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秘!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2020-03-26     水皮雜談

真是謎一樣的行為!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國家的民眾開始了搶購和囤貨。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讓「歪果仁」摩拳擦掌、甚至「大打出手」的,不是口罩也不是泡麵,而是廁紙。

根據澳洲網的報道,澳大利亞「搶紙大戰」引發的打架事件越來越多,甚至有一家報紙還專門多印了八頁空白頁,分好切割線,給讀者特殊情況下「應急」使用。報社稱,這份報紙比平時的銷量要好。

更有意思的是,不只澳大利亞,日本、美國、新加坡、英國,最近都有顧客掃空廁紙貨架的報道。美國紐波特市警方甚至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請求市民不要再因為沒有衛生紙而撥打911緊急救助電話,並列舉歷史上人們解決「衛生紙短缺」的方法。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大家要搶購廁紙,這種一不能吃、二不能救命、三還占地方的東西呢?

過度的恐懼引發搶購潮

這就要回到本次「廁紙搶購潮」最早出現的兩個地方,日本和中國香港。

這兩個地方的居民,都曾因社交媒體上傳言,疫情期間中國內地造紙廠停工、廁紙供應不足,而引起搶購。儘管日本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多次闢謠,仍無法阻止民眾的「廁紙搶購潮」。

日本的銷售信息就顯示,廁紙、廚紙、尿布等衛生用品的銷量,在2月28日達到一個月來的最高峰,為日常的5到7倍。而2月份正好是新冠肺炎在中國、日本、韓國擴散之時。

那麼,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當人們過度恐懼的時候,會觸發自我肯定的需求,驅使人們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比如購買一年量的廁紙,它淹沒了人們不需要這麼做的常識。而「當人們看到別人都在搶購某種商品時,總覺得這裡面必有其原因,生怕自己錯過。」就會跟風搶購,由此一傳百,百傳千。

類似的事件,早在40多年前的日本就發生過一次。當時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許多已開發國家出現經濟衰退,日本通商產業大臣在一次公開場合上,單純地呼籲大家節約用紙,結果卻在民間引起了紙短缺的恐慌,以致全國上下開始囤積廁紙。

估計是當時的記憶太深刻,以致於到現在日本人還有「遇災囤紙」的消費行為。

這只是一陣風

另外,廁紙作為一個日用消耗品,是每個人的剛需,沒有人可以承受失去它的恐懼。

根據統計,2019年全球生活用紙產品收入約2540億美元。其中,這次因搶廁紙而出名的日本、澳大利亞、美國、英國都是全球排名前五的廁紙消耗大國,美國以人均每年141卷位居榜首。

然而,就是這樣的必需品,一般的大賣場是不會準備足夠多的存貨。因為這類日常用品的周轉率較高,也就是賣場進貨入庫到賣出的周期很短。在這種情況下,商場不會浪費掉太多的倉庫空間,去存放大量的廁紙,只是需要滿足日常的商品周轉率就足夠。

所以,在2019年英國脫歐時,就有機構預測,英國全國商場內的廁紙存貨,僅夠全國人民使用一天。所以,在極端的情況下,廁紙還是很容易「被搶空」的。

但,無論如何,廁紙只是廁紙,現在的搶購,只是一陣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OpaFnEBfwtFQPkdht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