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渡劫,陳峰的危機與轉機

2020-02-29     水皮雜談

財富八卦,八卦財富,財富人物,我們今天關注海航的創始人陳峰。

2020年中國最悲催的企業家


陳峰,恐怕是2020年中國最悲催的企業家。他既是海航的創始人,又是海航董事局主席,當初和王健一起創辦了海航,把海航做成了全國的第四大航空公司。

但是由於後期戰略和思路的變化,陳峰跟王健一度分道揚鑣,那麼陳峰退居幕後,海航由王健主導。

王健給海航的定位就是跳出航空業,要大做金融和科技。當然,做金融和科技來錢快,但燒錢也快,所以加槓桿就加的非常大,槓桿加到最大的時候,海航有一萬多億的槓桿,涉及的領域就很廣了。

在海外一個勁兒的買買買,不光買機場,買航空公司,買租賃公司,買電子產品的分發,甚至一度買成了德意志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涉足旅遊,文化,金融,科技等很多方面。


但問題就在於,在海外併購的這些資產,當時的價格都不低。那麼,2017年以後,大家也都知道,國家層面上對企業的海外投資進行了整頓。海航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當然也在其中,但是海航並沒有停步,沒有像萬達、復星那樣,儘快的收縮調整,還在持續地擴張。最後,走上不歸路。

事情也非常湊巧,當年王健又在法國旅遊的時候,失足墜亡,那麼海航的擔子不可避免的,又重新回到了陳峰頭上,等於陳峰已經退居二線多年後,不得已又重新披掛上陣,來收拾這個殘局。

誰能讓海航再次飛翔

儘管陳峰的策略是對的,就是緊急瘦身,從七大主業回歸兩大主業,最終回到航空這個主業上來。

但是最佳的瘦身時機,實際上已經錯過了,畢竟時間不等人。其實,最好的時機恐怕就是2017年,但既然已經錯過了,那實際上就無能為力了。到2018年、2019年,海航要處置資產的時候,已經困難重重,不是它不想處置,而是很難處置,在方方面面的幫助之下,才處置了三千多億,那麼現在還有七千多億的債務等待著海航歸還。


本來2020年就是一個非常難過的年份,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要處理資產是很難的,偏偏現在又碰到了武漢新冠肺炎的這個疫情,這樣一來隨著方方面面處在緊急狀態,整個運輸業、整個航空業實際上是一個突然的打擊。

所以,這個時候像海航這樣的公司出現休克,也就難免了。

留給陳峰的時間實際上本來就不多,那麼現在看來是更加窘迫了,多多少少有點回天乏力的味道。

這對於陳峰來講,未必是壞事;對於海航來講,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僅靠海航自身的力量和陳峰的力量,要擺脫現在的困境實在是太難了。

如果說,有政府方面能夠出面,能夠整體的謀劃,也許對於海航資產的保全,未必是一件壞事。這樣能夠讓海航的價值最大化,既保住了它的優質資產,同時也能儘可能的處理一些債務,幫助海航這個國際上已經樹立了很好品牌的航空公司,重新飛翔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ACrkHABgx9BqZZIv98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