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兩次奪走韓信的兵權,韓信為什麼不反抗

2021-06-13     今日生活視角

原標題:劉邦兩次奪走韓信的兵權,韓信為什麼不反抗

歷史上,韓信,項羽和劉邦被稱為「初漢三傑」。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故事早已為人所知。劉邦和項羽爭奪世界。最終,劉邦更勝一籌,迫使項羽烏江自盡,劉邦打敗項羽,韓信有很大的功勞。然而,這樣一位擁有強大力量和高超武功的名將卻讓劉邦一次又一次地奪取了兵權。

我們知道士兵一般只服從指揮官的指揮。韓信是總司令,劉邦是韓信的領袖。他可以自由出入軍營並不奇怪,但他多次奪取韓信的軍事權力。這難道不會使韓信造反嗎?

其實這個想法是被現在的古裝劇誤導了。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皇帝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國家的軍隊,不能將兵權把握在自己的手上,那麼將軍想造反,皇帝就只能束手無策。國家怎麼可能和平?

為了防止元帥權力過大,朝廷會指定一些規則,首先,並不是擁有兵符就能控制軍隊。受一些現代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常常認為,在古代,兵符代表了統領軍隊的力量,但事實並非如此。

當時兵權和指揮兵權是分開的。當一個將軍不去打仗時,他沒有實質性的權利。他們最多只訓練。他們只能在戰爭中召喚士兵。

韓信是第一軍的將軍,所以他手裡會有一個令牌,但是劉邦在戰後奪取了他的軍事權力。當時,韓信在軍隊中指揮能力最弱。他沒有能力調動軍隊抵抗。即使他對奪取軍權不滿,也只能接受。

此外,不僅在軍事權力方面缺乏自由,韓信也受到了許多限制,朝廷會派一名監軍來監管他。

監軍通常是一個很輕鬆的職位,只要監督軍隊,其他什麼都不負責。平時沒有什麼權力,但是如果將軍們有不良想法,監軍可以隨時就地處決。韓信周圍一定有一個監軍,如果韓信對劉邦奪權不滿,監工可以隨時處決他。

更何況將軍出去打仗,他的家人要和皇帝在一起。這是因為皇帝用他們的家人來威脅那些將領,如果他們對皇帝不滿或者有其他想法,他們的家人就會遇害。

事實上,從韓信後來的事跡可以看出,韓信的確有向劉邦邀功的心思。但是如果他想反抗劉邦,他真的沒有這個想法。他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的處境。即使他有武功,在劉邦手下是最好的選擇。

追根溯源,韓信軍隊仍是劉邦的,劉邦隨時可以奪走的軍事力量。沒必要花大力氣去爭取指揮權。更重要的是,如果劉邦想要,韓信一定會給。韓信無意反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1883513_1150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