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城陽」,在城陽,關注青島,提供最好的資訊,歡迎關注
01
慘了!
2月24日的晚上,我的微信被這樣的信息攻占了:
韓國疫情大爆發,韓國人跑到青島躲疫情,首爾飛青島的飛機擠爆了……
這樣的消息太火了,一些公號瞬間就10萬+的流量,頭條號類似信息的評論瞬間就有千條。
其實,我應該更慌吧。
因為我住的大社區里,有個小區就叫韓國城。
韓國城,對,就叫這個名字。
我住在的社區叫天泰城。青島人都知道,這是個多國籍小區,地地道道的國際化社區。
這個社區有9個小區,其中一個就叫韓國城。故名思議,韓籍人士挺多。
周圍有很多韓餐館,也有很多賣韓國商品的小店,他們當中的很多會說漢語,有的人也參加社區活動,特別是一些公益活動。
住的時間長了,顧不上去分清彼此,國籍的概念被淡化了,都是鄰居嘛。
只是,在這個當口,他們看上去比較,呃,特殊吧。
慌不慌呢?
很多鄰居一開始是慌的,他們不斷問管家,到底會採取什麼措施,到底能不能防控……
起碼,在那個時刻,包括我在內,大家是慌的。
大約在晚上10點半左右,又一條信息在網上流傳,傳播的速度更快,在青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32次工作例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強調,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強化風險評估和口岸檢疫,嚴格落實來青人員信息登記、體溫檢測和隔離流觀等管控措施……
這條消息傳播的很快,10幾分鐘後就10萬+了,大家都想知道最新的信息,這樣的信息越快,越能讓大家冷靜下來。
只是,信息量應該再大點,比如,青島到底來了多少外籍人士,是不是很多韓國人都向青島湧來,他們需不需要隔離?
在不安中過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我發現又一條信息刷屏了,「半島新聞」在凌晨三點多發了一條信息量更大消息。
心裡更踏實了。
02
但我住的地方,畢竟個韓籍人士的聚集區,社區到底能不能做到有效防控?
這個大爺叫張元華,69歲了,以前在市南住,退休了以後了我們社區,他在老年大學教唱歌,我家老人認識他。大爺在附近新羅園小區當黨支部書記,退休後發揮餘熱。
大爺正在小區里奔波,說著一口流利的韓語。
我是第一次知道大爺會說韓語,絕地的地道。大爺說,他以前在外經貿部門工作,參加過大場合的對韓招商,他今天一早到社區來幫忙當志願者,給外籍人士溝通,請他們自覺隔離。
他們配合嗎?
「得看你怎麼溝通,道理說明白了,他們會配合。」大爺說。區里的車在機場接站,接到一家就送到小區里,中間不接觸其他人,大爺也不能接觸。
大爺接待的第一個家庭是在25號下午回來的,大爺不上車,用對話機和對方溝通,對方一家五口,先生在青島的公司工作,老人平時就跟著他們住,孩子在這裡上學。眼瞅著就3月份了,公司一再催著這家男的回來上班,實在是不能拖了,都在掙錢養家啊。所以就回來了,大爺說現在有政策要隔離14天,對方說,在路上就知道了,一定配合。
車子一直開到小區門口,這家人上電梯,回家,關門。
車子經過的地方就消毒,一直消毒到單元門、電梯轎廂,家門口。
然後,物業管家和他們建立了微信群,有居家隔離智能服務系統,並進行一對一的聯繫,協助他們居家隔離。
這些人在家裡隔離生活怎麼辦?
