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了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

2021-06-14     今日生活視角

原標題:曹操殺了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懟的一句話成為名句

導語:東漢末年,三國鼎立,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謀臣、名將,無數豪傑像一顆顆璀璨的星星在歷史的長河裡閃耀。大浪淘沙,並非所有的才子都能成功並留下美名,今天要講的這位,他很有才華,但大家說到這個人,通常都是把他當作反面形象。

例如我們大家都學過的小學課文《楊修之死》,裡面的楊修就是典型的反面人物,他性格浮誇,不懂得收斂鋒芒,行事欠考慮,不分場合,不分對象地展現自己的聰明,最終惹怒了曹操,落得個被殺的結局。可見有才華還不夠,各方面的修為都得好。

楊修屬於贏在起跑線上的人,他出身官宦之家,是正兒八經的弘農楊氏的後人。楊修的祖父是楊震,父親是楊彪,官居太尉,楊修本人自小就顯示出了他的聰明才智,並且很好學,很有才能,曹操都很欣賞他。就是這樣一個先天條件好,後天又努力的人,照理說應該擁有很好的發展才對,但他自己把自己毀了。

初入仕途,一切都很順利,不到二十歲的楊修,處理起公務來井井有條,曹操很喜歡,讓他做了主簿,負責內務、外交,大家都很看好他。楊修也確實跟著曹操效力了二十幾年,然而在楊修四十五歲那年,曹操下令處死楊修。

曹操給楊修的罪名是泄露軍機,拉幫結派。泄露軍機應該指的是「雞肋」事件,拉幫結派指的是參與奪嫡的事。據說,曹操在下令處死楊修之前,還跑到楊修的父親那裡告狀:你的好兒子,仗著你這個厲害的父親,根本就不跟我同心,我恨死他了。

楊修死後,曹操似乎還不解恨。一天偶遇了楊彪,見到楊彪十分消瘦,曹操假惺惺地問:你怎麼變得這麼瘦?楊彪無意與曹操爭辯,只是說:我沒有金日磾這麼有先見之明,只是如一頭老牛般懷念死去的小牛犢。楊彪說這話時沉浸在自己的悲傷里,不曾想這句話被後世之人廣為傳頌。

從曹操和楊彪的這些言論,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楊修是不是冤死的,曹操是不是殺害無辜了?我們繼續往下看,就會發現楊修是自己作死。楊彪說自己沒有金日磾的先見之明,金日磾做了什麼這麼有先見之明呢,他殺了自己的兒子。所以可以推測,楊修之死是他自己做錯了什麼,而非曹操的過錯。

正是因為心中無愧,曹操碰見楊彪的時候才會這樣問他。要知道,弘農楊家的實力很強,曹操雖然是宰相,但也沒必要給自己找麻煩去得罪楊家。青年才俊楊修本該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為什麼最終落得個被斬首的下場呢?

楊修的家族,屬於統治階層的,父親這邊的幾代都是高官權貴,母親是袁家的,是的,就是袁術、袁紹這一家族的,顯而易見,楊修的政治路線走的是豪門望族這條路的。曹操呢,他喜歡法家的理念,喜歡網羅寒門出身的有才之人。因此,在政治理念上,楊修和老闆曹操的是截然不同的。

曹操挾持漢獻帝大做文章,楊彪則堅持維護漢獻帝,在這一點上,兩個人是死對頭。曹操一開始肯定也是想爭取楊家的支持的,不然也不會把楊修收歸麾下,但很顯然,曹操沒有成功,不管是楊修,還是楊彪,和曹操都不是一路的,這是政治層面的對立。

除了政治層面的對立,楊修這個人本身也是有問題的,他仗著自己有才華,非常孤傲、自大,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做了不該做的事:參與了曹丕和曹植的爭鬥中。偏偏楊修選人的眼光也不怎麼樣,選了曹植。曹植自然是有才華的,但他不適合從政。

除了前文提到的這兩點,楊修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喜歡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喜歡揣測老闆並不想說出口的一些心思。喜歡揣測也沒關係,但楊修還是個大嘴巴,四處去說,甚至涉及到軍機的事情,也毫無遮攔大肆宣揚,以顯示自己有多厲害。

這樣的人,曹操不殺他才怪。身為曹操的謀臣,一點保密意識都沒有,跟個大媽似的,心裡藏不住話,四處去說,楊修的死,只能說是自己咎由自取了。「雞肋」的故事和「一盒酥」的故事就很能說明楊修以上的特點,愛顯擺,結果把自己作死了。

結語:

綜上所述,楊修在政治理念上和老闆不同,喜歡炫耀自己的聰明,想到了就說出來,絲毫不考慮這些內容是否需要保密,越權參與了不該參與的事情,這些都是致命的錯誤。曹操一忍再忍,最後終於忍無可忍殺了楊修。楊彪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錯,但舔犢情深,他的一句感嘆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2019809_1150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