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凝媽
蒙台梭利:兒童的正常發展源於專注於某項有興趣和有目的的工作。
專注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不專注就會影響未來的發展。所以在看到孩子不夠專注的時候,家長就會非常焦慮。
有媽媽發來私信,家裡有個小男孩1歲半,特別好動,給他一個玩具總是玩不住,不超過5分鐘就扔掉。一會兒玩小汽車、一會兒去拿畫筆,一會兒又去找書看。玩具擺了一地,看看這個摸摸那個沒有一個喜歡的,這些可都是他自己要求買回來的。這孩子是不是專注力有問題?
1歲半的孩子坐不住,不能長時間玩玩具就是專注力差嗎?在孩子專注力的問題上,家長可能還存在很多認知上的誤區。只有正確認識專注力,才能培養一個專注力強的孩子。
在孩子的專注力問題上,家長的認知誤區
專注力是高度專心做事的能力,大腦、身體、精神、意志、所有感官相互連接、高度協調,完成一個目標任務。孩子專注做事的時候情緒平和、眼神明亮、積極思考。但是我們關注更多的則是能坐住多長時間,下面這些誤區都要進行糾正。
01、不管哪個年齡,孩子都能專注很長時間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專注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的。美國有關機構研究發現:孩子專注力的持續時間(分鐘)=生理年齡+1。
這樣算來,1歲半的孩子注意力才有2.5分鐘,孩子能玩5分鐘,在時間上已經是達到這個年齡該有的程度了。孩子的專注力一般符合下面這些規律:
- 1歲以後:能追視移動的物體,能有意玩細小的事物。
- 1歲半以後:可以玩有步驟的遊戲,喜歡捉迷藏。
- 3-4歲的孩子:能持續完成一個動作,喜歡聽故事。
- 5-6歲:自控力增強,受到干擾之後還能重新專注。
02、專注看電子產品就是專注力強
孩子看電視、看手機、看平板的時候,都會特別專注,家長們就認為孩子專注力很強。有的甚至為了讓孩子專注做事,專門讓孩子去看電視進行訓練。
看上去電子產品讓孩子專注力強了,但實際上是假象。動態畫面變化特別迅速,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無意注意,無法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孩子看這些畫面,處於被動吸收狀態,沒有主動調動控制專注力的肌肉群。孩子無需思考,信息就被植入大腦當中,容易形成依賴。以後需要靠主觀意志力專注做事的時候,就很難進行主動配合。
有研究發現,3歲孩子每天看1小時電視,8歲時注意力渙散的可能性比其他孩子大一倍。6歲前看電視太多,7歲入學時注意力不集中的機率很大。
03、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專注
有家長認為孩子專注力強,就是不管做什麼事都有非常強的專注力,但是孩子會經常讓家長失望。
我們想讓孩子專心寫字半小時,孩子卻分神了,因為他發現了讓他更感興趣的事情。用不同的力度、用筆尖的不同側面寫出來的字美觀度不同,他開始反覆嘗試起來。這勢必浪費寫字的時間,我們就忍不住訓孩子,「不好好寫字,瞎玩什麼!」其實孩子研究字的美觀度也是專注力的表現,只不過做的事情是家長不喜歡的事情而已。
孩子的專注力和他對事情感興趣的程度成正比,對感興趣的事情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對不感興趣的事情分配很少的注意力或者不分配注意力。孩子如果喜歡做一件事,就會對這件事產生好感,情緒特別高漲,無形中給他專注的動力,不需要提醒,他也會專注去做。而對不感興趣的事,沒有主觀能動性,家長再催也不會做。我們卻常常忽視了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孩子身上,誤解了孩子的專注力。
04、孩子的專注力需要訓練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訓練專注力的課程,比如舒爾特方格、盯點法、冥想法等,專門改善孩子的專注力,所以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專注力是需要訓練的。
其實孩子的專注力並不需要訓練,大寶14歲,我從來沒有用任何方法訓練他的專注力,現在專注力很強,平時上網課學習、做作業都是他獨立完成得很好,不需要我的監督。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如果他沒有受到限制,到了特定的階段,自發地發展自己能力的話,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就能做到長時間的專注。比如孩子一出生就喜歡看有光的地方,能堅持很久,不要打擾他。孩子喜歡吸吮手指,不要緊張地責備他。孩子喜歡練習翻身,就順勢幫助他翻身。總是給他提供發展自己的便利條件,孩子的專注力就會保護得很好。
家長做錯這些事,孩子的專注力就會被破壞
有數據統計,大約38%的孩子專注力差。為什麼起點相同,但是孩子長大後,相同年齡的孩子,有的專注力好,有的專注力差?除了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問題以外,很可能是家長做錯了這些事:
01、對孩子干擾太多
孩子年齡越小,排除干擾的能力越差。但是孩子越小,大人對孩子的干擾就會越多。如果總是干擾孩子,孩子的專注力就很容易被破壞。
孩子開始玩玩具的時候會有些笨手笨腳,家長們看不下去,總想給孩子提供幫助,說個不停,給孩子當小指揮。「這個積木擺在這裡吧,我覺得這樣更好看」。孩子總是被打擾,沒有思考的時間,根本就沒有心思玩下去。孩子不想玩了,家長又會說孩子沒有專注力。
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忽然對玩具的一個細節產生了興趣,認真研究起來。我們會認為「這有什麼好看的,真是浪費時間,趕緊玩啊!」會粗暴制止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催著他按照大人的意思玩玩具。孩子專注力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破壞了。
02、對孩子過度保護
我們總是認為孩子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無微不至的幫助,不小心對孩子進行過度保護。
