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贛州政協)
奪取全國勝利綱領的制定實施和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鞏固擴大
隨著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1947 年9月,中國共產黨發出「全國大反攻,打倒蔣介石」的號召。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響亮地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1947年12月,黨中央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擴大會議(十二月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交《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書面報告。
報告闡明黨的最基本的政治綱領,即:「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報告指出:「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報告還總結人民軍隊的作戰經驗,提出十大軍事原則,其核心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報告說,這些戰略戰術是建立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之上的,因而是任何反人民的軍隊所不能利用也無法對付的。這顯示了黨對勝利前途的自信。
毛澤東的這個報告,是「整個打倒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建立新民主主義中國的時期內,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帶綱領性的文件」。
十二月會議以後的一段時間裡,黨中央集中全力研究解決新形勢下黨的各項具體政策和策略問題。這是因為,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解放區迅速擴大,大批城市回到人民手中。對於如何適應新的原先不熟悉的情況,做好新區工作和城市工作,黨還缺乏經驗。而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出現侵犯中農利益和民族工商業利益的偏向,甚至籠統提出「群眾要怎樣辦就怎樣辦」的錯誤口號。針對上述情況,毛澤東嚴肅地告誡全黨:「現在敵人已經徹底孤立了,但是敵人的孤立並不就等於我們的勝利。我們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錯誤,還是不能取得勝利。」他強調:「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在探索接收城市經驗的過程中,1948年2月,黨中央批轉《中央工委關於收復石家莊的城市工作經驗》,6月批轉《東北局關於保護新收復城市的指示》,12月又批轉陳雲《接收瀋陽的經驗》。由於黨採取了一系列正確政策, 新解放城市的社會秩序都很快趨於穩定,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戰爭。
為保證黨的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嚴格地得到貫徹執行,毛澤東反覆告誡全黨:必須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領導,加強組織性紀律性,迅速克服過去由於長期處於被敵人分割的游擊戰爭環境下產生的某些無紀律、無政府狀態和地方主義、游擊主義。黨中央要求各地嚴格遵守中央制定的各項政策,建立定期向中央請示報告的制度。同時,及時批評黨內民主生活不足的現象,要求加強黨的民主生活,健全黨委制。
這時已處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全面勝利的歷史轉折期。黨的歷史證明,在歷史重大轉折到來時,必須有預見地認真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制定正確的對策,採取有效的措施。黨在這個歷史時刻制定了各項切合實際的政策,並為增強全黨同志的政策觀念進行大量工作,使全黨在正確路線和政策的基礎上保持高度的統一,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這就為迎接即將到來的革命在全國範圍內的勝利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
黨領導的愛國民主運動的新發展
和民主黨派的歷史性選擇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運動有了新發展。廣大學生越來越把中國的希望寄托在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上,因而不再提「反內戰」的口號,而是在「反迫害」的旗幟下展開鬥爭。1947年10月,浙江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於子三遭非法逮捕,慘死獄中。杭州、南京、上海、北平等12個城市的10萬餘名學生掀起了一場「反對非法逮捕、反對特務、反對屠殺青年」的反迫害鬥爭。1948年4 月,華北學生為抗議當局取締華北學生聯合會的鬥爭與平津地區教職員工為要求調整待遇而進行的鬥爭相結合,形成聲勢浩大的四月風暴。5月至6月間,又爆發了一場全國範圍的反對美國政府扶植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愛國運動。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陷於徹底的孤立。
各民主黨派和廣大無黨派民主人士日益傾向於支持人民革命。他們中間一些人,曾經主張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中間路線」,也就是所謂「第三條道路」。但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國民黨當局對愛國民主力量迫害的加緊,以及中國共產党進行的宣傳教育工作的深入,曾在一部分民主人士和中間階層中有過影響的「中間路線」的政治主張迅速走向破產。
在中國兩條道路、兩種前途、兩個命運的決戰中,原先的中間力量出現了分化。民主同盟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大多數人在抵制偽國大、反對偽憲法的鬥爭中,堅定地同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在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和內戰政策的鬥爭中起了積極作用。他們同中國共產黨合作奮鬥,並在鬥爭實踐中不斷進步,這是各民主黨派在這個時期的表現的主要方面。這使中國各民主黨派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時的民主黨派主要有: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他們都主張愛國、反對賣國,主張民主、反對獨裁。在這些方面,他們同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政綱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採取了積極爭取和團結的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也幫助了民主黨派中的左派,加強了他們在政治上的地位。
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積極向中國共產黨靠攏,使國民黨當局感到驚恐萬狀,鋌而走險,對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加緊迫害。繼李公朴、聞一多之後,著名民主人士杜斌丞又在西安被殺害。民盟地方組織的許多成員被逮捕、綁架,所辦的幾家報社被搗毀或遭襲擊。1947年5月,國民黨公然汙衊民主同盟、民主促進會等「受中共之命,而準備甘為中共之新的暴亂工具」。10月,國民黨當局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11 月6日,民盟總部被迫在上海發表公告,宣布解散。
1948年1月,沈鈞儒等在香港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恢復民盟總部,表示今後要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與此同時,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也公開表示承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其他民主黨派也明確表示了參加新民主義革命的立場。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局面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中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個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熱烈響應,標誌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公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同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協商建國的序幕,奠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基礎。
1949年1月,李濟深、沈鈞儒等民主黨派領導人和著名無黨派民主人士55人聯合發表《對時局的意見》,一致認定中共提出的關於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符合於全國人民大眾的要求」,懇切表示「願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這個政治聲明表明,中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自願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決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擁護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國。
同年春,毛澤東在同有關人士談話時提出民主黨派應「積極參政,共同建設新中國」。這標誌著各民主黨派地位的根本變化。它們不再是國民黨政權下的在野黨,而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擔負起管理新中國和建設新中國的歷史重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格局,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
來源:「贛州市機關黨建 」微信公眾號
審核:李秋林
審定:黃聖勇、薛華平
簽發:黃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