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不值錢,網紅主播卻身價過億!這就是資本造出的世界?

2019-07-29     水皮雜談

財富八卦,八卦財富,財富人物,今天我們關注陳少傑,一個與王思聰糾葛5年的男人。

相聲界有句行話,叫做「平地摳餅,對面拿賊」,講的是一種混江湖的能力。而這八個字呢,也是鬥魚創始人陳少傑在社交平台上的簽名。

一般來說,社交簽名很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性格。那麼,1984出生的陳少傑,相比於陳歐、王思聰這類精英式的80後創業者來說,身上的江湖氣息確實很濃厚。

踩著A站,做起「鬥魚」

他在直播里說,自己是高中文憑,大學上了一年就輟學了。退學後進入一家遊戲公司,一年的時間掌握了原始碼。之後要求漲薪,結果老闆沒答應,就和同事「攜碼潛逃」,開始創業,研發了「掌門人」遊戲對戰平台。

所幸「掌門人」效果不錯,上線一年註冊用戶達到450萬。2009年,年僅25歲的陳少傑把「掌門人」賣給盛大,賺到第一桶金,他也成了盛大杭州邊鋒武漢分公司的總經理。而在杭州邊鋒的日子,可以說是陳少傑逆襲的起點。

2010年,由於看到了二次元市場的潛力,陳少傑極力說服杭州邊鋒,和他一起買下了被稱為「中國第一家彈幕視頻網站」的A站。

當時的A站雖然有大批的用戶,但是變現能力有限,常年受到盈利的困擾。為了改變現狀,2013年陳少傑在A站孵化出「生放送」直播欄目——這是國內最早的遊戲直播平台,也是鬥魚的前身,短時間用戶規模達到10萬。

鬥魚的獨立,一場精彩的戲

2014年初,陳少傑將「生放送」直播正式更名為鬥魚TV!有意思的是,「鬥魚」這個名字,其實是陳少傑和B站創始人陳睿想出來的。

讓大家更加想不到的是,2013年IDG找到陳少傑希望投資A站,但最後被陳少傑引薦到了B站的陳睿那裡。因為當時陳少傑已經決定要賣掉難以商業化的A站,將「生放送」直播欄目分離出來,自己單幹。所以,之後當B站的陳睿拿著IDG的錢,來合併A站時,陳少傑並沒有拒絕,問題是,杭州邊鋒不同意!

根據當時A站站長的說法,陳少傑為了讓邊鋒妥協,用了曾經的「老套路」:以刪光A站資料庫做威脅,弄得杭州邊鋒不得不同意。就在這時,又一個投資人出現了,奧飛動漫董事長蔡冬青。

蔡老闆找到陳少傑,提出要收購A站。當時他們具體怎麼談的,我們不知道,但最後的結果是A站、B站沒合併,蔡老闆「爆冷」成了A站新老闆。而蔡老闆「上位」之後,「生放送」欄目順順利利地從A站獨立出來,變成了鬥魚TV,他還給了陳少傑2000萬元,做為他對鬥魚的天使投資。

在鬥魚正式上線後,A站站長離職,他在微博上留下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網際網路圈永遠不缺,利用信息不對稱玩投機倒把遊戲的商人」。那麼,他說的那個商人是誰呢?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

王思聰的青睞,帶來流量和名氣

但是,不管如何,這齣大戲已經塵埃落定,屬於鬥魚的時代正式開啟。

在鬥魚出現之前,直播行業的玩法是主播賺多賺少一切靠自己,但是鬥魚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現狀,簽約金的概念開始出現在遊戲直播行業當中,除了用戶打賞的分成,主播們還可以領到一份固定的工資,而且價格不菲。

這種「燒錢」的玩法使得鬥魚僅上線一個月,陳少傑就將蔡老闆給的2000萬,花的只剩下500萬,大多數都用在了簽約主播上。但這只是開始,之後最激烈的時候,鬥魚一個月內從其他平台挖了六名主播,總費用超過6000萬。

陳少傑這種兇猛的作風讓業內震驚,有人因此評價他為「妖人」。但這時候的陳少傑還只是小打小鬧,對於整個直播行業,對於業內「老大哥」YY遊戲直播,也就是虎牙的前身,沒有帶來任何的影響。

直到2014年8月,亞馬遜花近10億美元收購一家美國遊戲直播平台,給了資本圈一個啟示,紅杉資本立即對剛成立不久的鬥魚進行了A輪投資。

同時,「國民老公」王思聰在鬥魚上註冊自己的直播間,進行直播,給鬥魚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名氣。不過,隨著2015年王思聰成立熊貓直播,這種蜜月期就結束了。

為誰做了嫁衣?

熊貓直播之後,龍珠直播、全民直播相繼入局,更名「虎牙」的YY直播重新振作,一夜之間鬥魚成了眾矢之的。再加上,主播的價格水漲船高,資金問題成了鬥魚的大問題。2015年下半年,一貫大手筆的陳少傑,被爆出欠薪的傳聞。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一向比較聰明的陳少傑,想搭上騰訊這位「大金主」。於是,他找到了紅杉資本的人,通過紅杉資本的牽線,鬥魚在2016年初拿到了騰訊領投、紅杉跟投的1億美元B輪融資。之後的2017年、2018年,騰訊每年都會給鬥魚大筆的投資。

可以說,鬥魚靠著騰訊走過了資本寒冬,扛過了行業「破產潮」。現在它上市了,贏家當然不只是陳少傑啊。大家有所不知,在國內的遊戲直播領域,沒有BAT,只有騰訊一家。

因為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遊戲直播領域最大的兩個巨頭是虎牙和鬥魚。那麼,鬥魚的大股東是騰訊,占股43.1%。虎牙雖然未被騰訊控股,但在2018年去美國上市之前,騰訊就給了它4.6億美元的投資,條件就是騰訊可以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隨時購股把投票權提至50.1%。

所以說,不管鬥魚、虎牙誰當這個領域的老大,最後贏的是騰訊!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是,騰訊怎麼收場?鬥魚過去三年虧損近23億元,上市後的虎牙2018年虧損19.4億元。儘管2019年一季度,虎牙宣稱凈利潤6346萬元,鬥魚宣稱凈利潤1815萬元,但也只不過是從巨額虧損跨越到小幅度盈利,更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這裡的鴻溝恐怕不容易填平。

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資本市場的散戶們買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Om-RGwB8g2yegNDot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