓的道路上,雖然是精英家庭,但是,卻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在疲於奔命。這也是目前教育的一個大問題;
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一個現象,在學校優秀的孩子當中,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拔尖的機會越來越少,原來那種靠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堅強信念發奮學習,從而創造學習上的奇蹟的例子,越來越只能出現在教育新聞上。寒門難出貴子,這又是現在教育上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我看來,貧困家庭的孩子起碼缺少以下幾個條件:
1、營養跟不上精英家庭的孩子。現在學校里高強度的學習,如果沒有一定的營養補給,是不足以支撐他一整天、一整周、一整月、一整個學期的學習的;
2、補習條件上跟不上精英家庭。國家越要求減負,傷害最深的越是貧困家庭的孩子。為什麼?因為當初高中學校不能給孩子提供優質的補課服務後,補課的需求卻並沒有得到遏制,多出來的原本用作休息的時間,只有窮人家的孩子才會在彷徨中去休息,精英家庭的孩子卻正花著幾萬、幾十萬的補課費在購買教育。這些錢的投入,換取的是將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優越的社會階層;
3、家庭監管的缺失。越是貧困的家庭,就目前來看,孩子越缺少家庭的監管,因為造成家庭貧困的原因是多元的,包括生育致貧(家裡三四個孩子)、包括因病致貧、包括懶惰致貧等等,不論哪一種致貧,往往對應的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在現如今的環境之下,家庭教育一旦缺失,孩子就容易被手機、網絡、遊戲等內容腐蝕原本應該努力學習,以求將來可以改變命運的想法。另外,我們一定要意識到,我們現在所謂的貧困,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中的貧困。在原來,貧困指的是吃不飽穿不暖,但是現在呢,再貧困的家庭也衣食無憂,也有智慧型手機傍身,所以,現在的貧困生,早就沒有了原來改變命運的迫切渴望。這應該也是「寒門難出貴子」的重要原因。
04、結語:
最後,君山想說,在教育這件事上,並不是老師的專屬,老師的子女並沒有比別的家庭有特別多的優勢,如果說有,也只是比一般的人更加的重視教育而已。其他職業,只要家庭環境良好、同樣重視教育,也是非常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的。
同時,現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象,是值得我去深思的。現在的貧困,並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貧困,人們基本上已經衣食無憂的,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思想上的貧困!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問題,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