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神奇女俠跪了

2020-12-18     壹條電影

原標題:給神奇女俠跪了

作者 | 壹哥

引子

幾天前,在對《神奇女俠1984》的展望中,我強調了這麼一點:

把片名拆分成兩部分,「神奇女俠」代表了超級英雄的神性,「1984」 (內在含義不解釋)則代表著更為廣泛的人性,而這種 神性和人性的對撞,就是我對電影的最大期待。

公映前,有機會提前一睹真容,今天,終於能跟各位好好聊聊了。

先說結論吧:

在我這, 《神奇女俠1984》是最契合當下時代的超級英雄電影;是將娛樂性和主題表達結合得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也是《黑暗騎士》《守望者》之後,個人最喜歡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

這麼說吧,在整個10時代,超級英雄電影真正成為一個類型大放異彩,視覺效果、人物魅力都已達極致,但真正當做一個嚴肅作品去拍、創作中灌注宏大野心的超英電影,又實在少之又少。

兩部《神奇女俠》,都是其中的代表。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稀有動物」,我作為觀眾,也應該再寫一篇長文,視為響應。

(以下涉及輕微劇透,不影響觀看,但建議看片後再來讀)

如何用動作戲塑造人物?

對多數觀眾,看一部超級英雄電影的基礎驅動力是什麼?

除非你是這位英雄的鐵桿粉絲,否則,就是三個字:娛樂性。

跌宕起伏的故事、恰到好處的幽默感,以及,眼花繚亂的視覺衝擊,這些放到一起共同組成了一部好萊塢大片的基礎娛樂性。

以上這些,《神奇女俠1984》,一樣不落。

尤其是動作戲,從埃及的公路大戰,到神奇女俠vs最強宿敵豹女,高潮一波接著一波。

但這麼多年看下來,我個人覺得,對一部超級英雄電影的娛樂性,標準顯然應該更高,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

一個超級英雄,是否有其自恰的動作邏輯。

即,能否通過動作戲的設計,來完成塑造人物的進階任務。因為超能力和動作戲,就是最能展現 「何為超英」的精髓所在。

在這一點上,對比兩部《神奇女俠》的武器變化,感受會更加直觀。

17年第一部,黛安娜的常用武器是劍與盾——這和故事的一戰背景有很大關係。

到這一部,黛安娜的主要武器變了,換成了:

真言套索。

熟悉的朋友肯定知道這套索的能力,但這裡的重點在於:

套索只是捆綁,而絕不會傷人性命。

這一點,對神奇女俠這個超級英雄,非常重要。

開場,黛安娜第一次正面亮相,就是用真言套索縛住了劫犯。

後來的白宮大戰,真言套索也是擊倒對手為主。

除此之外,真言套索的另一個能力,是 救人和保護。

黛安娜不僅自己不傷人性命,在與反派的對決中,還要顧及平民的安全,這方面,真言套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更進一步,真言套索還承載了幫助黛安娜 完成個人成長的重要使命。

後半段黛安娜揮淚覺醒,就是在套索的輔助下,開發出了飛行的新技能,直到沒有套索也可以自由御風飛行。這部分也成為了電影很大的一個燃點和淚點。

也就是說,兩部《神奇女俠》看下來,人物內在的成長邏輯,是非常清晰而有層次的。

第一部的結尾, 此前單純而理想主義的黛安娜,終於看清了人性的惡是無法被根除的,但她依然選擇相信人性,相信愛與正義。

在這一刻,這個超級英雄的偉岸形象就此建立。

可以這麼說:

第一部黛安娜經過了結尾的覺醒,成為了真正的神;而到這部《神奇女俠1984》,黛安娜則正在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包括最後亮相的金鷹戰甲,其功能也不是攻擊,而是守護。

所以,我們看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娛樂性雖然重要,但依然只是表面—— 你真正會被電影打動,一定是因為這個人物本身的選擇,和她的選擇帶來了怎樣的結果。

好電影都在映照當下

人物和動作戲的結合豐富有層次,還只是第一步。人物和故事的充分結合,是第二步。

《神奇女俠1984》延續了上一部神性vs人性的主題,簡單說下故事:

