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的,澳門也會有,設立證交所方案已呈報中央

2019-10-18     水皮雜談

無風不起浪。

近日,澳門要創建證券交易所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

之前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一開始就提出了要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

今年4月份,澳門金管局對外表示,為配合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在對這個計劃進行可行性研究。

10月12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出席「第八屆嶺南論壇」表示,已經向中央呈報了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希望能把澳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希望在澳門回歸20周年的禮單中出現一個新的交易所,也就是2019年12月20日那一天。

從這些進展來看,澳門交易所的設立正在一步一步的落實中。

為何要建澳門交易所?

那麼,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有深交所,香港有港交所,為什麼還要建澳門證券交易所呢?

一方面,何曉軍表示上交所和深交所不能完全滿足需求。目前廣東有4.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但只有600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數量只占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1.8%。

另外一方面,是澳門經濟發展所需。大家都知道,澳門的經濟支柱是旅遊業和博彩業,經濟結構單一。近年來隨著特定的政策限定,以及新娛樂設施的落成,澳門博彩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再加上2022年博彩牌照將會重新洗牌。所以,拓展非博彩領域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對此,建立證券交易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剛好澳門又處在一個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好位置,所以《綱要》提出了要支持澳門發展特色金融業務,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證券市場的構想。

對深、港交所有影響嗎?

這樣一來,大家也會有疑問,那就是澳門設立證交所對港交所、深交所會不會有影響?

其實,影響多多少少會有一點點,畢竟會形成一些競爭,但是影響不會太大。雖然都是交易所,但是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深交所是針對內地企業的境內融資;港交所是滿足內地企業和國際企業的融資需求,是國際自由金融中心;而澳門證交所短期內是專注於債券融資服務,並且是以人民幣計價,更傾向於人民幣離岸服務。未來也可能會發展股票市場,但是根據現在澳門對外經濟發展來看,更多的是吸引歐洲企業。在定位上,澳門證交所與港交所、深交所不同,它會有「錯位發展」。

當然,在水皮看來,最大的不同在於這麼一個類似香港的澳門,建立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一方面,這是離岸人民幣,也是人民幣走向國際的一個方式和重要路徑,有助於人民幣早一點被世界接受;另外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也會是對外開放「走出去」「引進來」的一個重要工作部署。基於香港目前的局勢,形成一定的港澳競爭是沒有壞處的。

此外,一旦未來在納斯達克碰到問題,澳門這樣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交易所,一定程度上會成為中國那些在國外掛牌企業的備胎場所。

一般來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想,站在這個高度來看的話,可能會更加透徹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a943m0BMH2_cNUgT1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