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 | 中共一大到十九大極簡史

2021-03-22     這裡是贛州

(來源:章貢城管)

原標題:黨史學習教育 | 中共一大到十九大極簡史

0 1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在 上海

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和 浙江嘉

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

重要內容

1️⃣️ 確立黨的名稱「 中國共產黨」。

2️⃣確立️ 黨的綱領

️3️⃣實際工作計劃:決定首先集中精力組織工人;選舉產生由陳獨秀、張國燾、李

達組成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陳獨秀為書記

歷史意義

一大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

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

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0 2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上海南成都路

輔德里625號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共12名,代表全國195名黨員。

重要內容

️1️⃣ 提出 現階段綱領和最高綱領

2️⃣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3️⃣大會之後開始採取 群眾路線方法。

歷史意義

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

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 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

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鬥爭指明了方向,

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0 3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廣州東山恤孤

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陳潭

秋、惲代英、瞿秋白、張國燾、李立三、項英等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

表30餘人出席大會,他們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

會議。陳獨秀主持會議並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做報告。

重要內容

決定全體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同孫中山建立統一戰線

歷史意義

使中國共產黨從比較狹小的圈子裡走出來,在更廣闊的革命鬥爭的天地中

接受鍛鍊,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0 4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上海召開。出席

大會的有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譚平山、周恩來、彭述之、張太雷、陳

潭秋、李維漢、李立三、王荷波、項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著全國994名

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了大會。

重要內容

️1️⃣ 大會圍繞當前的中心工作,通過了《對於民族革命運動之議決案》等11個議決

案,並選出了 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

️2️⃣指出無產階級在民族運動中既要反對「左」的傾向,也要反對「右」的傾向。

️3️⃣規定有 三個黨員即可成立一個支部

歷史意義

黨的四大最重要的貢獻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 領導

和工農聯盟問題。

0 5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武漢召開。

重要內容

正式提出黨內 實行民主集中制

歷史意義

選舉產生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 中央監察委員會,在

黨的建設史上有重要意義。

0 6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莫斯科近郊

茲維尼果羅德鎮「銀色別墅」秘密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

決權的正式代表為84人。

重要內容

️1️⃣ 指出現階段的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引起中國革命的基本矛盾一個也

沒有解決,現階段的中國革命依然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主義革命。

2️⃣️ 明確了革命處於低潮,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黨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

組織暴動,而是做艱苦的群眾工作,積蓄力量。

歷史意義

六大認真地 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

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基本上統一了全黨思想,

對克服黨內存在的「左」傾情緒,實現工作的轉變,起了積極的作用。

0 7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延安召開。

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補代表208名,代表全黨

121萬黨員,分為中直(包括軍直系統)、西北、晉綏、晉察冀、晉冀魯

豫、山東、華中和大後方8個代表團。在七大代表中,年齡最大的近70歲,

最小的才20歲左右。

重要內容

1️⃣ 毛澤東向大會提交了 《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並就報告中的一些問題

以及其他問題作了長篇口頭報告。

2️⃣️朱德作 《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關於討論軍事問題的結論。

️3️⃣劉少奇作 《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和關於討論組織問題的結論。

4️⃣周恩來作 《論統一戰線》的重要講話。

歷史意義

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代表大會。它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

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

幹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

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

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

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

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

0 8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

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 代表全國1073萬名黨

員。59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勞動黨和人民革命黨的代表團以及國內各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應邀列席大會。

重要內容

大會完全肯定了黨中央從「七大」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正確地分析了社

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 中國階級關係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

的工作重點轉向 社會主義建設

歷史意義

宣告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定,並明確提出了黨在今

後的根本任務。

0 9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出席

大會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國2200萬黨員。

重要內容

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等議案。

10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參加

大會的代表共1249人, 代表全國2800萬黨員。

重要事件

通過《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章程》等議案。

11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到

會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著全國3500多萬黨員。

重要事件

通過《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章程》等議案。

歷史意義

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重申在20世紀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的根本任務。

12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參

加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開幕式1545人),候補代表160人(出

席開幕式145人),代表著全國3965萬黨員。

重要事件

️1️⃣審議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確定黨為 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

面而奮鬥的綱領。

️2️⃣審議和通過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3️⃣️按照新黨章的規定,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

員會。

歷史意義

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誌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曆

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

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13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參加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會開幕式的共1953人),

代表著全國4600多萬名黨員。

重要事件

堅持和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加快和深化改革,進一步確定經濟

建設,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大政方針,確定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

的建設的基本方針。 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 黨在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

持改革開放, 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

歷史意義

它開闢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發展的新階段。 黨明確認識到我國正處於社會主

義的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尋找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

主義道路。

14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 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

重要事件

此次大會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模式。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是十多年來党進行理論探索得出的最重要

的結論之一,也是社會主義認識史上一次歷史性的飛躍。

歷史意義

十四大報告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20世紀中國共產

黨最偉大的創舉之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種史無前例的體制。鄧小

平同志從社會主義的現實狀況出發,提出「 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

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的科學論斷

,打破了長期以來禁錮人們頭腦的傳統觀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15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

席大會的代表2048名,代表著全國5800多萬黨員。

重要事件

大會審議和通過了江澤民所作的《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

程修正案》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選舉了新一

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歷史意義

大會首次使用「 鄧小平理論」概念,党進入了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推動建

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跨世紀發展的關鍵時期。十五大進一步闡述了社

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提出了黨在這個階段的基本綱領,確定了我國跨

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並對21世紀的發展作了展望。根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 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的要求,十五大報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

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推進 政治體制改革、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

義法治國家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論斷。這些論斷,是黨在社會主義理論問

題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認識深化。

16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

這次大會應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開幕式

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黨6600多萬黨員。

重要事件

1️⃣️ 確立了「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2️⃣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

歷史意義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

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17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

重要事件

1️⃣️ 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

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

2️⃣️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決定這一修正案自通

過之日起生效。

️3️⃣大會一致同意將 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歷史意義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號

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

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奪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18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十八大)於2012年11月8日在

北京召開。中央確定,黨的十八大代表名額共2270名,由全國40個選舉單

位選舉產生。

重要事件

1️⃣ 明確了 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2️⃣制定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前進方向。

️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

️4️⃣回答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政策立場。

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2012年11月14日勝利閉幕。國際社會

高度關注、積極評價這次歷史性盛會,認為十八大確定的各項重大方針為中

國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也將產生重大影響。這次大會

繼往開來,影響深遠。

19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情況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

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

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

重要事件

1️⃣ 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

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2️⃣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黨章

3️⃣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論斷

4️⃣ 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歷史意義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

旗幟、團結奮進的大會,在我們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

意義。(完)

END

來源丨章貢發布、逢考必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3yE0ngB9EJ7ZLmJa1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