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學習第二個月,成績突飛猛進,終於找到陪娃學習的小竅門

2020-04-05     凝媽悟語

文|凝媽

孩子在家學習2個月,每個月都會有一次大型的全科考試。第一個月的時候,成績直線下降,經過一個月的調整,這個月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好勢頭。

雖然這樣的線上考試,不可控因素較多,但是從孩子平時的表現來看,確實比第一個月有了很大的改觀。

第一個月的時候天天磨蹭拖拉,作業都要集中到10點以後才交,天天要催催催,我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則穩如泰山,不急不躁。除了拖拉,還有字跡潦草、錯誤率高的問題,常常犯一些低級錯誤,比如看錯了數字計算錯誤等。

當時我感覺孩子是不是出問題了,專注力不強、學習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夠。眼看開學遙遙無期,在家裡都荒廢了學業怎麼辦?

但是,不能輕言放棄,肯定是我們的陪學方式出了問題。後來學習了幾套課程,比如如何緩解焦慮、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讓孩子學習有動力。嘗試去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和處事方法,又讓孩子重新找到了學習的感覺。

現在孩子真的認識到,學習就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和老師的事情。能當堂完成的就會當堂完成,有疑問的,會及時諮詢老師,確認後再完成作業。作業的工整程度和準確性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對比了第一個月和第二個月的不同,我總結了幾點讓孩子認真學習的小竅門,其實並不難,我們更輕鬆,孩子更愉快。

多尊重,少催促

《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遠》中說:父母的催促 對孩子沒有任何作用,有時候,父母也是不斷地催促,孩子的磨蹭反而更加嚴重 。

我們的催促真的無所不在:

早上起床要催,因為有時候需要背誦課文,如果起床太晚,擔心他不能按時完成,影響作業評價,也影響正常開課時間,還不能吃飯,影響身體發育。

上課要催,擔心他沒有按時上課,遺漏老師講的重點內容。有時候甚至會貼在門邊,偷偷聽一下,他到底有沒有在聽老師講課。

寫作業要催促,特別是當大部分同學都已經交了作業,而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動靜的時候,就忍不住催「還不快交作業,別人都交上了。」

我們的催促,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 孩子反感,我在做,只是沒有那麼快做完。
  • 孩子逆反,你越是讓我快點,我偏不幹,越催越慢。
  • 孩子不自覺,只有在家長催的時候才會做,不催不做。
  • 孩子不自信,我就是一個喜歡磨蹭的人,我比同學差。
  • 孩子著急,心情緊張,導致大腦反應遲鈍,思考能力變差,寫字發抖,作業質量更差。

上面這些問題,總有幾個會出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學習毫無幫助,只是讓家長心情更糟糕,催得更多,孩子更慢學習更差,親子關係也受到威脅。

《陪孩子度過7-9歲叛逆期》中說:孩子做事情有自己的節奏,磨磨蹭蹭並不值得屢次強調 。

是啊,孩子真的有自己的節奏,我們要學會尊重。

早上我們擔心孩子短時間不能完成背誦任務,有些多餘了。孩子自己心中有數,不起床是因為他堅信可以很快背誦完畢。

一直認為孩子的記憶能力差,所以我會早一點叫他。通過檢查發現,孩子10分鐘之內就能背誦一段課文,我錄製上傳,從來沒有超時完成。背誦的質量也次次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催孩子真的是太浪費感情了。

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孩子學得快做得快,交作業更加及時。有的孩子就是學得慢一些、寫得慢一些,交作業總會慢半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如果允許他慢慢來,孩子反而心情穩定,學習速度更快一些。

我曾經問過兒子:為什麼總是慢。

兒子說:因為有些內容沒有理解,想好好做一做。

我說:看到老師催了,我很焦慮。

兒子說:你不要看,我做完就會交上,耽誤不了。

我們形成了很好的默契,我不再頻繁的刷新消息,索性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孩子當堂交作業的次數越來越多,完成的質量越來越高,經常拿到優秀了。就連這幾年總是沒學好的語文,也有了起色,老師說「找到感覺了」。看到這樣的狀態,真的很欣慰。

多輔助,少監督

《一流的教養》中說:父母指出孩子的錯誤,會導致孩子產生防禦心理或消極態度。

很多家長會扮演警察的角色,在陪孩子學習時忍不住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會因此學習。

我們忍受不了孩子的一點瑕疵,這個字寫錯了、這段不應該這樣寫、這道題不該這麼算。這些糾正的語言,這些否定孩子的話,往往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已經成為家長的習慣性動作。我們認為糾正錯誤,才能幫助孩子的進步,但是卻沒有收到理想的結果。