80年代,美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從個體到國家,慾望的膨脹。電影中最重要的那個「麥格芬」,是一件神器,我們姑且稱之為許願石。

它的背景來歷大家自己去電影中看,總之能力就是:

握住它,許一個願,任何願望,不管多麼瘋狂,都會立刻實現。

這是一個足以讓人展開無限聯想的能力,而電影也的確將這個能力發散到了極致。

兩個反派,在電影中得到了很大篇幅的刻畫,也成為了許願石最大的兩個俘虜。

芭芭拉是黛安娜博物館的同事,存在感不強的女博士,她渴望被注意,渴望成為黛安娜那樣的女人;麥克斯·洛德則是一個失敗的商人,一個名副其實的騙子,一個瘋狂的野心家。

他們兩人看起來如此不同,但有一個相似的特質:

渴望成功,渴望成為人上人。

最終,這份慾望,讓兩人成為了魔鬼,他們的破壞力和個人氣場,也足以被劃入史上最強反派的陣營。

因為80年代的背景——從物質大發展到美蘇冷戰加劇,人類慾望的集體膨脹——也給這個設定看起來過於誇張的許願石,提供了一個非常契合生長的溫床。

就像是一則寓言。

人類,上至美國總統,下至普通老百姓,沒有人可以抵擋許願石的誘惑,更沒有人能逃出許願成功後的反噬。

許願石和兩個反派的瘋狂,不過是這個人類內心瘋狂的外化。

事實上,稍有感受力的朋友都能看到,《神奇女俠1984》講的是80年代,拍的是超級英雄和超級反派,但本質上,這個故事就是在 映照當下

如今的我們,身處一個怎樣的時代?

拋開疫情這個突發的變故,這又何嘗不是一個瘋狂無限外化的時代呢。

慾望與分裂,成為當下最顯著的兩個關鍵詞,很多穩固的規則正在被打破,人人渴望成功,動輒便做著改變世界的大夢。

主題表達最好的超英電影之一

前幾天寫神奇女俠的文章標題是, 「世界越糟糕,就越需要神奇女俠」。看完電影,顯然更加肯定這個判斷了。

說實話,真正會去認真探討人性善惡的超級英雄電影並不算多,我們最熟知的自然是,諾蘭的《黑暗騎士》和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但它們距離現在,已經過去超過10年了。

上一部《神奇女俠》,黛安娜第一次來到人類世界,看到了人性之惡,更感受到了人性之善。

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沒有粗暴否定,而是告訴觀眾, 善惡就在那裡,你可以自行選擇自己站在哪邊。

《神奇女俠1984》,則通過這個寓言式的時代故事,將人性善惡的話題,做了進一步的深化。

比如反派豹女的選擇,我們這些普通人看起來,是如此感同身受:

個性內向,不被重視,職場小透明一個,生活中甚至還會受到男性的騷擾。於是她渴望強大,崇尚力量,最終隨著能力的不斷增強,人性善的一面終被吞噬。

電影最後呈現給我們的是:

沒有無端的惡,更沒有無故的善。

而更深層次的主題表達則是:

無論行善或做惡,都是要付出犧牲與代價的。

這一點,兩個反派如此,各自付出了自己的代價。電影最好的一點則是,正義一方的黛安娜,同樣做出了自己的犧牲。

這便要說到這部另一個大亮點,即黛安娜愛人史蒂夫的復活與回歸。這裡我不更多劇透,具體如何做到的大家自己去看,想強調的是,黛安娜的犧牲與個人成長,與史蒂夫是息息相關的。也正是如此,這份犧牲的情感衝擊才會如此之強。

而這些加在一起,也讓 《神奇女俠1984》成為了我心目中,主題表達深度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

如果這都沒法成為你必看的理由,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了。

結語

最後,想再多說一句,如黛安娜這樣正義體質爆棚的超級英雄,想拍出深度與娛樂性,難度有多大。

想想就明白:

因為正義,所以不能殺戮,動作戲就必須在尺度上做出權衡;因為正義,黛安娜身上輕易不能有人類的缺點,完美無瑕的聖人有多難打動觀眾,不用多言。

而現在,必須承認,兩部《神奇女俠》都做到了,這部續作更是完成了全面升級。

這太難了,也太棒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FVJf3YBur8RWXSABN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