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解決春運難題,減少人群集中出行和聚集,利好所有人

2020-02-24   行者啊

每年的春節前後,在中國的大地上,就會出現一年一度人類最大規模的遷徙。結束了一年的工作、學習,人們背著大包提著小包,奔波在旅途,歸心似箭。

在去年3月1日結束春運後,中國交通運輸部披露,預計在2019年40天的春運期間,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29.8億人次,與2018年基本持平。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個時候,不管多忙都要回家看看,家庭團聚是春節的主題。在這近30億人次的出行中,絕大多數都是奔向家,再由家奔向工作崗位或者校園。

春節集中休假弊大於利。


經歷過春運的人都知道,一票難求,旅途勞累,都為我們回家的路設置了障礙,也為交通運輸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在家的日子並不長,很快又得回到原先的城市。而在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一些民俗慶祝活動逐步淡出,很多人抱怨這幾年的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沒有了原先的熱鬧。

解決春運難題的一個大膽設想。


縮短春節法定假期,改為每年帶薪機動的連續「團聚假」,團聚假由勞資雙方共同商定休假起止時間,連續休假時間不少於10天,「團聚假」覆蓋所有務工人員,無論路途遠近均有權利享受,將「團聚假」以立法形式發布,出台措施鼓勵企業執行。


春節集中休假改為每年機動的「團聚假」,利大於弊。由此可能會出現幾個大的變化。


首先,有孩子上學的家庭,務工者可能更願意將「團聚假」放在孩子的寒暑假,預計更有可能放在暑假。對於孩子已經工作的家庭,更有可能與孩子商量好時間一起休假。這樣安排便於全家的團聚。


其次,對於企業來說,更便於實現用工的連續性,企業的運行也不會因春節中斷。有利於與世界接軌。


第三,對於交通運輸部門,能夠明顯減輕春運期間集中出行的壓力。


第四,每年的「團聚假」起到了春節家庭團聚的作用。


第五,有利於減少人群聚集。


「團聚假」實現了家庭團聚這一春節集中休假的主要目的,同時也可以明顯減輕集中休假帶來的出行壓力,也能夠明顯改善個人的出行條件,這都是預期帶來的好處。


不過,用「團聚假」取代春節集中休假的弊端也很明顯。「團聚假」替代不了幾千年養成的民俗文化,但畢竟沒有取消春節,只是縮短春節法定假期,不利於集中休假而已。春節一定要過,該拜年還拜年,不過只能在工作崗位上互相拜年了。


也許,這樣的設想會被一些人說成大逆不道,畢竟春節回家團聚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也可能在提出這樣的設想時還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周全,朋友們對於這個設想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