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第一書記的扶貧路

2020-03-06     微阿壩

胡偉 唐銳

黑水縣知木林鄉二木林村位於海拔2700米的高半山,2014年被識別為省級貧困村,2017年實現摘帽。為了鞏固脫貧成果,不讓一戶脫貧戶返貧,黑水縣紀委監委機關幹部周發楊被派駐二木林村任第一書記,通過深入走訪調研,理清了發展思路。

3月5日,記者在二木林村看到周發揚時,他正在村裡做著春耕生產和疫情防控的宣傳工作。

「雖然現在是防疫的關鍵時期,但是我們村主抓的是農業產業,所以春耕生產一刻也不能落下。」周發揚介紹,依託黑水縣溝域經濟,我們在村上因地制宜發展黑水中蜂種蜂、藏香豬、土豆等農畜產品,引導鼓勵村民進一步做大產業規模。

據了解,當地村民受傳統思想影響,最開始二木林村在擴大產業規模的過程中,工作推進相對緩慢、工作難做,但周發楊始終相信,只有依託高半山獨特的資源優勢,發展溝域經濟,才是二木林村百姓致富的必由之路。

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周發揚第一步做的就是選典型,找大戶,通過引領帶動,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實惠。

孔勇就是周發揚找到的典型大戶,他是黑水縣二木林村人,2012年中專畢業後在成都等地的大型養殖場工作了幾年,學到本領後,於2018年帶上20多萬元積蓄毅然決定返鄉搞養殖。

在高半山搞養殖,水電等基礎設施讓孔勇犯了難,周發楊得知後,第一時間和縣鄉兩級進行溝通協調,孔勇的養殖場建起來了,去年養了藏香豬36頭,今年預計發展的300餘頭。

我在養豬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都是周書記解決的。」孔勇笑著說,村民看在眼裡,都開始使勁發展自己的產業。二木林村的農特產品有蜂蜜、土豆、大蒜、核桃等,隨著農產品的產量提高,銷路又成為了問題。

村民急,村幹部急,周發楊看在眼裡更著急。為此,他通過東西扶貧協作和對口援建,想著把這些農特產品賣到更遠。

經過周發揚的努力,二木林村的農特產品在彭州市的旅遊小鎮設立農產品專櫃,並抓住海寧、桐鄉援建黑水契機,將蜂蜜銷往浙江,周發揚告訴記者,通過這些銷路,全村實現銷售額30多萬元,戶均增收2000餘元。

同時,周發揚在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資源的同時,還積極發動身邊的親戚朋友,藉助各種展銷機會推廣宣傳二木林村的農特產品,拓寬銷售渠道。2019年,在周發楊等村幹部的帶領下,二木林村人均收入達到12269餘元,貧困戶人均收入8479,出產的各類農特產品從「賣不出」變成了「不愁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c3TuHABjYh_GJGVvL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