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那個亂世的年代,新思想和封建迷信碰撞出火花,以至於出現了許多才子佳人和有識之士。
一如惹人羨慕的才女林徽因和梁思成,又如徐志摩和陸小曼,這些人雖身處這動盪的年代,但心懷熱忱,才子們個個英俊帥氣,佳人們更是容貌與才華並重,在他們筆下創造出許多的文學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如《你是人間四月天》。
思想活躍的民國時代,更造就了諸多愛情故事,如果說張愛玲被胡蘭成這個渣男騙愛一生是她的悲哀,那麼著名收藏家張伯駒與夫人潘素的琴瑟和鳴便不免惹人羨慕。
談起張伯駒,在眾人眼中,似乎他並沒有其夫人潘素有名,但他卻是容貌出眾,是民國四大才子之一,他是著名的書畫收藏家,手中握著有著「中華第一帖貼」美譽的《平復帖》和《游春圖》等諸多真跡,價值千億。
他與夫人潘素一生恩愛一雙人,將所擁有價值千億的收藏盡數捐給國家,還珠於民,卻與夫人生活清貧,年邁病危想住一間單間病房,卻被醫生嚴詞拒絕,他不驕不躁,他淡泊名利,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01不愛兵不愛錢
張伯駒,原名張家騏,1898年出生,家底斐然,他的父親是清末北洋大臣張鎮芳的弟弟張錦芳,但從小就被伯父張鎮芳養在身邊,是袁世凱的表侄,與袁家和皇族有著密切的聯繫。
張伯駒天資聰慧,7歲入私塾,9歲寫詩,號稱能背誦整本的《古文觀止》,從小就被人們看作「神童」,1912年隨張鎮芳去了河南開封,之後便一直在此。因其長相出眾,眉清目秀,與張學良、袁克文、溥侗並稱民國四大才子。
從小,張伯駒就便在各方面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畢業於袁世凱混成模範騎兵科的張伯駒開始軍營生活,曾在吳佩孚,張作霖等人旗下任職,除了善於用兵,張伯駒還算的上商界高手,曾在鹽業銀行多處任職。
民國三十六年,張伯駒還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參加多項遊行示威活動。橫跨軍界、商界,參加愛國行動,張伯駒始終有著一顆報效國家的心。
除此之外,張伯駒還有其他的愛好,其中一項便是收藏,而這一愛好也基本上是大眾對於張伯駒最重要的印象,而確實張伯駒在收藏上的成就要高得多。
02喜愛字畫
搞收藏的人基本上有些共同點,一是有錢二是有權。張伯駒因其家底殷實,再加上和愛新覺羅家有著關係,錢和權他都有,自然而然的一些名家收藏不在話下,對這些字畫什麼的也懂得比常人多,再加上看得多了,自然而然的有了鑑別能力。
張伯駒手中有諸多名家收藏,數不勝數,而這其中最知名的應該是《平復帖》和《游春圖》。眾人只知這兩幅字畫在張家,但不知道,當時這兩幅字畫也是輾轉才來到張伯駒手中。
《平復帖》本來是在溥儒手中的,袁世凱掌權後,皇族逐漸沒了權勢,在這亂世之中,他也只能趨炎附勢,再加上侵略者的入侵和軍閥的瓜分,溥儒動起了手中字畫的歪念,聽聞他要賣給日本人,張伯駒第一個不答應。
想到如此絕妙的藏品絕不可落入侵略者手中,張伯駒便想要和溥儒談談,但溥儒開價20萬大洋,這是張伯駒承擔不起的,但他看準溥儒急需要錢,以4萬大洋拿下了這幅字畫,但也因此得罪了日本人,還被關到了著名的特務組織76號監獄長達8個月,但就算如此,他也告訴家裡人絕不可動這幅字畫。
《游春圖》也是張伯駒從外國人手中搶下來的,他聽聞外國人在打這幅字畫的主意,便提前將自己家中資產變賣,用240兩黃金將這幅現存最古老的畫卷保存了下來,沒讓這「國寶中的國寶」落入外人之手。
新中國成立前,張伯駒與其他幾位畫家一同為故宮文物擔任鑑定員一職,阻止了中國文物外流,有力保護了這些稀世珍寶,他甚至用自己的錢倒貼也要繼續。
1956年,張伯駒將《平復帖》、《道服贊》等8件藏品無條件贈與故宮博物館,只單單地接受了一張茅盾親筆寫的褒獎文。調任吉林省博物館,他又無條件將自己手中幾十件藏品捐給博物館,張伯駒的一生收藏品大約100多件,每件都是極品,總價值千億有餘。
他喜愛收藏,只要是入得了法眼的說什麼都會要,在文物界,可是出了名的。平生收藏捐給國家,真正兌現了他「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的志向。
他所做之事皆為國家的文物寶藏不流外,所想所念均為國家。而他做出的這些事情,在很多人看來難以理解,但所幸自己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
03歷經紅塵遇賢妻
張伯駒有一位妻子潘素,是著名的書畫家,名門才女,長相漂亮善解人意,張伯駒在書畫界做出的貢獻中潘素功不可沒,在外人眼中,他們是神仙眷侶,才子佳人,但潘素其實是張伯駒的第四位夫人。
因為張伯駒從小長相俱佳,自然有許多女子喜歡,16歲時,張伯駒聽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素昧平生的安氏,但包辦婚姻自然不會長久,自從結婚後直到死,張伯駒都沒回過家。
張伯駒的二夫人叫鄧韻綺,三夫人叫王韻緗,這兩位雖然都是張伯駒看中的,但是也只是因為一時的喜好,並沒有長久,直到張伯駒遇到志同道合的潘素。而後兩位夫人先後和張伯駒離婚,四位女子,最後只有與張伯駒有相同愛好的奇女子潘素留在了他的身邊,陪著他度過顛沛流離的生活。
可在時代的風雲里,張伯駒未能倖免,病危時,潘素想換一個單人病房都被醫生嚴詞拒絕:「你配嗎?」但張伯駒未曾生氣,這麼多年,他早已淡然,所幸潘素一直陪在他的身邊,足矣。1982年,張伯駒在妻子潘素的陪伴下走完了一生。
出身軍界,他沒有軍人的霸道,精通金融,他沒有商人的銅臭,他只愛字畫和收藏,只為做這蓮,出淤泥不染。
他將畢生千億名畫捐獻國家,只為留住中華民族的文化,歷經紅塵,但仍然遇到了命中注定的潘素,張伯駒的一生,走得坦然,走的光榮。
張伯駒一生愛國家、愛民族,重情義,他的事跡和精神值得我們銘記,他的氣節值得我們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LDr3gBDlXMa8eqkmU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