其實他們在這裡生活時間長了,跟很多韓餐館都有聯繫,一個電話就送到小區門口,物業管家再就送到家門口。他們需要什麼,可以網絡下單,現在畢竟是0202年了。也可以由物業管家幫忙買,然後送到家門口。
一開始有業主很擔心,現在看到有這些措施跟上來,他們逐漸放心。還有不少人發微信感謝。這讓管家們也稍感開心。
居委會這幫人又在奔波了,這次是給韓籍人士送溫度計,所有隔離的,每天四次在微信群里報體溫。
居委會這幫人也挺難的。一個月了,他們一直在忙,還要頂著嘲諷和火氣,怪不容易的。
大爺也很辛苦。兩天打了一堆電話,不過大爺說效果很不錯。「我先是跟他們聊聊韓國的情況,他們一聽我對韓國很熟悉,就願意多聊,我再講講中國防控疫情的舉措,很多人都覺得中國厲害,還有人說看新聞了,聯合國秘書長都感謝中國了。我再說說青島市目前要求隔離的政策,聊得順暢了,他們都理解。」
大爺69了,是不是依舊很帥氣?
在青島上班,在青島上學,在青島創造經濟效益,平時是鄰居,現在有疫情了就排斥,確實不合適。
「沒有疫情,我們是鄰居。有了疫情,不但是鄰居,還是戰友,得一起抗擊疫情。」
這格局和心胸,大爺就是大爺。
這還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在這個社區,沒有人比他接觸的韓籍人士多,大爺是站在第一線說這話的。
黑都不好黑。
這幾天,像大爺這樣的翻譯志願者越來越多了,不僅是韓語,還有日語、英語,由當地街道黨政辦和團工委招募。在這個多國籍小區里,這些志願者可以和外籍人士更好的溝通,幫助解決他們的困難。畢竟在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
說實話,社區現在做的不錯,心裡越發有底了。希望堅持下去不鬆勁,鄰里們也守望相助,一起克服眼下的困難吧。
03
冷靜下來了,就說說這幾天的一些想法。
說實話,還有幾個問題,我是一直想弄清楚的。
比如說,網上有很多照片,說是韓國飛往青島的機票大幅飆漲,而且一票難求,是因為韓國人大規模來了。
是這樣嘛?
《新京報》進行了調查。根據該報記者梳理髮現,大韓航空於2月2日起就停飛多個城市至中國大陸的部分航線,並縮減部分航線班次。首爾至青島航線從每周14班減至7班。
青島流亭國際機場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疫情暴發以來,首爾到青島的航班就逐步減少,縮減了大半。」
青島媒體報道稱,受疫情影響,韓國航線較平時大幅縮減,票源相對緊缺,尤其是首爾至青島的單程機票緊缺,價格也隨之上漲,近期在韓國直銷渠道購買,首爾至青島單程票價含稅在2500元左右,在此情況下,部分網絡訂票平台自動推薦生成的中轉航線票價會在3000元以上甚至更多。
在韓國留學的李帥(化名)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疫情暴發以來,中韓兩國間航班量就逐漸減少:「大約少了一多半,身邊不少人也因此取消了回國計劃,韓國政府也建議民眾不要跨境外出,並給外國人簽證免費延期到4月30日。」
今天看新聞有了新數據,平時,青島機場的韓國航線每天平均進出42個架次,其中進港的航班是21個架次,進港旅客3622人。而現在,這組數字已經下降到12個架次,進港的6個架次,進港旅客800人。
也就是說,航班少了,所以機票貴了。而且現在從韓國來青島的航班已經下降到不到平時的三分之一,「大規模說」是忽悠。
有人說,韓國人來青島是來躲疫情的。
這個我不信。拜託,你當出國是過家家嗎?不用簽證嗎?
你見過哪個國家拿著簽證當兒戲隨便發?