開始檢查兒子背誦時,我看著文本,他對著鏡頭,每當他背錯了,我會立即提醒「不對,這裡應該是......」

開始兒子還能坦然接受,後來總是被我打斷,兒子就有了怒氣,「你就知道說這不對,這不行,這個說法也是對的。」

我仔細地查閱文本,兒子背的是另一種表達方式,也不應該算錯。被標準答案固化的我,卻一直沒有走出這種陳舊的思維模式。

有一次,兒子背誦中間出了錯誤,我當即提醒他,並很迅速的把前面一段視頻刪除了。兒子看到自己的成果被我毀壞,拒絕再背誦,哭著跑回房間,關上房門。

作業還沒有完成,這可怎麼辦?我語氣緩和下來,告訴兒子「視頻還可以找回,你背的那一段還算數,媽媽不打斷你了!」兒子才同意繼續背誦。

《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中說,如果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媽媽切記不要因為急於糾錯而打斷孩子,而應等到孩子忙完手裡的事情後再去糾正,並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經過幾次不愉快的經歷之後,發現真的不能太快糾正孩子的錯誤,如果認為孩子背錯了,可以事後詢問孩子是不是錯了。不能直接否定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從書上找答案,討論一番,看他的說法對不對。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孩子也會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後來,我更是採用了更放鬆的方法,給兒子錄製背誦視頻時,我索性圖個清閒,不再看文本,只是打開手機錄像功能,一聲不發,耐心地等他自己背完,這樣的輔助方式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兒子背到中間,感覺自己錯了或者卡殼了,就告訴我把這段視頻刪除,他再重新背。不管是背了一小段還是一大段,只要中間出錯,他也會從頭開始。

有時候,全部背完,他有些拿不准,自己再看看文本,發現錯了,他也會重來,不會嫌麻煩。

《家庭中的52個正面管教工具》中的一段話,讓我感同身受:當孩子不用去承擔家長的責難時,就會把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從而更願意去改正自己的錯誤。即使家長不指出孩子的錯誤,他自己也能進步。

家長陪孩子學習,充當的角色應該是輔助者,不是監督孩子的警察,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他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對錯和家長無關,需要自己把關。

多商量,少命令

《這樣給孩子定規矩,孩子才不會牴觸》中說:粗暴命令的方式,容易形成孩子與父母間的對立,不僅加強孩子對規矩的牴觸情緒,也不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孩子在家上課,肯定會有讓人感到不滿意的地方。沒有按時上課、沒有及時交作業、寫字太潦草,和學校的狀態差距很大,和我們的期望相去甚遠。

於是,我們管理孩子的勁頭又來了,開始給孩子下命令。

你應該、必須:

  • 好好上課!
  • 按時交作業!
  • 寫好字!

否則,你將不能:

  • 再玩手機!
  • 再買喜歡的東西!
  • 不能吃好吃的食物!

但是這些命令下達以後,孩子似乎無動於衷,我行我素,我們並不會看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我們會更加惱火,認為孩子不尊重自己,把自己的話當耳旁風,自己太失敗了,心情一落千丈。再面對孩子時,態度更加粗暴,孩子更加牴觸,甚至會引發可怕的親子大戰。

家庭教育專家盧勤說:與其用命令的方式對孩子指東指西,不如蹲下來和孩子好好說話。

著名教育評論家譚柳青說: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只有對孩子施以「春風化雨」般的教育薰陶,才能得到孩子的正面回應。

很多孩子是吃軟不吃硬的,如果和孩子好好說話,孩子真的能正視自己的問題,願意去改變。

兒子的書寫是最令人頭疼的事情,受到的批評無數,有時候寫的字,真的是太廢眼睛,給老師造成很大困擾。有老師用商量的語氣說「請你體諒一下老師的老眼昏花」,兒子感覺老師沒有批評他,而是尊重他,從心底里體諒老師,在寫這門功課作業時就格外工整。

看到兒子針對不同科目的表現,我嘗試著和兒子進行了溝通。

我問:你為什麼不好好寫字?

兒子說:因為作業太多,寫好了就寫得慢!

我說:你記得以前爸爸給你簽名,你嫌爸爸寫得太潦草看不清的事嗎?你非要讓媽媽給你簽名。

兒子說:記得。

我說:如果你寫的字太飄,老師看不清,也會和你一個感覺呀!

兒子若有所思,我繼續追問:那你以後能好好寫字嗎?

兒子說:能!

用這樣商量的語氣和兒子溝通,他就會心平氣和地接受,繼而也會表現在行動上。只不過孩子持之以恆的能力比較差,需要我們發現不好的苗頭時,及時再和孩子商量一番。

孩子像成人一樣,需要尊重,只有好好說話,多用商量的語氣,少用命令的語氣,溝通會更加舒暢,更容易取得我們想要的效果。

結語

陪孩子宅家學習,大約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家長需要繼續和小神獸並肩作戰。我們肯定希望孩子在家的這段日子,不要落後於人。但是催促、訓斥、命令,往往沒有效果,還會落得兩敗俱傷。不如靜下心來,好好總結一下過去兩個月經驗,多尊重、多輔助、多商量,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快樂的進步。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HQaV3EBnkjnB-0zHE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