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紅島海蠣子肉質鮮美的時候,記者了解到,今年,紅島海蠣子產量與往年持平,價格也差不多,但由於疫情的影響,給當地海蠣子銷售帶來一定困難。這幾天,紅島東大洋社區書記王正傑忙得不可開交,在抓好社區防疫的同時,他還要想盡辦法給養殖戶找銷路。
海蠣子豐收銷售遇堵
上午9時,東大洋碼頭開始熱鬧起來,漁船陸續靠岸,每條船上都滿載海蠣子。隨著吊車吊臂的擺動,一兜兜海蠣子從船上吊裝到車上。「銷售的海蠣子有兩種,一種是本地海灘養殖,批發價每斤2元左右,還有一種是外地吊養。」養殖戶王正玲說。
每年9月份,紅島養殖戶會將海蠣子送到乳山、日照等地,那裡海域廣闊,海蠣子生存空間大,兩個月的時間,海蠣子就能迅速增肥。 11月份以後,「寄養」的海蠣子陸續返鄉,並大量投入市場。目前,吊養海蠣子批發價每斤3元到4元,到了市場,價格會翻一番。
「開春是海蠣子大量上市的時候,往年同期,捕撈船一天出海兩三次,但受疫情影響,今年只出海一次,捕撈量減少一半以上。」王正玲說,海蠣子的捕撈量是由商販的訂貨量決定的。疫情期間,到農貿市場或超市買菜的市民不多,再加上餐飲業關門,導致海蠣子等海產品消費量劇降。另外,前來收購海蠣子的大多是本地商戶,一些外地商戶還沒有過來,這也是導致海蠣子銷量減少的原因。
社區出面幫找銷路
「病毒無情,人有情,紅島海蠣子味美價廉,歡迎朋友們前來批發!」眼看著海蠣子、長勢喜人,卻受疫情影響銷路難覓,東大洋社區書記王正傑開始在朋友圈發布「賣海鮮」信息,社區兩委成員紛紛帶頭轉發。朋友圈信息一發出,各個社區的海鮮加工企業、各地的批發市場商戶都來圍觀。
24日上午,紅島街道東大洋社區的加工企業正忙著將加工好的海蠣子分裝、打包、裝車。不一會兒,6000多公斤海蠣子裝車發往城陽批發市場。短短兩天時間,僅僅通過朋友圈來下的訂單就超過200多單。但相對大豐收的海產品,朋友圈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王正傑看在眼裡,連夜召兩委班子成員商量對策,大家分工合作,一邊在網絡發布銷售廣告,一邊與青島市各批發市場聯繫。為了保證配送,東大洋還採取「碼頭打撈+一站式配送」的模式,由漁民打撈、清洗、分裝,社區負責聯繫物流公司集中運送到批發市場和定點超市,實現全過程無接觸配送。
海蠣子已銷往省內外
記者了解到,為統籌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城陽區紅島街道及時為漁民提供供銷信息,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幫助外地返青企業職工辦理相關手續和證件,同時為復工水產養殖企業提供大風降溫降雪等惡劣天氣信息,保證海洋捕撈、加工正常生產,儘量把損失降到最減小,保證漁民收入。
「目前復工復產人手充足,海蠣子出貨量逐漸增加,現在一天最多能賣出2萬斤海蠣子。這些海蠣子都送往了城陽批發市場、超市以及定點酒店。」養殖戶王正玲說,隨著復工率越來越高,交通運輸也逐漸通暢,紅島的海蠣子已經運到煙台、威海、日照以及外省份的市場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uAueXAB3uTiws8KrXP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