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2020-09-23     星稀月暗

原標題: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這個問題我知道,前年我去故宮遊覽的時候。就這個問題曾請教過北京故宮「掌門人」單院長單霽翔先生,他的解釋使我茅塞頓開。

故宮牌匾上的「門」字是這樣的(如下圖)

還別說,按照我們規範寫法應該是這樣的——門。顯然牌匾上的「門」少了末筆「勾」了。明知古人寫錯了,為何到現在還不改過來呢?

隨後單院長給我說,宋朝之前「門」字末筆都有「勾」,比如大唐西安芙蓉園的正門(西門)門匾就帶「勾」腳(如下圖)

還有山東曲阜的門匾「聖人之門」(如下圖)

單院長說:大約到了宋代,書法家才在書寫牌匾時把門的末筆寫成直的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一直流傳到了清代。

單院長還道出了出處:明朝的著名書畫家馬愈在其《馬氏日抄》一書中寫道:

宋都臨安玉牒殿災,延及殿門,宰臣以門字有腳鉤帶火筆,故招火災。遂撤額投火中乃熄。後書門額者,多不鉤腳。

這段話的意思是:宋朝臨安玉牒殿曾發生火災,事後宰相認為是門匾上的「門」字帶了一勾,這是「火筆」之意,所以才招來火災,所以後世寫牌匾上的「門」字時,都不再加上勾,形成一種習慣。

講到這裡,單院長風趣地說,為門字朱元璋還殺過人。這是一個傳說,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在南京定都,開始興建皇宮,房子蓋好了,他召來當時的大書法家詹希源,命他題寫各個宮門的匾額。

詹規規矩矩寫了「× ×門」,老朱一看大怒,說詹寫「門」字代「勾」是存心阻斷招賢納士之門,門代勾是想絆倒人才。說罷斬了詹希源。

單院長最後說,宋朝之後門匾「門」字確是不帶勾,明清依前朝的意思,為了防止失火,求一個心安,乾脆「門」都不帶「勾」了。

也就是說,「門」字不帶「勾」是為了防火。當然失火的原因是不加小心造成的,興許官員為了推卸責任找了一個理由,然後這種約定俗成的東西就流行了下來,也算一種傳統文化吧。有關錯別字在古代有許多,但是都有傳說,為了保留這些傳統,國家把這些字原封不動保留了下來。(如下圖)

單院長最後說:古代的東西我們作為傳統文化批判的繼承下來,大家理解這點就行了。沒必要糾正和較真,你說呢?

文/秉燭讀夏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RAeuXQBd8y1i3sJl_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