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主任!學生突然變得難管了?這是磨合期作怪,3點方法分享

2019-12-13     君山老師

有網友給君山留言這麼一條消息,大致意思如下:

新手班主任,接初一,現在遇到點問題,班級成績一次比一次下降,最近幾周班風學風也變差了,本身就是活躍型班級,孩子容易浮躁,靜不下心來,一天就想到耍,打球等,無心學習。該怎麼扭轉局面?

今天,君山也正要開一個班主任會,其實也有涉及到這部分的內容,稍微整理了一下,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啟發作用。

01、首先,我們談一談這個時間點,7年級班風突然變差的原因。

初一在這個時間點(開學3個月後)遇到這個問題,其實很正常,原因如下:

1、孩子與孩子之間已經失去了新鮮感。

在班級建立的最初幾個月,孩子之間的問題其實是相對較少的。為什麼呢?因為孩子之間都還不熟悉,都還在相互觀察,能夠影響班級的「人物」還沒有出現,各方勢力都在暗中較勁,每個人都希望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在班級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句話叫,「樹挪死,人挪活」,意思是換個環境生活會給人帶來生機。為什麼會帶來生機啊,就是人到了一個新環境中,起初都是希望好好表現自己的。從小學剛升到初中的七年級孩子,就處在這種狀態,他們是希望在這時得到別人的正面評價的。

學生到什麼時候才會真正開始放縱自己呢?

等班級中大家都熟悉了,標籤都貼好了,好同學、壞同學、吵的同學、不吵的同學、抄作業的同學、不抄作業的同學等等都各自歸位了,他們就開始跟你「破罐子破摔!」你的麻煩也就多起來了。

算算時間,半個學期之後,差不多!

2、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新鮮感也沒有了。

當過班主任的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在接班初期,不管你的什麼命令、指示,學生都會配合的,道理其實就是第一點裡講的,每一個學生起初的時候都希望自己能夠老師留一個好的印象。

但是呢,在熟悉的這個過程中,有些孩子或因為原有習慣,或因為其他方面的原因,他繃不住了,當老師又沒能給他提供及時的提醒,那麼他的標籤就從老師、同學對他的評價中慢慢貼好了。

貼好標籤後,他對自己的心理預期就會變低。變低的結果則是:你的批評就不再有效了。

這其實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老師不能給學生貼標籤,我們要一直努力在給學生消除標籤的路上的原因。記住:學生標籤貼得越早、內容越狠、人數越多,我們的教育教學難度就會越大。

但是,這段話說起來簡單,在實際操作中其實很難,因為我老師又不是學生的蛔蟲,又哪裡會處處想的那麼全面呢?哪裡學生一要繃不住,我們就能給予及時的提醒呢?

這其中就有我們班主任能力高低的區別了:能力強的班主任,班級學生標籤少,問題小;能力相對弱的班主任,班級學生標籤多,問題大。

道理都在這裡。

02、過了新鮮期,才是班級真正的磨合期。

有老師把班級新鮮期稱作磨合期。但是我更傾向於新鮮期之後的這段時期為磨合期。因為磨合期嘛,總是痛苦為主,磨合的是學生、老師間的稜角。新鮮期,大家的稜角都沒有表現出來,相對而言還有一點蜜月的味道,又哪裡有什麼好磨合的呢?

但過了新鮮期,大家就是刺刺相對了,一不小心就會鮮血淋漓,是最難熬、也是班級最痛苦的時期。

所以,我更傾向於,過了新鮮期,才是班級真正的磨合期。

03、班級磨合期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接下來,我們談談老師應該怎麼度過這個磨合期的問題。因為,這其實是個大問題,我們不可能無限地展開去講,所以我只從上面網友留言中反映出的問題,講一講針對性的措施。一點拙見,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考慮:

1、查班規是否出問題。

班規是班級的根本。有些班主任定班規,為定而定,根本對學生起不了約束作用,所以,等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那種新鮮感消失之後,學生就沒有可以買帳的東西了。

所以,真正有效的班規,才是班級能夠長治久安下去的法寶。

那麼班規應該如何去定?君山在《班主任必修的班級管理智慧》中其實有很詳細的講解過,主要有如下幾個要點:

A、班規要由少到多,是一點一點攢出來的。

什麼意思呢?前面幾個月,學生問題還沒有暴露出來的時候,你別提前去定班規,因為當你辛辛苦苦從網上下載了上百條自以為很滿意的班規,還在那裡精挑細選,自以為有用,但其實是很難符合你們班級實際的。這樣的班規貼出去,再工整、再美麗,也很難對學生起到什麼作用。

真正的班規其實應該是,學生就前一階段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然後讓他們想想解決的措施,最後大家達成共識,對於這個問題,要怎麼賞、怎麼罰,大家約法三章,最後嚴格執行。這樣形成的班規,等學生觸犯時,你就可以把它拍到桌板上去質問他,「你自己定的班規,你怎麼好意思不遵守呢?」

像這位網友遇到的學生愛打籃球的問題,其實也可以在班級里開展大討論嘛。和同學們談談打籃球的好處,談論談論打籃球會不會影響學習,最後問問他們該怎麼處理兩者的關係,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大部分情況下,學生間自己是能夠達成共識的。

這樣一來,一條實用的班規就產生了。

B、我們要確保學生具有民主意識,然後再去讓學生民主地制定班規。

李鎮西老師在《心靈寫詩》一書有關於這方面的內容,這裡分享給大家。

在班會課上,李老師適時穿插介紹民主常識。如: 「民主有兩個原則:行動上,少數服從多數;精神上,多數尊重少數。」 「我和你們不是父子關係,而是朋友關係。」 「總統是靠不住的,班主任也是靠不住的。咱有集體的智慧和意志,以及體現這智慧和意志的制度,也就是班規,這才能保證我們班逐步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

