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實力坑爹的熊孩子不少見,這兩個熊孩子可是讓家長破費大了。
廣州番禺兩名二年級的男孩最近闖禍了,他們掰掉了小區14輛豪車的車標,有2輛邁巴赫、11輛奔馳,車標擺了一地。
父母對此事處理很積極,在群內承諾全部賠償,這筆花費需要幾十萬,家長也只能認栽了。
同時,父母讓兩個孩子跪地道歉,以示懲罰。雖然熊孩子犯了錯,但是父母積極處理,也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是掰斷車標,有的家長則翻臉不認帳,還說「還是個孩子」。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個熊孩子掰斷並拿走了勞斯萊斯車標,價值24萬,車主要求賠償,孩子父母聽說後特別生氣,嚷著說「小孩子不懂事,一個車標要賠那麼多錢,肯定是想錢想瘋了!」其實豪車的車標真的很值錢。
自己孩子犯了錯,首先要認識錯誤,而不是著急為孩子開脫。
孩子「搞破壞」在所難免,家長要放在心上
看到這兩個熊孩子,不禁想起了一句老話「七歲八歲狗也嫌」,就是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喜歡製造麻煩。記得小時候,總有孩子把地里的莊稼拔出來,父母只能帶著孩子去跟人賠不是。
當孩子搞破壞的時候,大部分父母的反應就是憤怒、為此感到羞恥,教訓孩子一頓,賠禮道歉。但是卻很少有人關心下孩子為啥喜歡搞破壞,只是單純惡作劇嗎?
孩子搞破壞,可能是這些原因:
1、 好奇心太重,有探索世界的願望
學齡期的孩子本來就有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喜歡動手操作,通過親自實踐驗證自己內心的想法。很多家庭的電器、家具都被破壞了,就是孩子在搞研究呢。孩子並不知道東西的貴重與否,只顧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2、 家長關注度不夠,想引起關注
家長們忙於工作,對孩子關注很少,有些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注,不惜通過搞破壞的方式來進行。因為很多家長的表現是,只有當孩子做壞事的時候才會關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則對孩子置之不理。孩子總結出這樣的規律,就會出此下策。
3、 心理受到傷害,想發泄情緒
如果孩子心理受到傷害,會產生報復性行為。在家裡管得太嚴,不敢動手,可能會隨機找一個替代物品發泄情緒。在假期里,家長和孩子因為上網課的事經常鬧得不可開交,孩子有情緒是很普遍的。
4、 看到有人這麼做,模仿行為
看到一篇文章,一個小伙中了短視頻的毒,看到人家拆車標很輕鬆,拍的視頻很火爆,他為了獲取更多的關注,也學著拆,一拆就是十幾個,最後進了派出所。現在孩子都拿著手機,萬一看到這樣的視頻,也忍不住會模仿。
對孩子的教育,絲毫不能放鬆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犯錯無法預防,在犯錯後,一定要認真反思,搞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我們還有哪些不足,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1、滿足孩子好奇心
多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小男孩特別喜歡樂高積木、電子積木、拼圖、物理玩具、科學實驗玩具等等,這些都是開發智力的好玩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部分,讓孩子的手別閒下來。他沒有機會到處亂逛,就不會隨意搞破壞了。孩子也會明白,玩具是用來玩的,其他東西都不能隨便破壞。
2、多關注孩子
父母再忙也不要忘了關注孩子,不管孩子表現好壞,對孩子的關注都是對等的。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多鼓勵,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除了批評還要幫助。
孩子在家這段時間,父母會非常焦慮,批評孩子的時間比較多。要學會接受這個現實,孩子在家才是最安全的,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換做是我們,也未必比孩子做的好。
3、幫助孩子減少誘惑
現在短視頻非常火爆,孩子一不小心就看到一些破壞性的、危險的視頻,這些我們可能無力阻止,只能減少孩子的接觸機會,讓孩子少看或者不看這樣的視頻。視頻的推薦也是有選擇性的,多讓孩子看學習有關的視頻,看到這類不好的視頻,可以不喜歡,以後就不容易出現了。當然,最好的方法是不允許孩子看短視頻內容,有很多孩子也可以做到。
結語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是批評、懲罰了事,而是分析內在原因,從根本上減少孩子再次犯錯的機會。孩子少犯錯,家長也少操心。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