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時,西方國家都在做什麼?清華教授:明亡本來不應該發生

2021-03-15     今日生活視角

原標題:明朝滅亡時,西方國家都在做什麼?清華教授:明亡本來不應該發生

網上關於唐明之爭一直都沒有結論,喜歡唐朝的人認為盛唐風華,才是漢族文化最巔峰的瑰寶;而崇拜明朝的人則認為:「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後來有人將其總結為:「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僅顯示出了大明王朝的大國風範,而且也表達了後人對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的追思。

明朝滅亡時,西方國家都在做什麼?清華教授:明亡本來不應該發生。

第一、明朝覆亡,科技落幕

有人說明朝亡於大順農民起義,闖王李自成入京之後,存續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土崩瓦解。明朝最後一位帝王崇禎帝弔死煤山,至此世間再無大明。

但史學家公認1644年清兵入關,才使得大明風華失去顏色,至此華夏大地開啟了滿清統治的歷史。

大明王朝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集政治、科技、文化、經濟為一體,並無比燦爛的大時代。當時已經出現了微積分的雛形,萬有引力也開始萌芽,而大明將士們也配備了火器裝備,可以堪稱這個世界強國。

但當明朝滅亡之後,這一切都戛然而止,最突出的表現這就是武器裝備,從先進的火器時代重新回到冷兵器。

以至於晚清時期在面對西方列強的熱兵器時,簡直成了不堪一擊的弱旅。殊不知明朝中後期就已經造出了子彈,但卻並沒有被清朝採用。

第二、西方國家的發展之路

那麼當明朝了覆亡之後,世界各國都在做什麼呢?說起來一定會讓大家痛心疾首,因為就在明朝衰落並覆亡之際,世界上其他各國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就拿當時的英國來說,在1688年光榮革命爆發之後,英國開始邁上了嶄新的發展道路。尤其是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讓英國從此走上了一條崛起、擴張之路;

而彼時的俄羅斯也開始加緊了擴張步伐,最終攫取了烏克蘭的大量土地而快速崛起;同時,從1618-1648年將近30年的時間裡,德意志民族意識覺醒。

羅馬帝國與德意志,以及瑞典、丹麥、法國等,一直都處於戰爭之中。可見當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明朝覆亡之際,西方國家都表現出了積極發展的特質,當世界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時,那些不適應時代發展的王朝必將要被淘汰。

清華大學教授李伯重說:「明清易代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明亡五十年前的萬曆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之一,緊隨這個繁榮時期而來的是明朝滅亡,這確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為啥會有巨大的差異性呢?原因就在於清朝建立之後,我國科技發展曾一度處於停滯狀態,而歐洲科技卻日新月異,尤其是在頻繁的戰爭中,武器裝備開始走入科技化,整個歐洲以都以一種飛一般的速度快速膨脹。

據史料記載,明萬曆年間類似於唐朝的玄宗時代,可以稱得上是享譽世界的鼎盛時期,但是在繁華落幕之後卻逐漸走向衰亡。

而明朝的衰亡原因是綜合性的,除了內部各族矛盾激增,農民和朝廷之間的矛盾也與日俱增。再加上當時吏治的腐敗,以及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再加上建州女真的不斷攻伐,才導致大明這台國家機器轟然倒下。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明朝的衰敗早已經是紮根已久,只能一個時間就會一觸即發,最終成為了壓倒大魚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明太祖朱元璋打垮元朝建立大明之後,一直到末帝崇禎一共有16位皇帝。縱觀明朝的, 不同的統治時期,都可以發現有很多皇帝一直都處於「病態」,或許這才是影響明朝發展的一個癥結所在。

明朝作為我國歷史上實力最強大的王朝之一,它的滅亡讓很多史學家都表示不可思議,甚至認為如果李自成沒有攻入北京,那麼明朝國祚還能延續一百年。

結 語

現在有很多無腦的「明吹」,一股腦的認為明朝才是中國最強大的王朝,殊不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才是歷史上最值得懷念的王朝。

而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有驅除韃虜之功,但是卻並沒有教會子孫如何治國,故此明朝的滅亡也具有必然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26CM3gB9EJ7ZLmJqs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