C、制定班規,要民主,同時也不能放棄集中。

等學生有了民主意識之後,制定班規時,我們班主任還是不能放任不管。因為班規的制定還有一個合理性要求。學生制定班規,很容易陷入到過「狠」、過「嚴」、不計後果的問題,比如,放任學生自己制定班規的話,學生很容易制定出扣分「罰錢」,或者扣分進行「體罰」的措施,這些都是在教育中不允許的。我們老師要及時進行干預。並且,班規的制定,罰是一部分,賞也應該有所體現。這部分內容可以由我們班主任進行添加。

2、查班級各方勢力是否達到均衡;

國際關係中,有一個勢力均衡理論:

A、B兩國競爭出現的均勢。兩國都想取得力量上的優勢,從而使均勢只在兩種力量交替上升的動態中存在著。當 C國看到其中一國被削弱而使本國面臨強國的威脅時,即與弱國聯合,與強國形成平衡關係,這是簡單的均衡關係。均衡,對於C國來講,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用這個理論來形容班級關係可能不是特別貼切,但是,我們班主任要達到在班級中的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充當C國的角色。

當我們希望自己的班級能夠平穩、高效時,班主任需要讓班級的各個勢力處於一種勢均力敵、又相互牽制的狀態。那麼,班級里有哪些勢力呢?最簡單的,是班幹部勢力和普通學生勢力。

有經驗的班主任,在班級進入正軌後,通常很少會直接過問學生之間的問題,他會通過班幹部去解決學生間的問題。這在班級管理中,可以美其名曰「培養班幹部的能力」。班幹部沉浸在「培養自己的能力」的過程時,其實就已經幫助班主任吸引了班級里的大部分火力。

比如,自修課,當學生自修紀律特別差時,有經驗的班主任會怎麼做呢?

他絕不會自己杵在班級門口去破口大罵。而會找班級紀律委員談話,把班級自修課紀律差的問題歸結於他的失職,然後讓紀律委員出面去維持紀律。當然,同時,你也會向紀律委員保證,會作為他堅強的後盾,幫助他處理個別同學的挑釁行為。

如果你做到這個程度,這個紀律委員還不能完成維持紀律的要求,那麼,你的考慮也不是自己出面去解決,而是要作出判斷,「這個紀律委員的能力不足以勝任紀律委員的職位」,那麼你要在班級中考慮去尋找能夠勝任這個職位的學生,然後利用他的能力,幫你維持班級自修課的平衡。

反過來,當班幹部勢力過於強勢時,我們老師又要適當利用群眾的監督力量,讓班幹部隊伍得到牽制。

不知道這樣去舉例子,大家能否明白。在班級中,班主任絕不應該是那個警察、那個保姆、那個服務員,而應該是一個班級勢力均衡的維持者。當班級出現了某方面的問題,比如學生違反班級紀律了,肯定是某一方面勢力未達到均衡的結果,我們班主任應該考慮的事情是去尋找可能達到這種適合均衡的力量。

回到班級學生貪玩、愛打球、不愛學習的問題。我們班主任應該去考慮一下,我們的班幹部隊伍是否出了問題?班級的各個職能部門是否有真正履行自己職責的能力?如果他們有這個能力,請放手讓他們去幫你解決;如果他們沒有這個能力,請考慮換了他們,以達到班級勢力均衡的目的。

說句題外話!各位班主任,別看咱班主任官兒小,但是但凡與人打交道的活,都逃不出權術,權術的秘密,就在於你能否在各方勢力之間遊走,讓各方勢力相互牽制,最終達到對你俯首稱臣的目的。哈哈,這樣說,看似有點專制,但都是大實話。

3、查自己的談話藝術。

有班規做依據,有班幹部幫你達到班級勢力均衡,最後,你可能還需要一點談話藝術,因為,個別學生、尤其是刺頭學生的工作,是需要你班主任自己去公關的。

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當然,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情況,我們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論,這裡,我只給大家提供一點借鑑思路:

A、與學生談話,要先備好「談話課」。

一般情況下,面對什麼樣的學生,你要先備好「談話課」。你要談哪些內容,要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最後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談話的情感主基調是什麼樣的,你都要心中有數。我們年輕班主任與學生談話最大的問題其實在於,談著談著,話題就被帶偏了,談著談著,氣氛就不對了。最後,達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B、談話要注重方法。

與學生談話,其實會有很多的方法。班主任一定要學一兩個應急。比如注意傾聽、比如先跟後帶的原則、比如「運用留面子效應」、比如批評時要注意先提高學生的自尊心等等。這裡限於篇幅,我們不展開來講,如果有興趣的班主任,可以去看一下君山的專欄《班主任必修的班級管理智慧》,裡面有專門的講解。

04、結語:

班級磨合期的問題,是每個班主任接手新班級都會有的問題,要怎麼去度過,會有非常多的答案。

很多班主任這個時期,靠的是苦熬。學生痛苦、你也痛苦,等大家都遍體鱗傷了,才坐下來冷靜思考怎麼尋求和平相處。這對於一個班集體來講,磨合中造成的損失是過於巨大的。

君山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想法,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對於有這方面困惑的老師,應該會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為什麼我會這麼肯定呢?哈哈,因為我上網搜了一下,談這個問題的老師相對來說很少,因為稀缺,才凸顯價值吧!

最後,以上所有觀點,僅是君山一家之言,如果有你不太贊同的地方,望海涵!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會與你持續分享教育方面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oSCAG8BMH2_cNUgIQ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