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隊伍里的鬧劇,你經歷過幾場?

2019-11-10     君山老師

老師,一個應該特別有奮鬥心的職業,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那怎麼讓學生有呢?

但就目前來看,很多老師都佛系了,尤其是公立學校,很多人都缺乏奮鬥心。

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咱們應該好好聊一聊這個事情:

01、老師,你該如何看待教學成績?

教學成績差了,領導不滿意;教學成績好了,周圍的同事不滿意。有人可能不理解這句話,但是,在知乎上,早就有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了:為什麼我教學成績好,周圍同事卻不待見我?

人性嘛,總是討厭比自己懶的,嫉妒比自己優秀的;老師也不例外。所以,如何處理好教學與人際關係,這對老師來講就是一門學問。

02、評優評先,評的是人品,而不是能力(當然,人品也可能是一種能力)。

教師嘛,榮譽基本是上級領導給的。每年評優評先,你說哪個老師特別優秀?哪個老師特別不優秀?其實,教學這件事上,是不能簡單用優秀與不優秀來衡量的。

難道教學成績好了就優秀?萬一師德不行呢?難道師德好了就OK了?其實他不作為呢?

所以,評優評先到最後,就是老師們人際關係的一種衡量。人際關係好的,上;人際關係差的,等其他人上了,你再上。如果上不了的人不服,就會上訴,就會鬧事,學校上下就會沸沸揚揚。這種現象,在公立學校尤其嚴重。

03、在評職稱面前,尊嚴、倔強,靠邊;馬屁先上。

評職稱是老師的一件大事。職稱與工資掛鉤,工資呢?上一級與下一級差小一千呢?

所以,每年搶名額都是一場大戲。原本和諧的同事關係,一旦遇到評職,立馬翻臉相互揭短,出現我不能上,你也最好別上的架勢。有些人在這件事上也著實丟了老師的氣節。

但這還是其次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職稱在有些地區,總是領導先上、聽領導話的接著上、這些人上完了,不聽話的看著今後的表現再上。評職儼然已經成為了部分領導馭下的一種手段,把原本應該「為人師表」的老師,變得不是「師表」而是「馬屁表」了。看著又讓人覺得有點滑稽。

04、多勞多得,卻沒有更多的掌聲,這是績效工資的問題!

教師的績效工資,被人稱之為「譏笑工資」,之所以這樣,因為著實有可以譏笑的地方。

這套方案推出的初衷是為了激發老師的工作積極性,拿出老師工資的30%左右通過考核按照業績發放給老師。按照設計方案,老師應該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再也吃不了大鍋飯。但是,現實情況是,用老師自己的錢獎勵老師,一個老師多勞多拿,那麼剩下的基數就會變小,最後剩下的人分到的錢就會變少。

所以,在學校中會出現,一個老師代課多、加班多、獲獎多、成績多,卻得不到掌聲,而只有唏噓聲的情況。為什麼?因為他干這麼多活,拿那麼多錢,相當於拿得是其他老師的錢啊。他一個人這一年多拿了兩萬,其他人平均數就可能低幾百。換過來去想,如果他不幹這些活,那老師不就都能多拿幾百了麼?

前面已經說過了,人性啦,都有自私的一面,這套制度一下來,人家錢少拿了,就算只少幾百,但不管人家嘴上說與不說,心裡總是不舒服的。

這樣一來,一個勤奮、努力的老師,在教師隊伍中不就成了一個另類了麼?於是,很多勤奮、努力的老師,為了自己不成為另類,很自然的,他就只能變得不勤奮、不努力了。我最終倒是認為,就是這套制度助長了人性自私的一面。

05、不斷縮小的教育權力,不斷放大的教育責任。

老師一直都在講,自己的活是良心活。說這句話,聽起來聽高大上的,憑良心做事嘛,不是很高尚麼?但這句話背後反映的是老師的無奈。說明,有些活,可干、可不幹,乾了不僅費力、而且危險,大部分人可以不幹,我卻只能憑著良心選擇繼續干。起碼,說這話的人是有良心的人,他會選擇繼續干。那麼那些嘴上不說、心裡又少一點良心的老師呢?他們這些活肯定就不會去干。

這些活包括什麼?包括批評學生、抓學生成績、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這些看似分內的活,其實也是良心層面的活,良心壞一點的,才不會去干呢!

當然,人總是希望外界給自己一個正面形象的,能給人有良心的形象,誰又願意自己被人說「沒良心」呢?所以,會沒良心的人,大部分吧,都是被逼無奈的。

這就要談到我們現在的無限責任制問題。

現在,我們老師的權力太小了,連批評學生的權力也似有卻無,打罵是肯定不行的,但是罰站呢?罰寫呢?罰跑呢?眼神凶一點呢?也都成了體罰的一種,即使夠不上體罰,也有人給你冠以「變相體罰」。如果學生在你的這種「教育」之後,出現了任何意外的情況,一切都是老師的責任,因為,你「變相體罰」了嘛!

這種上綱上線的評價,無限責任的形式,真的讓老師談批評色變。

教育,是「賞與罰」的藝術。沒有罰,你再多的賞都是假的。等到哪一天,中國的教育就只剩快樂了,我想離痛苦也就不遠了。

所以,特別期待相關部門,真的能夠制定一套有限責任的制度,規範老師的批評行為,由學校里的什麼人,在什麼地方,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用什麼樣的懲罰措施等等,都加以規定。雖然這個事情很難,但我想,有規範總比沒有規範強,有嘗試總比沒有嘗試強。起碼,要讓一線教師感受到有一股力量在支撐著我們大膽的實施我們的教育。

結語:

以上鬧劇,是本人在教育中的所見所聞,不算離經叛道吧,就是一些真實感悟。寫出來,吐槽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想讓更多的人看到、想一想,怎麼幫教育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問題,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oPCVm4BMH2_cNUgTE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