孩子在玩的時候,擔心孩子會渴、會餓,一會兒給孩子端杯水,一會兒給孩子送個蘋果和餅乾。看到孩子出汗了,趕緊給孩子擦擦汗。看到孩子玩的時間長了,就督促孩子休息一下。看到孩子身上髒了,趕緊去給孩子拍一拍,或者給孩子換個衣服。
孩子不好好吃飯,就在後面追著喂,還會用玩具、動畫片哄著喂,只要孩子能吃進去,孩子什麼要求都可以滿足。孩子能自己吃飯了,又擔心孩子弄髒衣服、撒得滿地都是,繼續給孩子喂飯。這些幫忙,讓大人安心不少,可是卻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03、給孩子買玩具太多
現在家裡的孩子不多,家長都很寵愛孩子,家庭條件大都不錯,早教意識也非常強烈,於是會給孩子買很多玩具。玩具堆在一起,孩子想玩的時候,就在玩具堆里東挑西撿。
孩子滿眼都是玩具,每個玩具都有自己的特點,非常分散注意力。每個玩具都想玩,但是又做不到同時玩,讓孩子選擇困難。玩著這個玩具,抬頭又看到那個玩具,又被吸引。就像上面提到的1歲半男孩一樣,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每個都玩不了5分鐘。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從上面我們了解到,孩子的注意力是保護出來的,而不是等著破壞之後再去訓練。蒙台梭利說,如果孩子在前六年的專注力被保護得很好,這就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品質。所以,我們從孩子出生起就要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01、對孩子的刺激要適當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知覺刺激,但是刺激過多會破壞專注力,所以對孩子的刺激要適當。
家長只作為一個很好的陪伴者,不做小指揮。孩子在玩的時候,就讓他自己盡情地玩,不去干涉和打擾,只要保證孩子安全就可以了。孩子自己玩會主動探索,雖然進程慢一些,但是他在體驗過程中會獲得更多。
家長也無需擔心孩子會渴、會餓,孩子是有分寸的,渴了他會喝水,餓了他會吃飯,這都是人類的本能,不需要父母的干涉。
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在玩具堆里玩,而是一次只玩一個,周圍的環境越簡單越好,減少外界的刺激,讓孩子專注地玩一個玩具。
減少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同時保護視力。2歲以內不要讓孩子看電子產品,2歲以上每次看15分鐘,時間不要太長。
02、讓孩子保持興趣
《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中提到:使孩子維持興趣、保持專注力的秘訣在於不斷讓孩子嘗到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為什麼那麼痴迷玩遊戲,就是因為先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一關開始,打一關就獲得獎勵,然後進入新的一關,孩子不斷突破自己,不斷被激勵,越戰越勇,廢寢忘食。
想讓孩子專注做事,就要從孩子的能力出發,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一直保持熱情。對於難度很大的工作,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讓孩子從易到難,感覺到「我能行」。
孩子玩積木的時候,開始不知道怎麼玩,提不起興趣。家長可以給孩子示範幾個簡單的玩法,讓孩子能夠操作,孩子嘗試拼搭之後成功了,家長及時給予鼓勵,孩子就會品嘗到成功的滋味,越玩越有樂趣。
03、陪孩子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力》中提到,閱讀就是治癒孩子注意力缺失的神奇且健康的方法。
2歲的二寶在家裡就能坐得住,因為他喜歡閱讀。從出生開始,我們就給二寶讀書,慢慢培養起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給他讀了2年書,他現在可以自己讀書了,所以在讀書過程中很容易參與進來。
閱讀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不僅僅是給孩子讀書這麼簡單,要和孩子互動起來。我們讀給孩子聽,讓孩子說給我們聽。和孩子一起完成書上的挑戰,寫寫畫畫,回答上面的小問題。和孩子在書上找細節、找不同,孩子會感到非常刺激。可以在家中找到對應的實物,體驗真實的場景,孩子會有更深的感受。讓閱讀變得很有趣味,把一本書變厚,孩子專注的時間就會很長。
04、帶孩子多運動
《精英必修課》中提到,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恢復專注力。運動之後,體內會分泌積極性物質多巴胺,堅持運動會增強多巴胺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提高工作和生活積極性。
很有道理,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總是不想回家。做起遊戲來一個頂倆,哪裡不平走哪裡,很執拗地堅持。這時可不要破壞孩子的興致,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就可以,他累了自己知道休息。
平時多和孩子做一些適合年齡的運動,不僅強身健體,還能培養專注力。在家裡可以捉迷藏、跳格子、追逐跑、爬梯子、爬行,外出可以跑步、溜滑梯、玩蹺蹺板、盪鞦韆、走馬路牙子、騎平衡車。等到孩子上學了,可以讓孩子練習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桌球、游泳、輪滑、體操等各種運動。讓孩子選擇一項運動,成為終生的愛好就再好不過了。
結語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專注力就好比一扇門,從外部到靈魂的東西都必須通過這扇門才能進入。」再次提醒我們專注力有多重要,我們要正確認識專注力,避免踏入認識誤區,以免誤解孩子的專注力。在孩子小的時候,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比以後再培養要來得簡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vtwpXAB3uTiws8KziHA.html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