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羅振宇的一句話,讓我對他圈粉了

2019-12-27     旅行祈禱愛

昨晚看《奇葩說》最大的感悟來自羅振宇的一句話:如果現在不按照你想的去活,那麼你就有可能按照你活的去想。

這句話太震撼了。



之前在《奇葩說》看到羅振宇時,他的觀點非常受用,包括也聽過很多他的其他演講,但是這一季,說實話,剛開始幾期覺得他變油膩了,而直到昨晚的一期,當他開始走心的時候,那個他又回來了。

是啊,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高品質,積極向上,健康,英語好,財務健康。而我是怎麼做的?買一件衣服都糾結半天,覺得太貴,覺得自己的住處太小了,而很多衣服明明不喜歡了,穿不了了,仍然不捨得斷舍離。

是啊,當你沒有按照你想的去活的時候,確實就會按照你活的去想。

如果現在不按照你想的去活,那麼你就有可能按照你活的去想。我深深覺得這句話背後的哲學意義是,要活得有眼界。

我生長在河北的農村,上小學的時候,能想像到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甚至上了初中,老師上課時講其城市這個詞時,都有同學說我們縣城的名字。

那時候資源有限,眼界是什麼東西沒人知道。

我很感激六年級那年,來我們學校實習的老師,他師範畢業,只比我們大6歲,他邀請我們到他的辦公室去玩,他的辦公室里都是寶藏,我們翻著他訂閱的《讀者》,翻著他的畢業相冊,有秦皇島的海,有荷蘭的鬱金香,有他參加跑步比賽的獎牌,牛是我第一次在腦子裡種下了想去看海的種子,第一次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終於上了大學,我非常慶幸自己讀的是新聞傳媒,大學四年,我學會了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所以當很多和我一起長大的髮小選擇留在家鄉,在縣城買車買房,過起與世無爭的小日子的時候,我選擇獨身來到大城市。

他們在老家確實衣食無憂,沒有租房的壓力,不用忍受孤獨,親戚朋友都在身邊。

而大城市的我,可以周末看展,看戲,出租屋走20分鐘就是電影院,可以city walks,各種插花,品茶,飲酒,舞蹈唱歌,只要我想,總有豐富的活動。

周末就可以到江南的某個小城來個短途旅行,請個年假,還可以錯峰出國旅行。

這就是大城市帶給我的眼界。

衣食無憂叫活著,活得精彩才叫生活。

我曾經想像過這樣的生活,於是一直努力,所以實現了。

也有很多人想像過去旅行,去看偶像的演唱會,甚至只是到大城市看看,但他們只是想想而已。

不停地給自己找藉口,我沒錢,孩子需要照顧,我沒時間,最終,生活里就只剩下柴米油鹽。

因為他們沒有像想的那樣活,所以只能像活得那樣想。

讓我想起一部我非常喜歡的電影,曾經寫過很多次《美食 祈禱 戀愛》。女主角在旁人看來是如此成功和完美,在美國嫁了一個中產,自己是個作家。衣食無憂。可是她卻說,感覺不到生活的激情,感覺不到生活的意義。

如若她向此時的自己妥協,不再尋找激情,不再追求意義,而是選擇安於當下,按部就班,過著寫書、和老公相對無言的生活,她的人生也不過會和任何一個普通人一樣,平平淡淡。

然而她沒有。她選擇在30多歲或許快40的年紀打破了程式化的生活,離婚,甚至直接離開了那座城市。到巴厘島,到印度,到義大利,尋找想要找到的那個自己。

這是一部非常美的電影,優美的風景,讓人隔著螢幕都心動的美食,還有冷不丁就給你帶來人生的啟發的金句。

結局非常動人,女主角不僅找到了人生的自己,激情,甚至遇到了新的愛情。

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

有時候我會想,平平凡凡,平平淡淡,並沒有什麼不好,蔡康永也曾講到,人生要追求的不是快樂,而是平靜。

只要你的內心是平靜的,接受此時的自己的,那麼大可以安然地活在當下。

同時,如果當你沒有辦法說服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的時候,不妨嘗試著問問自己,

我是怎麼想的?

然後按照你想的那樣去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w0TSW8BMH2_cNUg6d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