他們肯定是來工作或者上學的。要不然,他們跑青島來幹什麼,這是異國他鄉啊,大機率是舉目無親啊。
再說句實在到家的話,中國現在多少例確診,韓國現在多少例?兩相對比,你很難用正常思維理解這個跑咱這躲疫情的選擇。
還有人說,青島應該一律不接受境外人士。
這比說韓國人來青島躲疫情還鍵盤俠。
青島的發展,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在對外開放中興盛起來的。對外開放是這個這座城市的底色,青島與全球216個國家和地區做生意,每年貿易額6000億元,青島與全球102個城市(機)建立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外商在青島投資的項目有3萬個,每年有超過一億人次的國外遊客來青島。
就說最近這一個月吧,外商與青島簽了20多個項目,總投資額42.5億美元。
青島與韓國大邱廣域市是友好合作城市,累計到2019年10月底,韓國在青島投資項目13096個,這些項目需要人來干啊,人家現在來也是復工復產。
有人說,安全第一,復工復產有安全重要?拜託,經濟不發展,疫情過去之後,咱吃什么喝什麼?
閉關鎖國,這個詞在中國近代史上沒少學過嗎?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咋想起這個詞了呢?
有人說,那誰誰那個城市就暫停航班了。
經濟體量不一樣啊,小嬰兒吃180毫升奶粉就夠了,大人喝一箱安慕希還不解饞。
還有個數據,不是咱青島媒體,是北京媒體《新京報》報道的,機場進港旅客中,中國籍遊客80%,韓國籍20%。
在韓國疫情大爆發的那天,矛頭被一些自媒體帶到了青島,好像我們是在風口浪尖上一樣。其實說到北京,發現北京的韓國籍遊客進港數比青島多多了。
那些說「閉關鎖國」的,你能想像北京「閉關鎖國」嗎?
見慣大場面的北京人會答應嗎?
突然想起很多人一提到青島是國際大都市,就會憤憤不平。一邊說著「關門自保」理所應當,一邊嘲笑青島算什麼國際大都市。臉疼不?
04
在這次疫情中,青島的處置還是不錯的,當然也有短板,但總起來說,在疫情防控穩定的情況下,實現了山東復工率第一,這是實實在在的成績。
這一是說明青島的經濟韌性還是能經受考驗的,二是說明青島的防控調度得力,社會治理能力尚佳。
社會治理中,離不開白衣天使,離不開民警,離不開志願者,更不開基層幹部。
白衣天使按照醫學進行救治,民警按照法律進行管控,可基層幹部呢?沒有任何規定說哪些是不歸你管的,只要是防控中出現的任何需求,基層都要站在第一線,漏洞都得他們補,風險都得他們抗。
跟老百姓認為的重點人物溝通得他們去吧,做好服務得他們來吧,他們也是別人的父母,別人的子女,他們不怕嗎?另外,他們是天生就會防控的嗎?不需要個學習過程嗎?
當然有人說,你當官就得干,是,這話沒錯,這是他們的職責,不僅得干,而且要干好。
白衣天使要讚美、人民警察要讚美,志願者更要讚美。基層幹部,就算不讚美,是不是可以少給他們一些嘲諷,多一些鼓勵呢?
我們在家裡擔心,但他們是衝上一線的。眼下,還是需要他們再咬咬牙,多做點,把青島所有社區的防控工作做細,把防控措施干紮實,幫我們築起一道防線。
晚上看新聞,疫情期間,烏拉圭的教育和文化部長、韓國大邱廣域市的市長、紐西蘭奧克蘭市長、澳大利亞達爾文市長、德國奧爾登堡市長、英國利茲市長等眾多外國部長市長給青島來信,加油打氣。韓國大邱廣域市的市長說,他與250萬大邱市民一起祈禱:希望與大邱情同手足的青島市早日戰勝疫情。
大家齊心協力,讓青島在這次疫情中表現的如此堅挺。現在新的困難來了,依舊要心手相連,一起保護家園。
只不過這一次,我們要包容一些外籍人士,聯合他們一起與疫情魔鬼戰鬥。
作為一個曾經舉辦過奧帆賽、舉辦過上合峰會,舉辦過多國海軍慶典活動,被賦予上合示範區國家戰略的城市,這不應該是一個難題吧?